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的感悟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实施审美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作出它应有的重要的贡献。 审美教育,简言之即美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的感悟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文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有人豪情满怀,有人郁郁满腹,有人喜悦非常,有人愁绪万丈。作者的这些感情我们首先要通过“读”表现出来。有喜有乐的要读的节奏快一点,语调高昂一点;有哀有愁的,朗读就要缓慢低沉。《金色花》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妈妈的嬉戏,体现了对妈妈最挚朴的关心;《纸船》表达了一个离家的游子在泪眼婆娑中对母亲的思念。读《金色花》就要读的欢快,读《纸船》就要读的哀婉。不同的课文,在语调、语速上的要求不同。一般的诗词,句子短小,要引导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文言文抑扬顿挫鲜明,宜指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散文感情浓烈,朗读要饱含深情;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调分明,要揣摩到人物的心理,准确表达;议论文、说明文或以理服人,或介绍事物事理,朗读时可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
二、领悟主题的情感美
读课文,了解文章情节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能领悟文章的主题,从而体验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领悟文章主题的重要方式。读《天上的街市》,学生体会到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读《金色花》《纸船》,学生感受到母爱无边;读《散步》,学生谨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生明白了世界需要爱,要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爱。学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生认识到盲孩子不仅指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也包括学习和思想有问题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大家的关心、帮助。学生们都表示愿意做萤火虫,做太阳,做月亮,更愿意做他们的影子。不难想象,爱心的传递将铸就一个无比温馨、团结的集体,而课文的朗读是这感悟的源头。
三、欣赏语句的形式美
1.句式美。有的语句上下结构相似,形同对偶,表现一种对称美。如《散步》中“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月亮出来
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的格外早”。这些句子短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句子暗含哲理,蕴含丰富,有一种内在美。
2.词语美。有的语句用词灵活,生动形象,体现一种传神美。《春》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虽是简笔勾勒,但“朗润”让读者感受到山的青翠欲滴, “涨”如现浊流汹涌,“红”尽显春阳本色。初春美景,活灵活现。
3.修辞美。不少语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摇曳生姿,展现一种生动美。《绿色蝈蝈》中描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拟人的运用使语言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这就是修辞的魅力。
4.写景美。有的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有的文章借景抒情,有的文章在写人叙事中穿插写景,无论景物描写在文中分量如何,无一例外地都呈现一种细腻美。《春》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繁多的野花在柔和的春风中左摇右摆,时隐时现的图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形象地突出了春雨的细密。美的句式,美的词语,美的修辞,美的写景,带给读者的是极度的赏心悦目。学生在读中欣赏,在读中体会,获得的审美情趣自不待言。
四、感悟人物的形象美
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真善美假恶丑,纷繁复杂,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人物的形象呢?最主要的方法还暴读。首先,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印象;其次,学生自读,逐步领会人物性格;然后分角色读,深刻体会人物情感。学《羚羊木雕》,听读时,学生大多能感觉到父母的严厉、“我”的委屈、奶奶的加右为难;然后自读,已能感受到父母的自私、“我”的无奈、奶奶的善解人意;分角色朗读中,只要能把握说话者当时的心理——父母重财轻义,不顾及孩子的感情,孩子重友谊的纯真,对现实的无奈,父母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就一览无遗了。人物形象的美丑也能自见分晓。
五、享受想象的意境美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丽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懈。文是想象的基础,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能想象文字叙述中的意境,也能想象文字外的意境。如学了《天上的街市》一位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美丽的天街上,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里面摆满了人间没有的奇珍異宝,一些小摊贩的叫声此起彼伏,街上人来人往,牛郎织女一个牵着牛
儿,一个手提灯笼,剩下的那只手彼此拉着,东瞧瞧,西望望,在悠闲地逛街。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当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
