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和谐社会,信息情报社会给弱势群体带来数字阳光。实现信息情报无障碍,确保不同条件下各类人群都能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交流。对于弱势群体而言,信息无障碍就是要保障广大弱者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逐步缩小在信息获得能力方面与强者的差距。
在发达国家,信息无障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引起人们的关注,陆续由政府支持开展研究,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前,我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刚刚起步,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环境的日益改善,信息无障碍建设也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无障碍信息技术的开发及相应产品与辅助设备迅速发展
新技术开发是信息无障碍工程的核心,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将使信息无障碍水平提升一个档次,比如盲用语音软件的出现,为盲人扫除了数字信息中的大量障碍,极大地丰富了盲人的信息来源。目前数字信息中,盲人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来自于图形信息,因此如何能让盲人比较便利地识别图像信息,将是未来信息无障碍工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相应软件与硬件的研发也是一个迫切的课题。技术标准和法规是信息无障碍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技术标准与技术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好的技术标准不仅为技术开发指明方向,同时还将大大促进技术开发的速度,而法规则是执行技术标准的有力保障。
(二)公众信息情报意识不断增强
公众信息情报意识是实现信息无障碍的群众基础,只有当各个弱势群体的特殊信息需求都能被公众所理解和尊重时,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保障这些特殊需求顺利地得到满足,信息无障碍才会有巨大的社会动力。在信息无障碍机制建构过程中,弱势群体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及社会各界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反映自己的特殊需求,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及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不断更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是盲人的眼睛,肢残人的大腿,聋人的耳朵,是他们身体的组成部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信息无障碍机制建构是新形势下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残疾人社会环境无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全社会行动起来,为我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献出你我的爱。[1]
二、弱势群体社会化的最大障碍:信息情报的缺失
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在信息时代,不管弱势群体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信息情报已经在他们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信息情报缺失,弱势群体处于社会边缘
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本文重点讨论前者。
郑杭生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一书中提出:“弱势群体是指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困难者群体。” [3]陈成文在《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中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4]这些定义都说明了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来自各种客观条件(自身或社会环境)的限制,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不具备任何优势的人们。他们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都处于劣势,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是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因此,弱势群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贫困化。弱势群体一般都处于社会生活平均线下,只能维持生存和生活需要,生活质量不高;残疾人甚至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他们的信息情报更加贫困。第二,脆弱化。除了生活上有困难和风险,弱势群体在政治上和社会上都缺乏竞争力;对于残疾人,他们不仅生理脆弱,而且心理上也是十分脆弱。第三,边缘化。弱势群体作为弱者,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有时还受到社会种种歧视,残疾人上学、就业等方面都有不公的现象。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由于受教育时间短、文化素质低、处于社会底层等因素,获取知识的手段比较落后。[1]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完成建立起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弱势群体缺少接触信息情报的途径。
(二)信息情报缺乏,弱势群体发展社会化步履维艰
任何社会都是由全体的人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人的参与。反过来,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社会学必须考察:人是如何从一个生物的全体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个体的人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如何将一个社会人培养成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人格角色?这就是人的社会化问题。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他们的生理决定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作为社会人,他们的社会化、信息化不能再受到排斥,不能再把他们推向社会的边缘。
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参与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在社会中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二是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环境,再现社会经验。因而,人的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和参与社会的统一。[5]但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障碍重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信息情报的缺失。由于信息情报的不对称,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处于艰难险阻地位,在激烈的劳工市场竞争中处于就业无门的状况。
(三)信息情报缺乏,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加大
