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十八,飘雪花,
家家户户爆米花。
炒芝麻,烤黄豆,
又甜又香过年糖。
小时候,一到腊月月底,家家户户都忙着做过年的食物,浓郁的香味弥漫着村庄。学校放了假,我们这群孩子就像是脱缰的马、出笼的鸟,在村里的场地上活蹦乱跳地唱着歌谣。
说爆米花,做爆米花的师傅真的就推着爆米花机来了,粗犷的吆喝声响彻山村,引来孩子们的围观。很快,有人抱来干柴,拿来大米和玉米。师傅随即点着了火,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盯着那炸弹一般形状的爆米花机在旺火上不停地转,风箱的拉杆在不停地拉出推进,有些顽皮的孩子还会在一旁模仿着,那傻乎乎的样子真是可爱。没多久,只见师傅看看锅头的热量表,待表上的指针已经达到相应刻度,便站起来开阀门。此时,孩子们喊着“爆啦!爆啦!”赶紧往远处躲,有的害怕地捂着耳朵,有的惊得张大嘴巴。
“嘭——”的一声巨响,惊得鸡儿往高处飞,惊得狗儿往远处跳,惊得屋檐上的麻雀也飞得不知去向。孩子们立刻嬉笑着围上来,只见师傅把喷入麻袋的冒着热气的爆米花倒了出来。哇!雪一样白,足足有半箩筐。这时,大婶毫不吝惜地抓起用自家大米和玉米爆出来的爆米花,给我们每人一大把,大家围在一块兒吃得欢畅。
当时,我总是看着这个黑不溜秋的“炸弹”,心想,它小小的身躯怎么能装得下这么多的爆米花?我好奇地问师傅,可师傅不理也不睬,忙着干他的活儿。
做爆米花很方便,可做糖就不容易了。做糖需要大量大米,可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浙江千岛湖一带的山区人多田少,粮食紧缺,腾不出大米来做糖,每年做糖都用红薯来代替。母亲要我们把大大小小的200多斤红薯抬到小溪边,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洗干净,抬回家后切成片儿,放在锅里用水煮一阵后,又把一些早就育好的麦芽捣碎,均匀地搅拌在红薯里。酿上三四个小时便出了甜味,随后剔去薯渣,又用纱布过滤,便是大量清淡的糖水了。在之后的十几个小时里,就得用大量的干柴来烧干熬制了。一股强烈的新鲜感和食欲感使孩子们忘记了劳累,我们又劈柴来又烧火,整个晚上都守在灶门前说说笑笑,熊熊的灶火映得人人脸上通红。
终于把满锅的糖水熬成了黏稠的糊状,接着就是做糖了。糖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芝麻糖、黄豆糖、玉米糖,等等。母亲用木片在锅里搅拌,达到一定的火候后,便打起来用工具压成方块儿。因为糖太软时开切会变形,太硬时开切又会酥碎,必须要赶在恰当的硬度切成片儿,所以母亲早就邀请好了邻居的大娘大婶来帮忙,三四个女人齐动手,那清脆的切糖声就像是新年的迎春曲,满屋充满着浓郁的糖香和欢声笑语。
20世纪70年代,我们移居赣东,这里靠近浙江,做过年糖的风气也是那么浓,两省的农民相互学习,切磋手艺,做出的过年糖更加丰富多彩。可近年来的腊月,村里很难听到爆米花机的声响,也闻不到过年糖的香味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想吃糖就进超市买。但买来后,我却吃不出当年那过年糖的滋味。因为自己动手做过年糖,年就显得富有生气,我们吃着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过年糖,总觉得特别香甜有味。
家家户户爆米花。
炒芝麻,烤黄豆,
又甜又香过年糖。
小时候,一到腊月月底,家家户户都忙着做过年的食物,浓郁的香味弥漫着村庄。学校放了假,我们这群孩子就像是脱缰的马、出笼的鸟,在村里的场地上活蹦乱跳地唱着歌谣。
说爆米花,做爆米花的师傅真的就推着爆米花机来了,粗犷的吆喝声响彻山村,引来孩子们的围观。很快,有人抱来干柴,拿来大米和玉米。师傅随即点着了火,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盯着那炸弹一般形状的爆米花机在旺火上不停地转,风箱的拉杆在不停地拉出推进,有些顽皮的孩子还会在一旁模仿着,那傻乎乎的样子真是可爱。没多久,只见师傅看看锅头的热量表,待表上的指针已经达到相应刻度,便站起来开阀门。此时,孩子们喊着“爆啦!爆啦!”赶紧往远处躲,有的害怕地捂着耳朵,有的惊得张大嘴巴。
“嘭——”的一声巨响,惊得鸡儿往高处飞,惊得狗儿往远处跳,惊得屋檐上的麻雀也飞得不知去向。孩子们立刻嬉笑着围上来,只见师傅把喷入麻袋的冒着热气的爆米花倒了出来。哇!雪一样白,足足有半箩筐。这时,大婶毫不吝惜地抓起用自家大米和玉米爆出来的爆米花,给我们每人一大把,大家围在一块兒吃得欢畅。
当时,我总是看着这个黑不溜秋的“炸弹”,心想,它小小的身躯怎么能装得下这么多的爆米花?我好奇地问师傅,可师傅不理也不睬,忙着干他的活儿。
做爆米花很方便,可做糖就不容易了。做糖需要大量大米,可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浙江千岛湖一带的山区人多田少,粮食紧缺,腾不出大米来做糖,每年做糖都用红薯来代替。母亲要我们把大大小小的200多斤红薯抬到小溪边,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洗干净,抬回家后切成片儿,放在锅里用水煮一阵后,又把一些早就育好的麦芽捣碎,均匀地搅拌在红薯里。酿上三四个小时便出了甜味,随后剔去薯渣,又用纱布过滤,便是大量清淡的糖水了。在之后的十几个小时里,就得用大量的干柴来烧干熬制了。一股强烈的新鲜感和食欲感使孩子们忘记了劳累,我们又劈柴来又烧火,整个晚上都守在灶门前说说笑笑,熊熊的灶火映得人人脸上通红。
终于把满锅的糖水熬成了黏稠的糊状,接着就是做糖了。糖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芝麻糖、黄豆糖、玉米糖,等等。母亲用木片在锅里搅拌,达到一定的火候后,便打起来用工具压成方块儿。因为糖太软时开切会变形,太硬时开切又会酥碎,必须要赶在恰当的硬度切成片儿,所以母亲早就邀请好了邻居的大娘大婶来帮忙,三四个女人齐动手,那清脆的切糖声就像是新年的迎春曲,满屋充满着浓郁的糖香和欢声笑语。
20世纪70年代,我们移居赣东,这里靠近浙江,做过年糖的风气也是那么浓,两省的农民相互学习,切磋手艺,做出的过年糖更加丰富多彩。可近年来的腊月,村里很难听到爆米花机的声响,也闻不到过年糖的香味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想吃糖就进超市买。但买来后,我却吃不出当年那过年糖的滋味。因为自己动手做过年糖,年就显得富有生气,我们吃着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过年糖,总觉得特别香甜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