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寒战、发热、腰痛等症状。时值盛夏,气温升高且湿度加大,这有利于细菌大量繁殖,同时由于人们睡眠减少、食欲不振等原因导致抵抗力相对下降,加上出汗较多,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使尿液浓缩、排尿减少,冲洗细菌的作用降低,因此尿路感染极易发生。研究显示,夏季患尿路感染的机率是平常的3倍多,关注尿路感染的正确防治不容小觑。治疗尿路感染可首选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合成的抑菌药,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阴性菌均有效,可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中。因其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在抗感染药物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用磺胺药治疗尿路感染,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诀窍,才能达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制剂
磺胺药物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剂型。短效制剂如磺胺异恶唑,抗菌作用很强,尿中浓度较血中浓度高数十倍,故很适合治疗尿路感染,成人每日剂量为4克,儿童为每公斤体重25毫克-50毫克,分4次口服;中效制剂如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抗菌作用与磺胺异恶唑相似,它与抗菌增效剂(TMP)合用,疗效增强数倍,对前列腺炎引起的尿路感染更为合适。复方新诺明就是SMZ与TMP所组成的;而长效制剂的特点为服用剂量小,副作用少,服用方便。
首剂应加倍
使用磺胺药物首剂应加倍,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维持量(即正常量),待症状消失后,最后给予2-3次最小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防止细菌反弹。用药期间切记不可任意加大用药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药物蓄积中毒。
饭后服,多喝水
空腹服用常会发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胃痛等反应,饭后或用米汤吞服可以减轻其刺激作用。如果喝水少,尿量少,药物在尿中浓度很高,容易在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析出磺胺结晶,对肾脏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腰痛、血尿,甚至发生尿闭等。所以,病人必须多饮水,每天尿量不得少于1.5升。
补充B族维生素
过量服用磺胺类药物会打破肠道内大肠杆菌等菌群的平衡,导致菌群失调,会影响B族维生素的合成,进而会导致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一系列病症,如易疲劳、抵抗力降低、头痛、恶心、便秘等,皮肤也易干燥并产生皱纹。此外,还会发生口角炎和脂溢性皮炎、粉刺及色斑等。因此一般来说,服磺胺药1-2周就应适当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可选择口服B族维生素药物来补充。吃药期间也可以在饮食上进行调节,牛奶及奶制品含维生素B较为丰富,可以适当多喝。粗粮、豆类、谷物、蛋类、动物肝脏、绿色蔬菜等食品也可多多食用,以摄入足够多的B族维生素。
配点碳酸氢钠
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在偏酸的尿液中溶解度较低易析出结晶,而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却升高,因此,在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磺胺类药物时,病人除多喝水外,还可以加等量的碳酸氢钠(小苏打)同服,用于碱化尿液,提高乙酰磺胺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乙酰磺胺的排泄量,减少结晶尿的形成。
留心副作用
磺胺类药物易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肝脏损害,可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用药期间需定期测定肝功能,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肾损害,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肾功能减退、失水、休克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易加重或出现肾损害;因此,凡是有肾功能损害、严重的肝病、白细胞下降以及血小板下降者,均不宜使用磺胺类药物由于磺胺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状,因此,在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过敏反应多见,并可表现为严重的渗出性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最后3个月的孕妇应禁服。
治疗要彻底
使用磺胺类药物,应持续到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后两周,否则容易复发。大多数上尿路感染的复发是由于治疗不彻底所致。磺胺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产生耐药性,一旦耐药性产生,所有的磺胺药都会失效,这时要迅速更换使用其它抗菌药物。
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合成的抑菌药,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阴性菌均有效,可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中。因其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在抗感染药物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用磺胺药治疗尿路感染,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诀窍,才能达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制剂
磺胺药物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剂型。短效制剂如磺胺异恶唑,抗菌作用很强,尿中浓度较血中浓度高数十倍,故很适合治疗尿路感染,成人每日剂量为4克,儿童为每公斤体重25毫克-50毫克,分4次口服;中效制剂如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抗菌作用与磺胺异恶唑相似,它与抗菌增效剂(TMP)合用,疗效增强数倍,对前列腺炎引起的尿路感染更为合适。复方新诺明就是SMZ与TMP所组成的;而长效制剂的特点为服用剂量小,副作用少,服用方便。
首剂应加倍
使用磺胺药物首剂应加倍,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维持量(即正常量),待症状消失后,最后给予2-3次最小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防止细菌反弹。用药期间切记不可任意加大用药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药物蓄积中毒。
饭后服,多喝水
空腹服用常会发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胃痛等反应,饭后或用米汤吞服可以减轻其刺激作用。如果喝水少,尿量少,药物在尿中浓度很高,容易在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析出磺胺结晶,对肾脏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腰痛、血尿,甚至发生尿闭等。所以,病人必须多饮水,每天尿量不得少于1.5升。
补充B族维生素
过量服用磺胺类药物会打破肠道内大肠杆菌等菌群的平衡,导致菌群失调,会影响B族维生素的合成,进而会导致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一系列病症,如易疲劳、抵抗力降低、头痛、恶心、便秘等,皮肤也易干燥并产生皱纹。此外,还会发生口角炎和脂溢性皮炎、粉刺及色斑等。因此一般来说,服磺胺药1-2周就应适当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可选择口服B族维生素药物来补充。吃药期间也可以在饮食上进行调节,牛奶及奶制品含维生素B较为丰富,可以适当多喝。粗粮、豆类、谷物、蛋类、动物肝脏、绿色蔬菜等食品也可多多食用,以摄入足够多的B族维生素。
配点碳酸氢钠
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在偏酸的尿液中溶解度较低易析出结晶,而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却升高,因此,在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磺胺类药物时,病人除多喝水外,还可以加等量的碳酸氢钠(小苏打)同服,用于碱化尿液,提高乙酰磺胺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乙酰磺胺的排泄量,减少结晶尿的形成。
留心副作用
磺胺类药物易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肝脏损害,可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用药期间需定期测定肝功能,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肾损害,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肾功能减退、失水、休克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易加重或出现肾损害;因此,凡是有肾功能损害、严重的肝病、白细胞下降以及血小板下降者,均不宜使用磺胺类药物由于磺胺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状,因此,在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过敏反应多见,并可表现为严重的渗出性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最后3个月的孕妇应禁服。
治疗要彻底
使用磺胺类药物,应持续到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后两周,否则容易复发。大多数上尿路感染的复发是由于治疗不彻底所致。磺胺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产生耐药性,一旦耐药性产生,所有的磺胺药都会失效,这时要迅速更换使用其它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