我们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是残疾人的道路和出门信息畅通无阻问题,当然这是生活的必需;但是当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后,残疾人就不仅仅是满足道路和出门信息,而且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情报信息。
众所周知,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根本途径。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的基本生产,是实现残疾人的人生价值的关键。残疾人就业难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他们的就业工作有其特殊性,例如残疾人就业前心理咨询、就业能力评估、残疾人的特殊培训等工作,这都需要有信息情报的支撑。由于我国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用工信息情报的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残疾人就业调控力相对较弱,所以残疾人就业也就十分困难。
(四)缺乏信息情报,弱势群体社会参与度不高
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一方面作处于城乡社会的边缘,丧失了一定的话语权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情报,失去了许多参与城乡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充分平等分享信息资源被认为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根据残疾人国际、融合国际、康复国际、世界盲人联盟、世界聋人联合会和来自各大洲的国家的残疾人和为残疾人服务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在北京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的残疾人充分参与和平等新世纪战略就明确表明:在所有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中,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妇女和女童,仍是最被忽视和边缘化的群体,继续将残疾人排除在主流发展进程之外,是在新世纪的开端对人类基本权利的侵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背道而驰。要优先考虑改善各类残疾人总体生活质量,改变他们所面临的权利被剥夺及贫困状况,消除歧视性态度与行为和信息、法律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障碍,增加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分配以确保残疾人的平等与参与。
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化接轨,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被推挤到同一个国际平台,这对企业来说,同站一个平台,“小个子”总怕被“大个子”挤出平台,做大做强做优是唯一选择,所以健全人、多面手和高精尖者成为首选,残疾人“理所当然”成了被遗忘的弱势群体。加上信息情报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机遇总是给予掌握信息情报的人,对于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来说就因为信息情报缺失使得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
三、弱势群体融入社会路径:信息情报无障碍机制建构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信息情报的社会。信息情报量急剧增加、信息情报交流速度急剧加快,高度数字化和高度网络化成为信息社会的显著特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情报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感观存在障碍的残疾人,尤其是盲人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问题。正如邓朴方同志所认为的那样,在信息时代、网络社会中,不具有信息文化和技术的残疾人就将陷入困境。残疾人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来推进残疾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将会给广大残疾人带来历史性的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情报,减少他们融入城市的各种成本。因此,建构信息情报无障碍机制是残疾人融入城市的一个基本路径。
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社会信息情报网要逐步实现与残疾人服务信息情报网的联结,建构残疾人信息情报无障碍机制,让他们共享信息情报资源。
信息情报机制指的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综合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部分的信息以反映信息资源的稀缺性,同时它又能把某种形式反映出的信息通过分析与综合再以某种方式返回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部分中去机制(如上图所示)。[6]
为此,我们试图从关注弱势群体的视角出发,提出一个建构与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情报机制,在多渠道、多形式获取信息情报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情报技术、参与信息情报活动的态度,让广大弱势群体更多地获取信息情报。
(一)建构弱势群体信息情报搜集机制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和其它社会和技术等原因,在利用信息网络时会发生各种障碍,主要表现为:部分肢体残疾人士在使用计算机键盘等设备时发生困难,需要特殊的辅助设备和软件支持;视力残疾人士需要特殊的听觉辅助工具(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听觉残疾人士需要特殊的视觉辅助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支持。此外,残疾人的经济收入与文化教育水平也会影响到其信息利用。残疾人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可能会出现残疾人信息贫穷的情况,并加大与其他信息富有人群之间的差距。[7]
1.建立全国弱势群体信息情报搜集机制。
在国家总调控下,通过社区街道与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残疾人联合会,农民工工会)建立和健全弱势群体信息情报平台,通过大众传媒、公益广告、社区宣传、单位文件、报刊资料、网络资料和社区图书馆的资料,获取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的各种信息情报。
信息情报搜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弱势群体的各类法规、政策的出台,并进行相关分析。第二,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搜集其社会背景资料并加以整合分析。第三,针对竞争市场,围绕就业目标,搜集情报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分类,以达到有效利用。
2.社区照顾是弱势群体信息情报供给的一种理想模式。
(1)社区图书馆的信息情报利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活在社区街道的弱势群体,理想的地方是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是供弱势群体索取知识和信息的神圣殿堂。第一,社区图书馆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源,社区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情报搜集、整合、发布机构。[8]第二,社区图书馆具有一定的文化空间,是弱势群体获取信息情报的好场所。
(2)社区照顾是让弱势群体(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二)建构弱势群体信息情报网络机制
信息情报网络机制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在互动中获取信息的机制。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信息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
