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至2020年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门诊7284例疑似AR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分析确诊AR患者不同性别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的分布特征.[结果]5980例患者诊断为AR,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82.10%(95%CI=81.22%,82.98%).男性平均年龄为19.01±13.17岁,女性23.67±13.40岁,AR女性年龄大于男性(P<0.001),男性AR阳性率83.35%高于女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广东广州5106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至2020年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门诊7284例疑似AR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分析确诊AR患者不同性别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的分布特征.[结果]5980例患者诊断为AR,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82.10%(95%CI=81.22%,82.98%).男性平均年龄为19.01±13.17岁,女性23.67±13.40岁,AR女性年龄大于男性(P<0.001),男性AR阳性率83.35%高于女性AR患者阳性率80.61%(P<0.05).广州地区吸入性变应原主要以户尘螨(78.93%)、屋尘(17.71%)、霉菌组合(17.16%)为主,食入性变应原主要以牛奶(20.45%)、腰果(20.35%)、蟹(18.28%)为主.户尘螨阳性率男性(80.48%)高于女性(77.03%,P=0.001),霉菌组合阳性率女性(19.10%)高于男性(15.57%,P<0.001),狗毛皮屑阳性率男性(14.03%)高于女性(11.54%,P=0.004).食入性变应原中鸡蛋白、牛奶、虾、牛肉、蟹、腰果男性阳性率(依次为17.64%、23.04%、14.48%、12.96%、19.95%、21.68%)均高于女性阳性率(依次为14.37%、17.27%、12.21%、11.13%、16.23%、18.73%;P<0.05).未成年AR患者男性吸入性变应原总血清sIgE阳性率(93.25%)高于女性(90.95%,P=0.040),成年组AR患者男性食入性变应原总血清sIgE阳性率(54.66%)高于女性(49.23%,P=0.002).[结论]户尘螨、霉菌组合、狗毛皮屑、鸡蛋白、牛奶、虾、牛肉、蟹、腰果等变应原阳性率在性别间存在差异,且食物致敏状态成年男性更多见,应加强AR防治工作中性别差异的精细化管理.
其他文献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1],本病以5~10岁儿童最多见,10~12岁表现最严重[2].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其患病率为0.05%~3%,近年来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严重慢性疾病之一.大量文献证实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小儿抽动症状.但由于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证型多样、用药复杂,故笔者对近20年中医药治疗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的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借助
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约占骨结核的 70%.“HRZE”[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丙嗪酰胺(Z)]化疗方案是治疗脊柱结核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副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约为11%,利福平引起的占其87%[1].近期文献数据表明,长期及联用抗结核药物是加剧白细胞减少的重要因素[2-3].脊柱结核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常予骨髓生长因子 [(常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伴有肌痛、关节痛不良反应[4],且此法诱导增殖的白细胞其免疫力多低于正常白细胞[5].中医治疗脊柱结核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侧重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有无合并腹水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多糖结合蛋白,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感染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抗生素对症治疗48 h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食物过敏、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变应性结膜炎等其他特应性共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环境因素和免疫异常等有关.由于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途径,生物制剂可以通过改变全身炎症状态而对其共病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回顾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对生物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珠三角地区变应性鼻炎(AR)和/或支气管哮喘患者(BA)中止皮下变应原免疫治疗(SCIT)的原因,为提高患者SCIT的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多中心、大样本的真实世界研究,收集和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珠三角地区6家三甲医院接受SCIT的AR和/或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中止治疗患者的进行电话随访.[结果]纳入1244例接受SCIT的患者,中止治疗427例(脱落率为34.3%);儿童、已婚、过敏家族史阳性、总IgE(tIgE)>200 U/mL的患者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