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审美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ao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而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重要,一个对美不会欣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
  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几乎没有。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正在前远算期。在美术活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情感表现性。相对于科学发现而言,审美发现对儿童探索周围世界具有特殊的意义。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十一二岁的儿童尚未达到主客体相互独立的阶段。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
  2.情节虚构性。在幼儿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审美内容及形式的。例如,幼儿在沙堆上插上树叶,表示“绿化沙漠”,用彩泥捏出圆圈表示“点心”。
  3.行动受知觉支配。儿童会被周围环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征所吸引,从而注意局部忽视整体,对能引起他强烈感官的事物会留下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印象。
  面向全体儿童的艺术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喜爱,丰富其感性神经,激发他们发现美的欲望和能力。前苏联学者托洛维奇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艺术的本质毕竟是审美的。”因此对幼儿进行艺术知识、技能的教育,也需要一定审美能力为基础,否则艺术教育会因为没有“审美”而变成泛泛之谈。但在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幼儿教育审美教育可有可无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教师在幼儿园也只教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问题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正规活动。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在计划工作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但对于没有事先计划的幼儿教育,教师往往不能带领幼儿进行。
  问题三:将幼儿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
  这是一种把幼儿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的狭隘做法。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一种途径,幼儿美育作为与体、智、德并列的一个教育方面,它渗透于健康、科学、艺术、数学各个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审美教育对儿童的艺术教育便凸显出来了。儿童的艺术活动过程是不是一种审美发现的过程,这是判断其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实在生活中、社会中、大自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可欣赏的美的内容。我力图让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欣赏环境的美
  幼儿园教室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我在布置教室时凡孩子视觉所能触及的范围都尽可能使之充满美感。在元旦时,我剪了一些彩色皱纹纸,将它装饰在灯上、墙上,孩子们对此欢呼雀跃,“真好看、真好看,像彩色雨”,这是孩子们的自我欣赏。用吹塑纸做出小动物,用彩纸折出各种手工,这些设置在孩子周围的艺术品,是我有意识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从色彩、构图、造型等角度让孩子们感知与理解美,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二、欣赏自然美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到旷野之中领略风光旖旎的大自然美色。但自然美除山水美外,还包括生态美和园林美,这些内容,是带孩子到公园散步就能领略到的。
  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的要求。在春游时我带孩子们上公园去看树,有的幼儿站着远远眺望,有的弯下身看。让幼儿观其树形,更是千姿百态,“像伞、像头发、像人在跳舞”,这是幼儿尽情领略了色彩、造型、生态之美后发出的感慨。
  在春游时,我带幼儿来到鸽子房前,让幼儿感受鸽子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开始时幼儿不敢上前,不一会儿幼儿喊“老师,鸽子吃了我的玉米,它站在我肩上”,有些还用手去抚摸鸽子:“鸽子的羽毛好柔软呀!”幼儿对鸽子的印象是书上不能得到的,这时鸽子和幼儿之间形成了非常和谐的景象。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受自然之美,在我园后面,有一片植物园,种了一些玉米、绿豆、南瓜等,我就经常带领幼儿在那里观察。“玉米长的比我高,玉米长胡子了像老爷爷,向日葵的花像脸盆,豆角像弯刀”,这些都是幼儿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是审美力的表现。
  三、欣赏艺术的美
  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艺术的美,如广场的雕塑、各种绘画等。教师只要告诉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理解就可以了。我就经常带领幼儿去广场欣赏雕像,让幼儿看看像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回去在纸上按自己的理解画出来。
  儿童审美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如儿童的艺术活动一样。在儿童教育实践中,教师平时只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幼儿就会懂得欣赏美,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以审美力和科学发现相结合的过程来探索周围世界,将会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健康。
  (河北省清苑县幼儿园)
其他文献
学困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困难落后的学生。他们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感到很自卑;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   作为班主任,要抛开成见,转变“朽木
期刊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板书的好坏能直接反映一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领悟和驾驭的能力,也能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能充分利用面前最基本的教学工具——黑板,让它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几年来,通过初中政治课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板书还是要认真而科学地加以设计和应用的。如何科学地设计板书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思维。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
期刊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熏陶”“感染”等托词或挡箭牌下一向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更谈不上积极追求教学效益或效率。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学校的自觉追求。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很丰富的,其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和效率必定是核心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领域,两者综合追求,我们称之为提高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学者对教学有效性
期刊
《果树栽培技术》是种植专业的主要骨干课程之一,理论抽象难理解、技术性强、实践性强、区域性强、季节性强等特点。  近年来,我们依据《果树栽培技术》课的特点,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从县域经济林果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急需实用技术人才的实际出发;结合如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突出地方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技能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期刊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生态阅读强调的是阅读环境的原生态。即维持阅读意义的原汁原味;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力求阅读客体的异彩纷呈;提倡阅读方式的丰富多彩。我认为: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在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素质教育呼声下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参与意识差,依赖心理强,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的被动学习方式。下面就《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从教十年的“工作经”就是 “语文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 初识这句话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年,笔者从校长口里听来的,当时只知道是叶老的名言。教龄的增长,教学理念的冲击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促使我在“语文课的例子性”上又做了深层思考:  中学语文,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一门人文课,是训练读写听说能力的工具,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叶老曾说过:(1)知识是教不尽的;(2)语文是工
期刊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教师应成为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中考模式已由原来的闭卷考形式转变到开卷考形式,并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得到推广采用。众所周知,开卷考试题中最能拉开距离、提高试卷区分度的是主观性试题,如材料分析题、理解题等,这类试题的特点,一是“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二思想性“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性原则;三是鼓励创新,部分省市在试题设计中甚至增设创新加分。  可见,如何建立新的课堂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