和谐社会,信息情报社会给弱势群体带来数字阳光。实现信息情报无障碍,确保不同条件下各类人群都能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交流。对于弱势群体而言,信息无障碍就是要保障广大弱者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逐步缩小在信息获得能力方面与强者的差距。
在发达国家,信息无障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引起人们的关注,陆续由政府支持开展研究,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前,我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刚刚起步,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环境的日益改善,信息无障碍建设也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无障碍信息技术的开发及相应产品与辅助设备迅速发展
新技术开发是信息无障碍工程的核心,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将使信息无障碍水平提升一个档次,比如盲用语音软件的出现,为盲人扫除了数字信息中的大量障碍,极大地丰富了盲人的信息来源。目前数字信息中,盲人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来自于图形信息,因此如何能让盲人比较便利地识别图像信息,将是未来信息无障碍工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相应软件与硬件的研发也是一个迫切的课题。技术标准和法规是信息无障碍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技术标准与技术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好的技术标准不仅为技术开发指明方向,同时还将大大促进技术开发的速度,而法规则是执行技术标准的有力保障。
(二)公众信息情报意识不断增强
公众信息情报意识是实现信息无障碍的群众基础,只有当各个弱势群体的特殊信息需求都能被公众所理解和尊重时,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保障这些特殊需求顺利地得到满足,信息无障碍才会有巨大的社会动力。在信息无障碍机制建构过程中,弱势群体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及社会各界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反映自己的特殊需求,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及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不断更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是盲人的眼睛,肢残人的大腿,聋人的耳朵,是他们身体的组成部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信息无障碍机制建构是新形势下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残疾人社会环境无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全社会行动起来,为我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献出你我的爱。[1]
二、弱势群体社会化的最大障碍:信息情报的缺失
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在信息时代,不管弱势群体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信息情报已经在他们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信息情报缺失,弱势群体处于社会边缘
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本文重点讨论前者。
郑杭生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一书中提出:“弱势群体是指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困难者群体。” [3]陈成文在《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中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4]这些定义都说明了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来自各种客观条件(自身或社会环境)的限制,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不具备任何优势的人们。他们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都处于劣势,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是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因此,弱势群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贫困化。弱势群体一般都处于社会生活平均线下,只能维持生存和生活需要,生活质量不高;残疾人甚至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他们的信息情报更加贫困。第二,脆弱化。除了生活上有困难和风险,弱势群体在政治上和社会上都缺乏竞争力;对于残疾人,他们不仅生理脆弱,而且心理上也是十分脆弱。第三,边缘化。弱势群体作为弱者,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有时还受到社会种种歧视,残疾人上学、就业等方面都有不公的现象。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由于受教育时间短、文化素质低、处于社会底层等因素,获取知识的手段比较落后。[1]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完成建立起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弱势群体缺少接触信息情报的途径。
(二)信息情报缺乏,弱势群体发展社会化步履维艰
任何社会都是由全体的人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人的参与。反过来,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社会学必须考察:人是如何从一个生物的全体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个体的人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如何将一个社会人培养成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人格角色?这就是人的社会化问题。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他们的生理决定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作为社会人,他们的社会化、信息化不能再受到排斥,不能再把他们推向社会的边缘。
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参与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在社会中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二是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环境,再现社会经验。因而,人的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和参与社会的统一。[5]但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障碍重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信息情报的缺失。由于信息情报的不对称,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处于艰难险阻地位,在激烈的劳工市场竞争中处于就业无门的状况。
(三)信息情报缺乏,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加大
