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病例分析25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结果 25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良好(成人恢复工作,学生继续读书)170例;中残50例(生活自理);重残25例(需他人照顾);植物人状态5例。结论 CT能清楚、准确的显示颅脑外伤情况,对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颅脑外伤 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049-02
由于交通和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各类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尤其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增量较大。 本文通过对250例颅脑损伤病人的CT扫描,根据其CT表现来推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本组连续CT扫描2次以上者250例,男200例,女50例,年龄17~75岁,其中20~40岁发生率最高,临床分型和预后以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记分法和预后标准进行统计,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按“血肿量=0.5×长×宽×厚度”计算,脑内血肿按“血肿量71/6×长轴×短轴×层面”计算,轻型13~15分150例,中型9~1 2分45例,重型6~8分37例,特重型18例。
首次CT扫描发现硬膜外血肿100例,硬膜下血肿50例,脑内血肿35例,单纯脑挫裂伤脑水肿48例,硬膜下积液7例,正常10例。
连续扫描则在首次扫描诊断颅内血肿和单纯脑挫裂伤的病例中,经CT追踪检查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15例,迟发性硬膜下血肿12例,迟发性硬膜外血肿6例,脑血管梗塞4例。
本组250例颅脑损伤病人在CT扫描指导下,根据病情和血肿量大小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共170例,手术率占本组病例68%,非手术治疗80例,占32%。
治疗结果:良好(成人恢复工作,学生继续读书)170例;中残50例(生活自理);重残25例(需他人照顾);植物人状态5例。
2讨论
颅脑外伤是外伤所致颅和(或)脑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根据对临床工作的观察,急性颅脑外伤原因不同、CT表现也呈多样化[1] 。CT能及时、清楚地显示颅脑外伤的情况,并及时对其外伤程度做出评价,以协助临床医师及时、及早、准确的做出临床诊断,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2] 。
1 本资料中硬膜下血肿及脑室内血肿病死率最高,正如有人认为硬膜下血肿多伴有严重脑挫裂伤,占位效应发展迅速,较早发生继发性脑损伤,即使手术消除血肿,也常因术后严重脑肿胀致死[3] 。
2 硬膜外血肿量明显与预后有关,≤50ml和50~100ml间无显著性差异,推测是由于血肿量在100ml以下对机体尚能通过颅内压调节机制进行代偿的缘故,而>100ml时超过其代偿能力,即引起不可逆的继发性脑损害[4] 。
3 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与病死率明显相关,≥10mm的病死率明显高于≤5mm及5~10mm者。
4 连续颅内CT扫描可以及时发现脑内和硬膜外的迟发血肿,尤其是对有颅骨骨折的患者,为早期发现迟发硬膜外血肿,不论神经系统症状如何,均应行颅脑cT连续扫描。
5 连续CT扫描可以观察颅内血肿的动态变化。
6 术后连续CT扫描可以查出手术部位的再出血和远离手术部位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判断手术效果。
7 连续CT扫描可以及时发现外伤性脑血管闭塞症、硬膜下积液、脑水肿等迟发病变。
8 连续CT扫描可以帮助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对病情预后进行估计,其中发现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在脑挫裂伤基础上逐渐加重的2个脑叶以上的水肿,脑室全部受压封闭是弥散脑肿胀的CT特征[5] 。
综上所述,CT对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极重要的临床价值,能为手术提供最佳方案,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通过我院CT对颅脑外伤的实际应用情况,CT已经成为颅脑外伤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沈天真,陈星荣,主编. 神经影像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83~602.
[3]陈恩惠,蔡厚洪,黄继辉,等.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及复诊时间 [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5(3):129~132.
[4]沈天真,陈星荣,杨涵铭.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300.
[5]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关键词: 颅脑外伤 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049-02
由于交通和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各类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尤其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增量较大。 本文通过对250例颅脑损伤病人的CT扫描,根据其CT表现来推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本组连续CT扫描2次以上者250例,男200例,女50例,年龄17~75岁,其中20~40岁发生率最高,临床分型和预后以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记分法和预后标准进行统计,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按“血肿量=0.5×长×宽×厚度”计算,脑内血肿按“血肿量71/6×长轴×短轴×层面”计算,轻型13~15分150例,中型9~1 2分45例,重型6~8分37例,特重型18例。
首次CT扫描发现硬膜外血肿100例,硬膜下血肿50例,脑内血肿35例,单纯脑挫裂伤脑水肿48例,硬膜下积液7例,正常10例。
连续扫描则在首次扫描诊断颅内血肿和单纯脑挫裂伤的病例中,经CT追踪检查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15例,迟发性硬膜下血肿12例,迟发性硬膜外血肿6例,脑血管梗塞4例。
本组250例颅脑损伤病人在CT扫描指导下,根据病情和血肿量大小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共170例,手术率占本组病例68%,非手术治疗80例,占32%。
治疗结果:良好(成人恢复工作,学生继续读书)170例;中残50例(生活自理);重残25例(需他人照顾);植物人状态5例。
2讨论
颅脑外伤是外伤所致颅和(或)脑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根据对临床工作的观察,急性颅脑外伤原因不同、CT表现也呈多样化[1] 。CT能及时、清楚地显示颅脑外伤的情况,并及时对其外伤程度做出评价,以协助临床医师及时、及早、准确的做出临床诊断,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2] 。
1 本资料中硬膜下血肿及脑室内血肿病死率最高,正如有人认为硬膜下血肿多伴有严重脑挫裂伤,占位效应发展迅速,较早发生继发性脑损伤,即使手术消除血肿,也常因术后严重脑肿胀致死[3] 。
2 硬膜外血肿量明显与预后有关,≤50ml和50~100ml间无显著性差异,推测是由于血肿量在100ml以下对机体尚能通过颅内压调节机制进行代偿的缘故,而>100ml时超过其代偿能力,即引起不可逆的继发性脑损害[4] 。
3 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与病死率明显相关,≥10mm的病死率明显高于≤5mm及5~10mm者。
4 连续颅内CT扫描可以及时发现脑内和硬膜外的迟发血肿,尤其是对有颅骨骨折的患者,为早期发现迟发硬膜外血肿,不论神经系统症状如何,均应行颅脑cT连续扫描。
5 连续CT扫描可以观察颅内血肿的动态变化。
6 术后连续CT扫描可以查出手术部位的再出血和远离手术部位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判断手术效果。
7 连续CT扫描可以及时发现外伤性脑血管闭塞症、硬膜下积液、脑水肿等迟发病变。
8 连续CT扫描可以帮助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对病情预后进行估计,其中发现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在脑挫裂伤基础上逐渐加重的2个脑叶以上的水肿,脑室全部受压封闭是弥散脑肿胀的CT特征[5] 。
综上所述,CT对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极重要的临床价值,能为手术提供最佳方案,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通过我院CT对颅脑外伤的实际应用情况,CT已经成为颅脑外伤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沈天真,陈星荣,主编. 神经影像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83~602.
[3]陈恩惠,蔡厚洪,黄继辉,等.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及复诊时间 [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5(3):129~132.
[4]沈天真,陈星荣,杨涵铭.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300.
[5]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