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把教育工作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好呢?这是在一线工作的班主任始终面临的课题,当然也是我苦苦寻找的方向和目标。在前期工作中,中医诊断术语概括的“望闻问切”这四个环节对我触动很大,既然它在医生诊断病人时有很好的效果,何不把它引用到我们对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上来呢?紧接着,说干就干,我真的把这四个环节渗透到工作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用,效果还真不错,下面,我来谈一谈“望闻问切”的新用。
一、“望”的环节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是某一个细小的动作和眼神,以此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雨果认为:“脸上的神色总是心灵的反映。”记得有一次,一位女同学整天闷闷不乐,从她那红肿的眼睛就能观察得到她的悲伤。原来是她爸妈在广东居住的房间失火了,室内所有的东西都被吞噬了。她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所表现出来的是郁闷、不安、担心和伤心,幸亏发现得早又对她进行了劝学和安慰工作,才把这件事平息了下来。这充分地应证了瑞士人裴泰洛齐说过的一句话:“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通过这件事,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察言观色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闻”的环节
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是了解事情真相和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前提。大到一个国家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小到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都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不用举行什么听证会来了解民声了。因为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心声,有的可能出于个人目的,有的出于整个集体的考虑,所以必须谨慎对待,不能忽视任何一种声音。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地顾及整个班集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地发动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自觉遵守代表大家意愿的班规。英国人洛克也说过:“导师也要听听学生的意见,要学生做什么也得使他们用理智去想想,这样一来,规则就更容易被接受,生了根就会更深,学生也就会乐于读书、乐于受教了。”
三、“问”的环节
“闻”是获取学生信息的来源之一,这样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可能是处于被动的角色。要想了解学生更多所思所想的信息,必须要充当一个主动的角色,采用主动去“问”的方式,即积极与学生沟通,问一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上的冷暖,放下“师尊”的架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而又和蔼可亲的人,这们他们就会毫无顾忌地把心里话倾诉出来。因此,在问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更有利于班主任的工作。这就更印证了以下这句话:“成功的设问,恰如‘投石击破水中天’;巧妙的设问,犹如‘双手推出窗前月’。”投真理之“石”,推心灵之“ 窗”,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
四、“切”的环节
“切”就是贴近、亲近之意。要想使自己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就得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来说,教师给他们一次温柔的抚摸、一次无声的拉手、一次轻轻的拍打等动作都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知到这是老师给自己传递的一种理解、关怀、体贴、亲近的情感,让他们的身体有一种触电似的酥麻之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是真诚的,又是无声的。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去感谢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平常的表现也乖多了(如出勤、卫生、学习、纪律等),从而乐于与教师合作,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从心里感受到这种无声的“切”会给班务工作带来良好的效果,它让我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
综上所述,我们在运用“望闻问切”时不能孤立地使用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清每一个学生适用于哪个或哪几个环节,才能“对症下药”,治理好班上各方面出现的问题。这样,建立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就会指日可待。
一、“望”的环节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是某一个细小的动作和眼神,以此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雨果认为:“脸上的神色总是心灵的反映。”记得有一次,一位女同学整天闷闷不乐,从她那红肿的眼睛就能观察得到她的悲伤。原来是她爸妈在广东居住的房间失火了,室内所有的东西都被吞噬了。她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所表现出来的是郁闷、不安、担心和伤心,幸亏发现得早又对她进行了劝学和安慰工作,才把这件事平息了下来。这充分地应证了瑞士人裴泰洛齐说过的一句话:“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通过这件事,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察言观色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闻”的环节
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是了解事情真相和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前提。大到一个国家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小到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都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不用举行什么听证会来了解民声了。因为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心声,有的可能出于个人目的,有的出于整个集体的考虑,所以必须谨慎对待,不能忽视任何一种声音。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地顾及整个班集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地发动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自觉遵守代表大家意愿的班规。英国人洛克也说过:“导师也要听听学生的意见,要学生做什么也得使他们用理智去想想,这样一来,规则就更容易被接受,生了根就会更深,学生也就会乐于读书、乐于受教了。”
三、“问”的环节
“闻”是获取学生信息的来源之一,这样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可能是处于被动的角色。要想了解学生更多所思所想的信息,必须要充当一个主动的角色,采用主动去“问”的方式,即积极与学生沟通,问一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上的冷暖,放下“师尊”的架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而又和蔼可亲的人,这们他们就会毫无顾忌地把心里话倾诉出来。因此,在问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更有利于班主任的工作。这就更印证了以下这句话:“成功的设问,恰如‘投石击破水中天’;巧妙的设问,犹如‘双手推出窗前月’。”投真理之“石”,推心灵之“ 窗”,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
四、“切”的环节
“切”就是贴近、亲近之意。要想使自己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就得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来说,教师给他们一次温柔的抚摸、一次无声的拉手、一次轻轻的拍打等动作都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知到这是老师给自己传递的一种理解、关怀、体贴、亲近的情感,让他们的身体有一种触电似的酥麻之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是真诚的,又是无声的。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去感谢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平常的表现也乖多了(如出勤、卫生、学习、纪律等),从而乐于与教师合作,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从心里感受到这种无声的“切”会给班务工作带来良好的效果,它让我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
综上所述,我们在运用“望闻问切”时不能孤立地使用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清每一个学生适用于哪个或哪几个环节,才能“对症下药”,治理好班上各方面出现的问题。这样,建立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就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