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历来学者很少注意到《儒林外史》中的对联,小说中狭义范畴的对联共有五幅。在逐一分析《儒林外史》对联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些对联在小说中的作用。
关键词:《儒林外史》 对联 对联的作用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对联的范围,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一种观点是对联即是楹联,是书写在石柱、大门两侧或挂在屋内墙壁上的具有一定物质载体的艺术形式。另一种观点是将楹联划入对联范畴,还将诗文中的对仗句、古典小说回目以及回末对句划归为对联的范畴。前一种观点所说的对联属于狭义范畴;后一种观点所说的对联属于广义范畴,它不仅包含狭义范畴的对联,而且还包括对仗句,后一种观点中的对联即是对偶句。论文研究的对联主要是狭义范畴的对联,即《儒林外史》中出现的楹联。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对联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匾额有直接联系。此外,作者有时会特意提到对联附近有一些挂饰,这些陪衬物的含义与对联表达的含义是密不可分的。具体到小说中,对联的内容与小说的内容、人物紧密联系。在研究《儒林外史》中的对联时,要结合匾额、对联附近的陪衬物、小说内容和人物来分析。
一.《儒林外史》中对联的概述
依照上文的界定,《儒林外史》中的对联共有五幅,下文逐一论述。
(一)“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1]
这幅对联出现在小说第7回。梅玖、荀玫在薛家集观音庵的大堂墙上看到老师周进当年设帐教书时写得对联。当时周进还是老童生,现已升为国子监司业,时过境迁,“红纸都久已贴白了”。对联的内容强调修身自律,以待时机。这与前文周进的人生经历颇为吻合,六十多岁还是童生,但没有被世俗所同化,没有如王举人、梅三相(即梅玖)依仗功名欺压、挖苦旁人的恶行,后来科考中第,授予官职。
作者在此处安排这副对联一方面是对周进人生履历的回顾,另一方面旨在警醒荀玫要正身、守己,以待时机。观后文荀玫顺利通过乡试、省试、会试,又中进士,后来官至两淮盐运使,不能说没受到对联内容的警示。
(二)“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1]
这幅对联出现在小说第11回。娄三、娄四公子(以下称二娄)在杨执中家里一间客座的墙壁上看到这幅对联。对联的内容表达了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联系前文杨执中家里缺柴少米,欲卖炉换钱等文字,对联的内容与杨执中当前生活状态是相符的。
然而,细究起来,杨执中家里悬挂这幅对联有些不伦不类。对联改自明朝徐渭绍兴旧居青藤书屋的楹联,将原作中的“几间”改为“三间”。原作的主人是明朝的文化艺术奇才徐渭,童年无依无靠,成年后屡试不第,晚年凄凉。对联表达了徐渭历经沧桑之后豁达不羁的心境。但用来形容杨执中的人生状态则不恰当。联系上下文,杨执中本人性情迂呆,并无多少真才实学,根本不存在落魄文人埋没才华的情况。至于二娄“访贤”,只是因为杨执中抱怨朝政的言论与二娄的看法相通,所以才有三次“访贤”之事。
前文提到,研究小说对联时,不能只是局限在对联本身,还要注意相关的陪衬物。在对联上贴了一张报帖写道:“捷报贵府老爷杨讳允,钦选应天淮安府沐阳县儒学正堂。”[1]报帖的内容是杨执中被选入儒学正堂为师,说明杨执中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这与对联中豁达不羁的心境是相矛盾的。
两幅对联的中间,悬挂着朱子《治家格言》。既然有《治家格言》,理论上杨执中家庭成员应有规有矩,但事实并非如此。前文中杨执中因在盐店“嫖赌吃穿,侵用成本七百余两”被监禁,其子杨老六出场时便是醉酒的赌徒。父子二人的行径与家中高悬的《治家格言》对比,不能不说蕴含了深刻的讽刺。
从对联及其陪衬物可以看出杨执中内心向往豁达不羁的状态,却被世俗生活所牵绊。本希望家人能够有规有矩,事实上父子二人品行不端。由此可以看出杨执中矛盾的生存状态。
(三)“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1]
