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53-01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科常见病之一,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技术。然而结石的位置、大小、输尿管积水与否直接影响着正确的诊断。超声的方法、途径、操作技巧对本病的确诊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2000年来在常规超声检查基础上联合经阴道超声、经直肠超声途径,借助口服呋塞米片或泻剂等操作技巧,诊断率显著提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自我院经超声和体外震波碎石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向腹股沟部放射、血尿等,按照超声操作方法和途径分体外超声组和腔内超声组。体外超声组446 例,行常规体外超声扫查,男298 例,女148 例,年龄18~68 岁。腔内超声组228 例,行体外超声+腔内超声(经阴道或直肠)扫查,男157 例,女71 例,年龄19~67 岁。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HD11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体外超声组,探头频率3.5 MHz,先俯卧位经肾区扫查,当显示肾脏时沿肾门、肾盂和积水扩张的输尿管顺行追踪,如果输尿管管腔突然中断,代之以强光团伴后方回声,结合临床血尿和腰痛表现,即可确诊,此适于输尿管上段(腹段)探查。然后仰卧位或侧卧位经腹腰扫查,以积水扩张的肾盂和输尿管为始点,探头方向尽可能与身体纵轴平行,向下扫查,先找到髂血管,下循至膀胱壁,因受肠气、肥胖、脏器的影响,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加压探头推开肠管使显像清晰,此探查方法适于输尿管中段(盆段)检查。最后下腹经膀胱扫查,探头以充盈的膀胱为透声窗,清晰显示膀胱三角,多方位调整声束方向,显示输尿管开口,向上逆行扫查,此适于输尿管下段(壁段)检查。腔内超声组,体外超声+腔内超声(经阴道和经直肠)扫查,体外超声检查同上,腔内超声采用阴道超声探头,频率5.0~7.5 MHz,取截石位,膀胱适度充盈,探头涂耦合剂,戴上安全套,再涂耦合剂,置入阴道或直肠多方位扫查,如果输尿管中下段存在结石,患侧输尿管出口喷尿图减弱或消失。
当结石较小,输尿管不完全梗阻时,并不表现扩张,结石显示困难,嘱患者口服呋塞米片20mg,同时给予饮水400~800mL,60~120min后再超声扫查,当肠气干扰严重,影响判定时,先服藩泻叶通便,再经腹扫查,重点观察三处狭窄。
2 结 果
2.1 诊断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经X线,MRI和冲击波碎石或临床排石治疗证实为输尿管结石。经体外超声确诊、可疑和假阴性分别是79.82%、13.00%和7.18%,确诊患者结石部位主要在输尿管上段,而假阴性患者结石部位主要在输尿管中下段,其中2 例上段和下段结石共存,因例数较少,并入下段分析。腔内超声组确诊、可疑和假阴性率分别是97.80%、1.32%和0.88%,确诊率和可疑患者明显高于体外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与体外超声组比较P<0.05。2)与体外超声组比较P<0.01。
2.2 声像表现
结石形状表现为椭圆形、圆形、扁平形或不规则形,强反光团,伴回声影或“彗星尾征”,大小为4~20mm不等,大结石多位于上中段,小结石多位于下段。
3 讨 论
双侧输尿管为一细长的肌性管道,上起肾盂,下续膀胱,成年人全长20~30cm,内径约5~7 mm,有三处生理性狭窄,分别位于起始处(内径2mm)与髂动脉交叉处(2~4 mm)和穿膀胱壁处(1mm),以三处狭窄为界分为上段(又称腹段)、中段(盆段)和下段(壁段)。
多数情况下输尿管结石与肾盂和输尿管积水相伴发生,本组有66.14%~71.93%的患者出现明显输尿管积水扩张,且以上、中段大块结石完全梗阻为常见,而下段小结石不完全梗阻积水发生相对较少。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处内径由小到大依次是下段、上段和中段,当结石较大时可能嵌顿在中、上段狭窄,造成输尿管完全堵塞。如果结石顺利通过上段和中段到达下段,通常结石较小,造成不完全梗阻,肾盂和输尿管无积水或轻度积水,导致常规超声不可辨认。我们常采用口服呋塞米片,增加尿量分泌,一方面输尿管积水充盈便于循管追踪,另一方面可以使膀胱尿液高度充盈作为透声窗,增加结石的检出率。如果患者肠气干扰严重,超声辨认存在一定难度时,口服藩泻叶等通便后检查,减少假阴性结果。
本组单纯的体外超声确诊率为79.82%,明显低于体外+腔内超声97.80%的确诊率,提示多方位多渠道的联合扫查优于常规扫查。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肾区超声一般可明确诊断,中下段结石体外超声距离较远,干扰因素多,难以清晰显像,过去一直认为是超声的盲区,虽然借助呋塞米片和泻药可以增加诊断,但如果结石太小,影像特征不典型,确诊仍有一定难度,当常规超声可疑时,应追加腔内超声,腔内超声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频的探头清晰显像,分辨率高,减少误诊和漏诊;不依赖于高度充盈的膀胱便可确诊,对老年人憋尿困难和肾功能衰竭无尿者尤为适宜。但未婚、月经期、妊娠女性不宜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肛门畸形、痔疮、肛裂患者不宜采用直肠超声检查[1]。
如果出现典型输尿管结石症状,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时并不排除结石的诊断,有必要联合X线、MRI等成像技术综合判断,随着超声高清晰分辨率的提高,医生操作技巧的成熟,多方位多途径联合超声能快速、准确、经济、无创对输尿管结石作出诊断。
参考文献
