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89—01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动机、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学生个性的培养已经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影响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出发,逐步论证并提出了培养学生个性的途径与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采用的是凯洛夫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纪律严明、一板一眼的教学程式,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性。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了诸多消极的认识,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2.教材内容重复。现行高中体育教材的设计缺少创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小学、初中体育教材内容是重复的。从高中体育教学课时的安排来看,现有教材内容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学完,这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体育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不断降低。
3.考核方式有待完善。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体育知识考试和体育实践考试。有些学校对学生体育知识考试的要求较高,甚至将此与学生的评先选优挂钩,这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应付体育知识考试上,真正进行体育锻炼的非常少。而有些学校却步入了另一个极端,将体育课完全变成了技能训练课,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学生难以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其体育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个性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对策
1. 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等。它包括对体育的认识与理解、体育参与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奉献与效率、终身体育意识等。从整体上来说,目前中学生的体育意识还比较薄弱。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形成促使身心全面发展又突出个性特长的素质培养目标,依据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程度及实际能力安排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注意激发和唤醒学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把社会对学生的身心要求变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以养成学生热爱运动的良好心理品质和习惯。
2.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统一的口令,整齐的动作,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学生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可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3.教师要注重教法的改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兴趣分组、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个性的培养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积极的作用,学生个性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影响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从学生实际与各种影响因素出发,灵活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使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个性的培养高度统一,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89—01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动机、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学生个性的培养已经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影响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出发,逐步论证并提出了培养学生个性的途径与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采用的是凯洛夫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纪律严明、一板一眼的教学程式,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性。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了诸多消极的认识,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2.教材内容重复。现行高中体育教材的设计缺少创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小学、初中体育教材内容是重复的。从高中体育教学课时的安排来看,现有教材内容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学完,这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体育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不断降低。
3.考核方式有待完善。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体育知识考试和体育实践考试。有些学校对学生体育知识考试的要求较高,甚至将此与学生的评先选优挂钩,这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应付体育知识考试上,真正进行体育锻炼的非常少。而有些学校却步入了另一个极端,将体育课完全变成了技能训练课,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学生难以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其体育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个性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对策
1. 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等。它包括对体育的认识与理解、体育参与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奉献与效率、终身体育意识等。从整体上来说,目前中学生的体育意识还比较薄弱。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形成促使身心全面发展又突出个性特长的素质培养目标,依据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程度及实际能力安排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注意激发和唤醒学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把社会对学生的身心要求变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以养成学生热爱运动的良好心理品质和习惯。
2.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统一的口令,整齐的动作,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学生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可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3.教师要注重教法的改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兴趣分组、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个性的培养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积极的作用,学生个性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影响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从学生实际与各种影响因素出发,灵活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使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个性的培养高度统一,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