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足以看出,人才战略的进展情况影响着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为迎接人才竞争的新时代,人才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支撑。本文以人才竞争为背景,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对兰州市人才战略现存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研究结果对兰州市人才战略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人才竞争;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发展战略;兰州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与国家之问、区域与区域之问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最宝贵的依然是人才,人才也始终是一国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城市出台了大量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引起了所谓的“人才争夺战”。例如,白2017年下半年起,以成都、武汉、西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新政,以“可落户、送房子、给补贴、好发展”等优厚政策为亮点,吹响了我国新一轮人才争夺的号角。甘肃省兰州市目前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笔者通过对兰州市人才市场的调研,在此对于兰州市人才战略规划略抒己见。
二、兰州市概况
兰州,甘肃省省会,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我国华东、华中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
近年来,兰州市始终坚持人才战略优先布局,着力健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保障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引导、考核督导的原则,但在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
三、兰州市的人才战略规划
兰州作为省会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关键期,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又面临竞争日益加剧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集聚和培养一批国内外各级各类优秀人才。
近年来,兰州市人才战略立足转型跨越发展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启动实施重大人才項目,大力引进了急需的紧缺人才,坚持创新人才吸引机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引才政策,并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及实用人才实施细则》,对急需紧缺高层次和实用人才通过考核方式引进,先后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等189人,集聚了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坚持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专家制度以及高级专家定期体检疗养等制度,多策并举优化了全市人才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除此之外,兰州市还建立兰州人才信息网和《兰州日报》“人才专栏”,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在全市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说,兰州市目前实行“紧缺高层次型人才引进计划”,“高端人才集聚培养计划”,“实施海外英才招募计划”,“本土人才培养选拔计划”等多层面的人才发展战略。主要围绕重点项目及工程,例如石油化工、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人才紧缺的行业。坚持“按需定引”,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作用,重点引进双一流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以及具有高级职称、高级技师、技师及相当于上述层次的人才。同时对于引进的国内外科技型创业高层次人才在兰州市自主创业或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并安家落户的,政府会给予10~100万不等的安家补贴,开通就医、交通绿色通道等,可谓福利丰厚。但数据显示,兰州市人才的分配却仍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另外兰州市的人才吸引力严重缺乏.2018年兰州常住人口数为375.36万人,较2017年(372.96万人)仅增加2.4万人,体现出兰州市人才战略的实施成效不如预期。
四、兰州市人才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总量充足,但素质分级严重
根据2018年《兰州统计年鉴》显示,兰州市常住人口372.96万人;2017年末劳动力资源总数达到298.11万人,16岁以上人口总数达到318.40万人,相较加上不计其数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为兰州市甚至甘肃省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支持。
虽然兰州市人口众多,但人力资源素质分配却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在相对发达的城关区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的人才精英;而在非城关区,例如皋兰县、榆中县,这两个地区占据了兰州市大部分人口,却集聚着大部分文盲率较高的务工人员,呈现出人力资源素质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科技信息资源充足,但自然经济条件恶劣
据了解,中科院在兰州有中文光盘数据库、外文光盘数据库等网上信息资源,并且兰州拥有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27家高新区之一,现辖雁滩园区、榆中同区、九州经济开发区、七里河同区、和平工业同五个地区,几乎影响着兰州整片腹地。高新区同航空港交通便利,信息资源流动通畅。截至目前,区内企业已发展到2300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6户,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0.1%。
不足的是,兰州地形复杂,气候干燥,生态环境不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其他地区较为落后,这给吸引人才流人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三)劳动力供过于求,但创新型人才缺乏
随着人口的增加,兰州市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越来越庞大。但是,兰州市约77%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虽然部分新型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占这些行业的人才比重均在70%以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兴领域发展的技术人才要求。但是就总体数量而言还是与发达城市差距较大,总体上看兰州市创新人才量还是处于缺乏状态。 (四)人才资本优势明显,但无法留住人才
兰州市共计22所高等院校,其中有教育部直属院校兰州大学,甘肃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国家民委直属院校西北民族大学等均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可兰州周边的城市,西安、西宁等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在城市吸引力方面由于受环境、经济、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兰州处于明显劣势。兰州一些地方比较偏远,比如红古区,永登县等,这些地区建设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对于员工来说没有吸引力,导致这些地区经常出现员工紧缺的问题,同时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大量人力选择去往更优质的工作环境,人才流失严重。
(五)战略规划多而繁杂,但并未投入执行
虽然兰州市的企业及事业单位都安排制定了许多人才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大部分的规划都只处于计划阶段,并没有实施。而且大量的人才发展规划都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至今为止,一旦企业及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问题,仅考虑到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没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和拟定备用解决方案。简言之,兰州市人才战略还未达到“未雨绸缪”的敏感性。