[1]俞丽仙,周隆秀,田付梅.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2):117.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科常见病之一,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技术。然而结石的位置、大小、输尿管积水与否直接影响着正确的诊断。超声的方法、途径、操作技巧对本病的确诊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2000年来在常规超声检查基础上联合经阴道超声、经直肠超声途径,借助口服呋塞米片或泻剂等操作技巧,诊断率显著提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自我院经超声和体外震波碎石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向腹股沟部放射、血尿等,按照超声操作方法和途径分体外超声组和腔内超声组。体外超声组446 例,行常规体外超声扫查,男298 例,女148 例,年龄18~68 岁。腔内超声组228 例,行体外超声+腔内超声(经阴道或直肠)扫查,男157 例,女71 例,年龄19~67 岁。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HD11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体外超声组,探头频率3.5 MHz,先俯卧位经肾区扫查,当显示肾脏时沿肾门、肾盂和积水扩张的输尿管顺行追踪,如果输尿管管腔突然中断,代之以强光团伴后方回声,结合临床血尿和腰痛表现,即可确诊,此适于输尿管上段(腹段)探查。然后仰卧位或侧卧位经腹腰扫查,以积水扩张的肾盂和输尿管为始点,探头方向尽可能与身体纵轴平行,向下扫查,先找到髂血管,下循至膀胱壁,因受肠气、肥胖、脏器的影响,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加压探头推开肠管使显像清晰,此探查方法适于输尿管中段(盆段)检查。最后下腹经膀胱扫查,探头以充盈的膀胱为透声窗,清晰显示膀胱三角,多方位调整声束方向,显示输尿管开口,向上逆行扫查,此适于输尿管下段(壁段)检查。腔内超声组,体外超声+腔内超声(经阴道和经直肠)扫查,体外超声检查同上,腔内超声采用阴道超声探头,频率5.0~7.5 MHz,取截石位,膀胱适度充盈,探头涂耦合剂,戴上安全套,再涂耦合剂,置入阴道或直肠多方位扫查,如果输尿管中下段存在结石,患侧输尿管出口喷尿图减弱或消失。
当结石较小,输尿管不完全梗阻时,并不表现扩张,结石显示困难,嘱患者口服呋塞米片20mg,同时给予饮水400~800mL,60~120min后再超声扫查,当肠气干扰严重,影响判定时,先服藩泻叶通便,再经腹扫查,重点观察三处狭窄。
2 结 果
2.1 诊断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经X线,MRI和冲击波碎石或临床排石治疗证实为输尿管结石。经体外超声确诊、可疑和假阴性分别是79.82%、13.00%和7.18%,确诊患者结石部位主要在输尿管上段,而假阴性患者结石部位主要在输尿管中下段,其中2 例上段和下段结石共存,因例数较少,并入下段分析。腔内超声组确诊、可疑和假阴性率分别是97.80%、1.32%和0.88%,确诊率和可疑患者明显高于体外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与体外超声组比较P<0.05。2)与体外超声组比较P<0.01。
2.2 声像表现
结石形状表现为椭圆形、圆形、扁平形或不规则形,强反光团,伴回声影或“彗星尾征”,大小为4~20mm不等,大结石多位于上中段,小结石多位于下段。
3 讨 论
双侧输尿管为一细长的肌性管道,上起肾盂,下续膀胱,成年人全长20~30cm,内径约5~7 mm,有三处生理性狭窄,分别位于起始处(内径2mm)与髂动脉交叉处(2~4 mm)和穿膀胱壁处(1mm),以三处狭窄为界分为上段(又称腹段)、中段(盆段)和下段(壁段)。
多数情况下输尿管结石与肾盂和输尿管积水相伴发生,本组有66.14%~71.93%的患者出现明显输尿管积水扩张,且以上、中段大块结石完全梗阻为常见,而下段小结石不完全梗阻积水发生相对较少。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处内径由小到大依次是下段、上段和中段,当结石较大时可能嵌顿在中、上段狭窄,造成输尿管完全堵塞。如果结石顺利通过上段和中段到达下段,通常结石较小,造成不完全梗阻,肾盂和输尿管无积水或轻度积水,导致常规超声不可辨认。我们常采用口服呋塞米片,增加尿量分泌,一方面输尿管积水充盈便于循管追踪,另一方面可以使膀胱尿液高度充盈作为透声窗,增加结石的检出率。如果患者肠气干扰严重,超声辨认存在一定难度时,口服藩泻叶等通便后检查,减少假阴性结果。
本组单纯的体外超声确诊率为79.82%,明显低于体外+腔内超声97.80%的确诊率,提示多方位多渠道的联合扫查优于常规扫查。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肾区超声一般可明确诊断,中下段结石体外超声距离较远,干扰因素多,难以清晰显像,过去一直认为是超声的盲区,虽然借助呋塞米片和泻药可以增加诊断,但如果结石太小,影像特征不典型,确诊仍有一定难度,当常规超声可疑时,应追加腔内超声,腔内超声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频的探头清晰显像,分辨率高,减少误诊和漏诊;不依赖于高度充盈的膀胱便可确诊,对老年人憋尿困难和肾功能衰竭无尿者尤为适宜。但未婚、月经期、妊娠女性不宜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肛门畸形、痔疮、肛裂患者不宜采用直肠超声检查[1]。
如果出现典型输尿管结石症状,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时并不排除结石的诊断,有必要联合X线、MRI等成像技术综合判断,随着超声高清晰分辨率的提高,医生操作技巧的成熟,多方位多途径联合超声能快速、准确、经济、无创对输尿管结石作出诊断。
参考文献
[1]俞丽仙,周隆秀,田付梅.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