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灭蜡烛,莫惊扰美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ps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静的石洞,美丽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们敛息凝神。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蝶翼,美得叫人讶异。然而,正是这一似乎无害的烛光惊扰了这些美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避退。
  再次前来膜拜美的旅者们的心理会如何呢?惊讶,懊悔,失望……但他们悟到了:宁静之美易被惊扰。熄灭蜡烛,让美长存心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悟不到这一点的人太多了,因此美被惊扰的例子常常刺痛每一个爱美之人的神经。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伤在七彩霓虹的逼视之下遁形,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被鼎沸的人声惊到九霄云外,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深情被汽船的鸣笛声掩盖成轻得听不见的叹息……
  美呢?
  有人说:“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心可以抵达目与足不能企及的远方。
  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让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艳羡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彩。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就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挖掘,像失落的旅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精灵。这就够了。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的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太多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的更大的威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山洞最深处的彩蝶却还有回归故土的可能。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点评】文章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观点,足见小作者对材料的把握是非常准确的。文章开篇从分析材料入手,指出虽然旅者们悟到了自己的行为惊扰了美,但社会生活中却有太多的人“悟不到”这一点,文章由此自然而然地深入一层,引发思考。作者的认识很有见地,石破天惊地道出“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的哲思妙语,令人动容与感佩。最后以兵马俑为例,强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面对被惊扰的美,对每个人来说“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文章思路明晰,结构整饬,语言凝练优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