五、针对兰州市人才战略优化的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整体城市环境
地处西北的兰州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由于气候干燥,城市绿化也有所欠缺。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绿化带建设,交通问题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面貌,也是增加对人才吸引力的一个举措。
(二)继续落实基础教育建设,提高非城区人民的文化素养
教育水平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府及有关部门还要进行严格监督。开启扫盲行动,重點在于贫困县的青少年上,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的投资,改善教育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吸引社会投资,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市场
兰州市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一定程度上说明依赖政府的投入资金还不够。国家对于西部建设下拨的财政资金可以成为一种吸引力,广泛征集社会的资金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人才市场的企业联盟,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的市场,吸纳人才。
(四)开发高精尖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甘肃省正在实施的“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影响到兰州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兰州市应针对一些领域及其缺乏的人才进行开发,可以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吸引人才策略来吸引科技人员,从而增强科技创新的竞争力。注意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科技孵化中心、创意产业、人才中心等人才聚集地的建设,利用创意园区的建设,帮助创业者把发明成功转换为可营利商品,促进更多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互动,加大对技术的再创新力度,加快引进技术转化的进程。
(五)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良好的就业服务环境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兰州市日后的人才引进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树立“人才优先”的观念,为高精尖人才的创新创业就业提供环境保障。
可行的措施目前有:在人才特区设立试点区成立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着眼于服务引进人才,促进人才落户,政策落实等;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网络体系,促进组织、人事、财税等部门积极参与人才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各级配置网格员,保持全市相关部门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问的联系,为人才网络体系的建设提供组织基础。
六、结语
为迎接人才竞争的新时代,人才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支撑。只有遵循系统培养开发人才的内在规律,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才能形成人才创造力迸发的良好局面。兰州人才问题的改善,要认清当前所存在的内部机制、外部环境、管理理念等客观问题,并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只有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留住人才资源,才能推动兰州市人才战略的健康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网,2017-10-27.
[2]兰州统计局.兰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中共兰州市委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M].甘肃:西部创客:2018-7-25.
[4]杨巧燕.兰州市人才引进的路径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5(06):136-137.
[5]滕越.兰州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4):175-176.
关键词:人才竞争;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发展战略;兰州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与国家之问、区域与区域之问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最宝贵的依然是人才,人才也始终是一国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城市出台了大量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引起了所谓的“人才争夺战”。例如,白2017年下半年起,以成都、武汉、西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新政,以“可落户、送房子、给补贴、好发展”等优厚政策为亮点,吹响了我国新一轮人才争夺的号角。甘肃省兰州市目前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笔者通过对兰州市人才市场的调研,在此对于兰州市人才战略规划略抒己见。
二、兰州市概况
兰州,甘肃省省会,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我国华东、华中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
近年来,兰州市始终坚持人才战略优先布局,着力健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保障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引导、考核督导的原则,但在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
三、兰州市的人才战略规划
兰州作为省会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关键期,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又面临竞争日益加剧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集聚和培养一批国内外各级各类优秀人才。
近年来,兰州市人才战略立足转型跨越发展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启动实施重大人才項目,大力引进了急需的紧缺人才,坚持创新人才吸引机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引才政策,并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及实用人才实施细则》,对急需紧缺高层次和实用人才通过考核方式引进,先后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等189人,集聚了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坚持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专家制度以及高级专家定期体检疗养等制度,多策并举优化了全市人才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除此之外,兰州市还建立兰州人才信息网和《兰州日报》“人才专栏”,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在全市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说,兰州市目前实行“紧缺高层次型人才引进计划”,“高端人才集聚培养计划”,“实施海外英才招募计划”,“本土人才培养选拔计划”等多层面的人才发展战略。主要围绕重点项目及工程,例如石油化工、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人才紧缺的行业。坚持“按需定引”,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作用,重点引进双一流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以及具有高级职称、高级技师、技师及相当于上述层次的人才。同时对于引进的国内外科技型创业高层次人才在兰州市自主创业或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并安家落户的,政府会给予10~100万不等的安家补贴,开通就医、交通绿色通道等,可谓福利丰厚。但数据显示,兰州市人才的分配却仍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另外兰州市的人才吸引力严重缺乏.2018年兰州常住人口数为375.36万人,较2017年(372.96万人)仅增加2.4万人,体现出兰州市人才战略的实施成效不如预期。