这幅对联出现在小说第11回。是二娄在杨执中的书房看到的。整幅对联所描写的景物恰好符合二娄与杨执中在书房时所看到的景象。上联“嗅窗前寒梅数点”是实写景物,杨执中书房前有几树梅花,当时正开了两三枝,“俯仰以嬉”表达了寒梅点缀带给人的无限欢乐。至于下联,小说原文提到“谈到起更时候,一庭月色,照满书窗,梅花一枝枝如画在上面相似,两公子留恋不忍相别。”[1]就内容而言,对联恰当地描繪了当时的自然景物。
仔细分析下联内容,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中的意味。“攀月中仙桂一枝”容易使人联想到成语“蟾宫折桂”。蟾宫折桂的意思是攀折月宫的桂花,在科举时代寓意着科考中第。那么下联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杨执中希望可以攀折月宫的桂花并为之婆娑起舞,其实反映了他对科举中第的膜拜,对功名的迷恋。这与上联中纵情于自然景物的欢乐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杨执中矛盾的生存状态。
(四)“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1]
这幅对联出现在小说第22回。是牛玉圃和牛浦在盐商万雪斋家中的大厅看到的。对联的意思是读书是好的,耕田也是好的,只要学习好的东西,那便是好的;创业艰难,守业更加艰难,然而知道其中的难处便不算艰难。上联中表达的内容与传统的“耕读传家”思想是有一定出入的,即只要学习好的东西,不论是读书、耕田还是其他,那都是好的。下联主要表达知难而进的思想是对创造事业和守护事业的勉励。
联系对联主人万雪斋的生平,万雪斋本是扬州盐商程家的书童,年纪轻轻做了“小司客”,帮忙处理零碎事务。后来积聚了一些银子,自己带货。赶上好年景,赚了大笔银子,很快赎了身。往后便自己从事盐业,发家致富。万雪斋既没有选择读书参加科举,也没有耕田务农,而从事了在封建时期被视为末流的行业——商业,这与传统的“耕读传家”思想是相背离的。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但他把握时机,迎难而上,最终做的很成功。作者借这幅对联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科举的反思,人生美满和成功未必只有读书科举一种选择;同时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选择并学习好的东西,即使遇到困难也要迎难而上。
关键词:《儒林外史》 对联 对联的作用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对联的范围,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一种观点是对联即是楹联,是书写在石柱、大门两侧或挂在屋内墙壁上的具有一定物质载体的艺术形式。另一种观点是将楹联划入对联范畴,还将诗文中的对仗句、古典小说回目以及回末对句划归为对联的范畴。前一种观点所说的对联属于狭义范畴;后一种观点所说的对联属于广义范畴,它不仅包含狭义范畴的对联,而且还包括对仗句,后一种观点中的对联即是对偶句。论文研究的对联主要是狭义范畴的对联,即《儒林外史》中出现的楹联。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对联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匾额有直接联系。此外,作者有时会特意提到对联附近有一些挂饰,这些陪衬物的含义与对联表达的含义是密不可分的。具体到小说中,对联的内容与小说的内容、人物紧密联系。在研究《儒林外史》中的对联时,要结合匾额、对联附近的陪衬物、小说内容和人物来分析。
一.《儒林外史》中对联的概述
依照上文的界定,《儒林外史》中的对联共有五幅,下文逐一论述。
(一)“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1]
这幅对联出现在小说第7回。梅玖、荀玫在薛家集观音庵的大堂墙上看到老师周进当年设帐教书时写得对联。当时周进还是老童生,现已升为国子监司业,时过境迁,“红纸都久已贴白了”。对联的内容强调修身自律,以待时机。这与前文周进的人生经历颇为吻合,六十多岁还是童生,但没有被世俗所同化,没有如王举人、梅三相(即梅玖)依仗功名欺压、挖苦旁人的恶行,后来科考中第,授予官职。
作者在此处安排这副对联一方面是对周进人生履历的回顾,另一方面旨在警醒荀玫要正身、守己,以待时机。观后文荀玫顺利通过乡试、省试、会试,又中进士,后来官至两淮盐运使,不能说没受到对联内容的警示。