总之, 语文教学美育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所必需的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志趣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影响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美的感受能力、美的鉴赏能力、美的表达创造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发挥语文学科充满美性的特点,集中而有效地进行以美育人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实施审美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作出它应有的重要的贡献。 审美教育,简言之即美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的感悟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文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有人豪情满怀,有人郁郁满腹,有人喜悦非常,有人愁绪万丈。作者的这些感情我们首先要通过“读”表现出来。有喜有乐的要读的节奏快一点,语调高昂一点;有哀有愁的,朗读就要缓慢低沉。《金色花》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妈妈的嬉戏,体现了对妈妈最挚朴的关心;《纸船》表达了一个离家的游子在泪眼婆娑中对母亲的思念。读《金色花》就要读的欢快,读《纸船》就要读的哀婉。不同的课文,在语调、语速上的要求不同。一般的诗词,句子短小,要引导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文言文抑扬顿挫鲜明,宜指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散文感情浓烈,朗读要饱含深情;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调分明,要揣摩到人物的心理,准确表达;议论文、说明文或以理服人,或介绍事物事理,朗读时可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
二、领悟主题的情感美
读课文,了解文章情节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能领悟文章的主题,从而体验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领悟文章主题的重要方式。读《天上的街市》,学生体会到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读《金色花》《纸船》,学生感受到母爱无边;读《散步》,学生谨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生明白了世界需要爱,要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爱。学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生认识到盲孩子不仅指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也包括学习和思想有问题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大家的关心、帮助。学生们都表示愿意做萤火虫,做太阳,做月亮,更愿意做他们的影子。不难想象,爱心的传递将铸就一个无比温馨、团结的集体,而课文的朗读是这感悟的源头。
三、欣赏语句的形式美
1.句式美。有的语句上下结构相似,形同对偶,表现一种对称美。如《散步》中“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月亮出来
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的格外早”。这些句子短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句子暗含哲理,蕴含丰富,有一种内在美。
2.词语美。有的语句用词灵活,生动形象,体现一种传神美。《春》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虽是简笔勾勒,但“朗润”让读者感受到山的青翠欲滴, “涨”如现浊流汹涌,“红”尽显春阳本色。初春美景,活灵活现。
3.修辞美。不少语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摇曳生姿,展现一种生动美。《绿色蝈蝈》中描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拟人的运用使语言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这就是修辞的魅力。
4.写景美。有的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有的文章借景抒情,有的文章在写人叙事中穿插写景,无论景物描写在文中分量如何,无一例外地都呈现一种细腻美。《春》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繁多的野花在柔和的春风中左摇右摆,时隐时现的图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形象地突出了春雨的细密。美的句式,美的词语,美的修辞,美的写景,带给读者的是极度的赏心悦目。学生在读中欣赏,在读中体会,获得的审美情趣自不待言。
四、感悟人物的形象美
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真善美假恶丑,纷繁复杂,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人物的形象呢?最主要的方法还暴读。首先,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印象;其次,学生自读,逐步领会人物性格;然后分角色读,深刻体会人物情感。学《羚羊木雕》,听读时,学生大多能感觉到父母的严厉、“我”的委屈、奶奶的加右为难;然后自读,已能感受到父母的自私、“我”的无奈、奶奶的善解人意;分角色朗读中,只要能把握说话者当时的心理——父母重财轻义,不顾及孩子的感情,孩子重友谊的纯真,对现实的无奈,父母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就一览无遗了。人物形象的美丑也能自见分晓。
五、享受想象的意境美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丽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懈。文是想象的基础,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能想象文字叙述中的意境,也能想象文字外的意境。如学了《天上的街市》一位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美丽的天街上,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里面摆满了人间没有的奇珍異宝,一些小摊贩的叫声此起彼伏,街上人来人往,牛郎织女一个牵着牛
儿,一个手提灯笼,剩下的那只手彼此拉着,东瞧瞧,西望望,在悠闲地逛街。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当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
总之, 语文教学美育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所必需的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志趣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影响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美的感受能力、美的鉴赏能力、美的表达创造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发挥语文学科充满美性的特点,集中而有效地进行以美育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