四、兰州市人才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总量充足,但素质分级严重
根据2018年《兰州统计年鉴》显示,兰州市常住人口372.96万人;2017年末劳动力资源总数达到298.11万人,16岁以上人口总数达到318.40万人,相较加上不计其数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为兰州市甚至甘肃省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支持。
虽然兰州市人口众多,但人力资源素质分配却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在相对发达的城关区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的人才精英;而在非城关区,例如皋兰县、榆中县,这两个地区占据了兰州市大部分人口,却集聚着大部分文盲率较高的务工人员,呈现出人力资源素质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科技信息资源充足,但自然经济条件恶劣
据了解,中科院在兰州有中文光盘数据库、外文光盘数据库等网上信息资源,并且兰州拥有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27家高新区之一,现辖雁滩园区、榆中同区、九州经济开发区、七里河同区、和平工业同五个地区,几乎影响着兰州整片腹地。高新区同航空港交通便利,信息资源流动通畅。截至目前,区内企业已发展到2300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6户,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0.1%。
不足的是,兰州地形复杂,气候干燥,生态环境不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其他地区较为落后,这给吸引人才流人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三)劳动力供过于求,但创新型人才缺乏
随着人口的增加,兰州市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越来越庞大。但是,兰州市约77%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虽然部分新型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占这些行业的人才比重均在70%以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兴领域发展的技术人才要求。但是就总体数量而言还是与发达城市差距较大,总体上看兰州市创新人才量还是处于缺乏状态。 (四)人才资本优势明显,但无法留住人才
兰州市共计22所高等院校,其中有教育部直属院校兰州大学,甘肃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国家民委直属院校西北民族大学等均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可兰州周边的城市,西安、西宁等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在城市吸引力方面由于受环境、经济、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兰州处于明显劣势。兰州一些地方比较偏远,比如红古区,永登县等,这些地区建设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对于员工来说没有吸引力,导致这些地区经常出现员工紧缺的问题,同时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大量人力选择去往更优质的工作环境,人才流失严重。
(五)战略规划多而繁杂,但并未投入执行
虽然兰州市的企业及事业单位都安排制定了许多人才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大部分的规划都只处于计划阶段,并没有实施。而且大量的人才发展规划都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至今为止,一旦企业及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问题,仅考虑到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没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和拟定备用解决方案。简言之,兰州市人才战略还未达到“未雨绸缪”的敏感性。
五、针对兰州市人才战略优化的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整体城市环境
地处西北的兰州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由于气候干燥,城市绿化也有所欠缺。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绿化带建设,交通问题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面貌,也是增加对人才吸引力的一个举措。
(二)继续落实基础教育建设,提高非城区人民的文化素养
教育水平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府及有关部门还要进行严格监督。开启扫盲行动,重點在于贫困县的青少年上,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的投资,改善教育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吸引社会投资,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市场
兰州市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一定程度上说明依赖政府的投入资金还不够。国家对于西部建设下拨的财政资金可以成为一种吸引力,广泛征集社会的资金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人才市场的企业联盟,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的市场,吸纳人才。
(四)开发高精尖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甘肃省正在实施的“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影响到兰州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兰州市应针对一些领域及其缺乏的人才进行开发,可以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吸引人才策略来吸引科技人员,从而增强科技创新的竞争力。注意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科技孵化中心、创意产业、人才中心等人才聚集地的建设,利用创意园区的建设,帮助创业者把发明成功转换为可营利商品,促进更多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互动,加大对技术的再创新力度,加快引进技术转化的进程。
(五)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良好的就业服务环境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兰州市日后的人才引进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树立“人才优先”的观念,为高精尖人才的创新创业就业提供环境保障。
可行的措施目前有:在人才特区设立试点区成立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着眼于服务引进人才,促进人才落户,政策落实等;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网络体系,促进组织、人事、财税等部门积极参与人才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各级配置网格员,保持全市相关部门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问的联系,为人才网络体系的建设提供组织基础。
六、结语
为迎接人才竞争的新时代,人才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支撑。只有遵循系统培养开发人才的内在规律,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才能形成人才创造力迸发的良好局面。兰州人才问题的改善,要认清当前所存在的内部机制、外部环境、管理理念等客观问题,并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只有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留住人才资源,才能推动兰州市人才战略的健康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网,2017-10-27.
[2]兰州统计局.兰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中共兰州市委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M].甘肃:西部创客:2018-7-25.
[4]杨巧燕.兰州市人才引进的路径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5(06):136-137.
[5]滕越.兰州市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