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断地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
关键词 学生成长 共同教育 家校关系
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更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很多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家长就是教师,有时教师本身也是家长。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而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
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家长,他们有让孩子学习的意识却没有让孩子学好的信心。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家长类型
1,严厉型家长。严厉型家长普遍是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大多数是具有高学历,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他们知道知识对孩子的将来意味着什么,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定出种种苛刻的要求。这些家长是过高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不知道孩子现时段需要学什么,怎么学。这样过早地让孩子进入繁重的学习阶段,只会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打骂型家长。打骂型家长大多文化层次不高,不善于管教孩子。他们也知道知识对孩子将来的重要性,也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但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这些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打骂孩子。所谓“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他们心中,他们认为只有打骂,孩子才能成人。孰不知,你没有询问孩子犯错的原因就打骂孩子。孩子并不服你,说不定会对你产生仇恨心理,这样就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3,溺爱型家长。溺爱型的家长往往对孩子过分的溺爱。现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里是围着孩子转,孩子大多是小公主、小皇帝。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即使孩子做错了什么,家长也不会指责他们。家长会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少管甚至不管孩子,孩子就成了脱缰的野马,自由散漫,不务正业,不爱学习。
针对以上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而如何沟通,就要讲究艺术。
二、沟通的艺术
1,选择恰当的时间及地点。月有阴晴圆缺,人的心情也时好时坏。当学生家长心情不佳时,那么此时就不是与之交谈的恰当时间,只有当学生家长心平气和时,才是教师与之沟通的最佳时机,为将来孩子的学习多多交换一下意见,更好地帮助孩子,搞好学习成绩。
2,要做善于倾听的教师。多数教师在约见家长时,往往说得多,听得少。教师只顾自己说得痛快,从没有给家长说话的机会。当你说完了,学生家长就像学生一样,听了一大堆讲述孩子不好的话,又没有办法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又发生这样那样的情况,学生家长往往生一肚子气,回到家可能只会把孩子打一顿,出出气。这样就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教师能静下心来,先听听家长的话,从中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针对他们不同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让孩子能学得更好。
3,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教师与学生家长交谈时,要深入浅出,不要通篇讲大道理,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同样就有不一样的学生家长,也许有些家长是讲道理的,也可能有些家长是蛮不讲理的,有些是会“护短”的,不承认自己孩子犯的错误,更不会让孩子加以改正。作为教师,要先让学生家长心平气和,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做到“三忌”
1,忌性子急,冲动发脾气。急性子的人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因为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2,忌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总有一些特殊学生,学习进步不明显,总是原地踏步不动。有些老师常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这些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听之任之,置之不理。作为学生家长,也有这样的状况。孩子总是那样子,学习没有提高,甚至倒退,他们往往失去信心,不再去管孩子。这样家长不问,老师再不管,孩子就成为脱缰的野马,越来越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需要老师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因为一时孩子的不进步而气馁,放弃你的教育职责。
3,忌马虎,工作不认真、仔细。教师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当放出光彩。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不断地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教师要时时刻刻换位思考,以家长的心来对待学生,甚至要比妈妈的心还细才行。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 学生成长 共同教育 家校关系
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更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很多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家长就是教师,有时教师本身也是家长。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而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
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家长,他们有让孩子学习的意识却没有让孩子学好的信心。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家长类型
1,严厉型家长。严厉型家长普遍是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大多数是具有高学历,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他们知道知识对孩子的将来意味着什么,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定出种种苛刻的要求。这些家长是过高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不知道孩子现时段需要学什么,怎么学。这样过早地让孩子进入繁重的学习阶段,只会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打骂型家长。打骂型家长大多文化层次不高,不善于管教孩子。他们也知道知识对孩子将来的重要性,也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但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这些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打骂孩子。所谓“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他们心中,他们认为只有打骂,孩子才能成人。孰不知,你没有询问孩子犯错的原因就打骂孩子。孩子并不服你,说不定会对你产生仇恨心理,这样就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3,溺爱型家长。溺爱型的家长往往对孩子过分的溺爱。现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里是围着孩子转,孩子大多是小公主、小皇帝。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即使孩子做错了什么,家长也不会指责他们。家长会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少管甚至不管孩子,孩子就成了脱缰的野马,自由散漫,不务正业,不爱学习。
针对以上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而如何沟通,就要讲究艺术。
二、沟通的艺术
1,选择恰当的时间及地点。月有阴晴圆缺,人的心情也时好时坏。当学生家长心情不佳时,那么此时就不是与之交谈的恰当时间,只有当学生家长心平气和时,才是教师与之沟通的最佳时机,为将来孩子的学习多多交换一下意见,更好地帮助孩子,搞好学习成绩。
2,要做善于倾听的教师。多数教师在约见家长时,往往说得多,听得少。教师只顾自己说得痛快,从没有给家长说话的机会。当你说完了,学生家长就像学生一样,听了一大堆讲述孩子不好的话,又没有办法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又发生这样那样的情况,学生家长往往生一肚子气,回到家可能只会把孩子打一顿,出出气。这样就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教师能静下心来,先听听家长的话,从中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针对他们不同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让孩子能学得更好。
3,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教师与学生家长交谈时,要深入浅出,不要通篇讲大道理,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同样就有不一样的学生家长,也许有些家长是讲道理的,也可能有些家长是蛮不讲理的,有些是会“护短”的,不承认自己孩子犯的错误,更不会让孩子加以改正。作为教师,要先让学生家长心平气和,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做到“三忌”
1,忌性子急,冲动发脾气。急性子的人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因为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2,忌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总有一些特殊学生,学习进步不明显,总是原地踏步不动。有些老师常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这些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听之任之,置之不理。作为学生家长,也有这样的状况。孩子总是那样子,学习没有提高,甚至倒退,他们往往失去信心,不再去管孩子。这样家长不问,老师再不管,孩子就成为脱缰的野马,越来越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需要老师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因为一时孩子的不进步而气馁,放弃你的教育职责。
3,忌马虎,工作不认真、仔细。教师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当放出光彩。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不断地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教师要时时刻刻换位思考,以家长的心来对待学生,甚至要比妈妈的心还细才行。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