我们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是残疾人的道路和出门信息畅通无阻问题,当然这是生活的必需;但是当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后,残疾人就不仅仅是满足道路和出门信息,而且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情报信息。
众所周知,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根本途径。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的基本生产,是实现残疾人的人生价值的关键。残疾人就业难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他们的就业工作有其特殊性,例如残疾人就业前心理咨询、就业能力评估、残疾人的特殊培训等工作,这都需要有信息情报的支撑。由于我国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用工信息情报的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残疾人就业调控力相对较弱,所以残疾人就业也就十分困难。
(四)缺乏信息情报,弱势群体社会参与度不高
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一方面作处于城乡社会的边缘,丧失了一定的话语权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情报,失去了许多参与城乡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充分平等分享信息资源被认为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根据残疾人国际、融合国际、康复国际、世界盲人联盟、世界聋人联合会和来自各大洲的国家的残疾人和为残疾人服务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在北京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的残疾人充分参与和平等新世纪战略就明确表明:在所有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中,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妇女和女童,仍是最被忽视和边缘化的群体,继续将残疾人排除在主流发展进程之外,是在新世纪的开端对人类基本权利的侵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背道而驰。要优先考虑改善各类残疾人总体生活质量,改变他们所面临的权利被剥夺及贫困状况,消除歧视性态度与行为和信息、法律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障碍,增加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分配以确保残疾人的平等与参与。
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化接轨,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被推挤到同一个国际平台,这对企业来说,同站一个平台,“小个子”总怕被“大个子”挤出平台,做大做强做优是唯一选择,所以健全人、多面手和高精尖者成为首选,残疾人“理所当然”成了被遗忘的弱势群体。加上信息情报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机遇总是给予掌握信息情报的人,对于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来说就因为信息情报缺失使得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
三、弱势群体融入社会路径:信息情报无障碍机制建构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信息情报的社会。信息情报量急剧增加、信息情报交流速度急剧加快,高度数字化和高度网络化成为信息社会的显著特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情报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感观存在障碍的残疾人,尤其是盲人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问题。正如邓朴方同志所认为的那样,在信息时代、网络社会中,不具有信息文化和技术的残疾人就将陷入困境。残疾人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来推进残疾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将会给广大残疾人带来历史性的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情报,减少他们融入城市的各种成本。因此,建构信息情报无障碍机制是残疾人融入城市的一个基本路径。
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社会信息情报网要逐步实现与残疾人服务信息情报网的联结,建构残疾人信息情报无障碍机制,让他们共享信息情报资源。
信息情报机制指的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综合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部分的信息以反映信息资源的稀缺性,同时它又能把某种形式反映出的信息通过分析与综合再以某种方式返回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部分中去机制(如上图所示)。[6]
为此,我们试图从关注弱势群体的视角出发,提出一个建构与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情报机制,在多渠道、多形式获取信息情报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情报技术、参与信息情报活动的态度,让广大弱势群体更多地获取信息情报。
(一)建构弱势群体信息情报搜集机制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和其它社会和技术等原因,在利用信息网络时会发生各种障碍,主要表现为:部分肢体残疾人士在使用计算机键盘等设备时发生困难,需要特殊的辅助设备和软件支持;视力残疾人士需要特殊的听觉辅助工具(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听觉残疾人士需要特殊的视觉辅助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支持。此外,残疾人的经济收入与文化教育水平也会影响到其信息利用。残疾人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可能会出现残疾人信息贫穷的情况,并加大与其他信息富有人群之间的差距。[7]
1.建立全国弱势群体信息情报搜集机制。
在国家总调控下,通过社区街道与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残疾人联合会,农民工工会)建立和健全弱势群体信息情报平台,通过大众传媒、公益广告、社区宣传、单位文件、报刊资料、网络资料和社区图书馆的资料,获取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的各种信息情报。
信息情报搜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弱势群体的各类法规、政策的出台,并进行相关分析。第二,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搜集其社会背景资料并加以整合分析。第三,针对竞争市场,围绕就业目标,搜集情报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分类,以达到有效利用。
2.社区照顾是弱势群体信息情报供给的一种理想模式。
(1)社区图书馆的信息情报利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活在社区街道的弱势群体,理想的地方是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是供弱势群体索取知识和信息的神圣殿堂。第一,社区图书馆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源,社区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情报搜集、整合、发布机构。[8]第二,社区图书馆具有一定的文化空间,是弱势群体获取信息情报的好场所。
(2)社区照顾是让弱势群体(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二)建构弱势群体信息情报网络机制
信息情报网络机制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在互动中获取信息的机制。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信息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