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6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0例,其中16例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13个月~3年随访,与术前比较,伤椎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恢复,疗效满意。结论:AF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间接椎管减压,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良好,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 AF系统 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1年6月~2006年6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5~64岁,平均35岁。
损伤节段:T 11者2例,T12者10例,L1者13例,L2者5例。
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0例,爆裂型骨折18例,旋转脱位2例。
脊髓损伤按美国ASLA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7例,Ⅳ级10例,V级8例。
伤后距手术时间2~9天,平均6天。
影像学检测:以伤椎为中心,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伤椎前后缘的高度及cobb’s角,术前cobb’s角15°~35°,平均25°。CT观察椎管内占位情况,其中占位<30%16例,30%~60%12例,>60%2例。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及双侧髂部垫枕,腰部悬空,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麻。以伤椎为中心,消毒,铺巾,取后正中切口,切口显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依次切开皮肤各层组织;电刀切开深筋膜及棘突两侧骶棘肌,纱布填塞压迫止血,自动撑开器撑开肌肉,显露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的椎板、上下关节突及横突基底部。若需行椎板减压者进行椎板减压。根据需要将自体骨分别置于两椎体横突间做植骨融合。冲洗放置引流管,缝合各层组织,覆盖伤口。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卧床休息行腰背肌功能锻炼。4周后在腰围的保护下开始下地适当活动。术后1年左右取除内固定物。
结 果
本组30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3个月~3年),术后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伤椎前后缘高度完全恢28例,恢复至90%以上2例,脱位完全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度矫正至术后平均5°(0°~15°)。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功能未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术后无断钉及植骨不融合现象。
讨 论
AF系统的结构及力学特点:AF系统将A0系统可在三维空间调整的万向关节结构改为虽无万向关节却可在三维空间可调的系统,同时具备了A0及RF两个系统的优点[1]。
椎板减压的指征:对于大部分脊柱爆裂骨折通过脊柱过伸或手术中器械撑开椎管内或椎体前缘骨块能复位或部分复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神经的压迫[2]。对椎板减压的指证应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和椎管情况来决定,对脊髓无损伤,CT证实标准管形态正常或狭窄<1/4者不行椎板减压;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伴椎板塌陷、椎管内有骨块、CT示椎管狭窄>1/3者,行半椎板减压或次全椎板减压[3]。
综上所述:AF系统内固定适用于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患者,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又是目前较好而又流行的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械,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唐天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5,11(6):327-329.
2 张宏林.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71.
3 李書纲,翁习生,等.通用型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5-7.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 AF系统 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1年6月~2006年6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5~64岁,平均35岁。
损伤节段:T 11者2例,T12者10例,L1者13例,L2者5例。
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0例,爆裂型骨折18例,旋转脱位2例。
脊髓损伤按美国ASLA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7例,Ⅳ级10例,V级8例。
伤后距手术时间2~9天,平均6天。
影像学检测:以伤椎为中心,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伤椎前后缘的高度及cobb’s角,术前cobb’s角15°~35°,平均25°。CT观察椎管内占位情况,其中占位<30%16例,30%~60%12例,>60%2例。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及双侧髂部垫枕,腰部悬空,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麻。以伤椎为中心,消毒,铺巾,取后正中切口,切口显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依次切开皮肤各层组织;电刀切开深筋膜及棘突两侧骶棘肌,纱布填塞压迫止血,自动撑开器撑开肌肉,显露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的椎板、上下关节突及横突基底部。若需行椎板减压者进行椎板减压。根据需要将自体骨分别置于两椎体横突间做植骨融合。冲洗放置引流管,缝合各层组织,覆盖伤口。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卧床休息行腰背肌功能锻炼。4周后在腰围的保护下开始下地适当活动。术后1年左右取除内固定物。
结 果
本组30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3个月~3年),术后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伤椎前后缘高度完全恢28例,恢复至90%以上2例,脱位完全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度矫正至术后平均5°(0°~15°)。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功能未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术后无断钉及植骨不融合现象。
讨 论
AF系统的结构及力学特点:AF系统将A0系统可在三维空间调整的万向关节结构改为虽无万向关节却可在三维空间可调的系统,同时具备了A0及RF两个系统的优点[1]。
椎板减压的指征:对于大部分脊柱爆裂骨折通过脊柱过伸或手术中器械撑开椎管内或椎体前缘骨块能复位或部分复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神经的压迫[2]。对椎板减压的指证应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和椎管情况来决定,对脊髓无损伤,CT证实标准管形态正常或狭窄<1/4者不行椎板减压;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伴椎板塌陷、椎管内有骨块、CT示椎管狭窄>1/3者,行半椎板减压或次全椎板减压[3]。
综上所述:AF系统内固定适用于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患者,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又是目前较好而又流行的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械,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唐天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5,11(6):327-329.
2 张宏林.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71.
3 李書纲,翁习生,等.通用型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