(二)“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1]
这幅对联出现在小说第11回。娄三、娄四公子(以下称二娄)在杨执中家里一间客座的墙壁上看到这幅对联。对联的内容表达了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联系前文杨执中家里缺柴少米,欲卖炉换钱等文字,对联的内容与杨执中当前生活状态是相符的。
然而,细究起来,杨执中家里悬挂这幅对联有些不伦不类。对联改自明朝徐渭绍兴旧居青藤书屋的楹联,将原作中的“几间”改为“三间”。原作的主人是明朝的文化艺术奇才徐渭,童年无依无靠,成年后屡试不第,晚年凄凉。对联表达了徐渭历经沧桑之后豁达不羁的心境。但用来形容杨执中的人生状态则不恰当。联系上下文,杨执中本人性情迂呆,并无多少真才实学,根本不存在落魄文人埋没才华的情况。至于二娄“访贤”,只是因为杨执中抱怨朝政的言论与二娄的看法相通,所以才有三次“访贤”之事。
前文提到,研究小说对联时,不能只是局限在对联本身,还要注意相关的陪衬物。在对联上贴了一张报帖写道:“捷报贵府老爷杨讳允,钦选应天淮安府沐阳县儒学正堂。”[1]报帖的内容是杨执中被选入儒学正堂为师,说明杨执中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这与对联中豁达不羁的心境是相矛盾的。
两幅对联的中间,悬挂着朱子《治家格言》。既然有《治家格言》,理论上杨执中家庭成员应有规有矩,但事实并非如此。前文中杨执中因在盐店“嫖赌吃穿,侵用成本七百余两”被监禁,其子杨老六出场时便是醉酒的赌徒。父子二人的行径与家中高悬的《治家格言》对比,不能不说蕴含了深刻的讽刺。
从对联及其陪衬物可以看出杨执中内心向往豁达不羁的状态,却被世俗生活所牵绊。本希望家人能够有规有矩,事实上父子二人品行不端。由此可以看出杨执中矛盾的生存状态。
(三)“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1]
这幅对联出现在小说第11回。是二娄在杨执中的书房看到的。整幅对联所描写的景物恰好符合二娄与杨执中在书房时所看到的景象。上联“嗅窗前寒梅数点”是实写景物,杨执中书房前有几树梅花,当时正开了两三枝,“俯仰以嬉”表达了寒梅点缀带给人的无限欢乐。至于下联,小说原文提到“谈到起更时候,一庭月色,照满书窗,梅花一枝枝如画在上面相似,两公子留恋不忍相别。”[1]就内容而言,对联恰当地描繪了当时的自然景物。
仔细分析下联内容,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中的意味。“攀月中仙桂一枝”容易使人联想到成语“蟾宫折桂”。蟾宫折桂的意思是攀折月宫的桂花,在科举时代寓意着科考中第。那么下联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杨执中希望可以攀折月宫的桂花并为之婆娑起舞,其实反映了他对科举中第的膜拜,对功名的迷恋。这与上联中纵情于自然景物的欢乐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杨执中矛盾的生存状态。
(四)“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1]
这幅对联出现在小说第22回。是牛玉圃和牛浦在盐商万雪斋家中的大厅看到的。对联的意思是读书是好的,耕田也是好的,只要学习好的东西,那便是好的;创业艰难,守业更加艰难,然而知道其中的难处便不算艰难。上联中表达的内容与传统的“耕读传家”思想是有一定出入的,即只要学习好的东西,不论是读书、耕田还是其他,那都是好的。下联主要表达知难而进的思想是对创造事业和守护事业的勉励。
联系对联主人万雪斋的生平,万雪斋本是扬州盐商程家的书童,年纪轻轻做了“小司客”,帮忙处理零碎事务。后来积聚了一些银子,自己带货。赶上好年景,赚了大笔银子,很快赎了身。往后便自己从事盐业,发家致富。万雪斋既没有选择读书参加科举,也没有耕田务农,而从事了在封建时期被视为末流的行业——商业,这与传统的“耕读传家”思想是相背离的。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但他把握时机,迎难而上,最终做的很成功。作者借这幅对联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科举的反思,人生美满和成功未必只有读书科举一种选择;同时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选择并学习好的东西,即使遇到困难也要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