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跨学科应用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情景剧教学模式是本文作者从微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在限定较短时间内将指定的原理或概念以情景剧的方式演绎出来。前期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微情景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应变和表达能力、锻炼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的能力。本文将探讨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跨学科应用,重点介绍在7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由此归纳该教学模式的一般实施流程和操作要点,旨在为不同专业领域的一线教师应用微情景剧教学模式提供指南。
  关键词:微情景剧;创新教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跨学科
  教学模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媒介。近些年来,教学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对已有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其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其三,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从新型教学模式开发这一角度,本文作者在微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微情景剧”教学模式[1],近七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學模式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并对学生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显著效果。目前,该教学模式已在多种学科中尝试推广,如《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中医诊断学》、《中国传统造型语言》、《著作权法》,等。尽管这些学科领域相距甚远,微情景剧教学模式都得以成功“植入”,实施方式也不拘一格、各有特点,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本文作者在推广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反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实施微情景剧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即以上述7门学科的微情景剧应用为例,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进一步归纳该教学模式的一般实施流程及操作要点,以供不同专业领域的一线教师参考。
  • 微情景剧教学模式概述

  情景剧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轻喜剧,由一个人或几个人为现场观众表演,后来也演化为室内取景的电视剧,其主要特征是轻松幽默、贴近生活、制作低廉。本文作者将情景剧融入课堂教学,由学生将指定的原理或概念以情景剧的方式演绎出来,又因表演时间严格限制(通常为5分钟),因此取名为“微情景剧教学模式”。以下简要介绍该教学模式的特征及教学功能。
  微情景剧教学模式具有如下几点特征:(1)即时性。教师讲授某个知识点完毕,当即指导学生登台演绎该知识点,表演时间通常限制为5分钟,因此具有即时性特征。(2)形象性。微情景剧一般选取学科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作为演绎对象,其表演是形象性地解读。形象性也衍生出生动性,即轻松幽默的喜剧面貌。(3)互动性。微情景剧的表演者和观众均为同班学生,彼此间的熟知为互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互动性体现在表演学生与教师之间、表演学生之间、表演学生与其余学生之间。
  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教学功能可梳理成以下5点:(1)调动课堂气氛。微情景剧的演绎因其形象生动、轻松幽默,而且演出者和观众皆为同班同学,亲切自然,因此极容易调动课堂气氛。(2)锻炼应变能力。微情景剧设定的准备时间较短(通常限为1分钟),一方面是出于教学秩序的考虑,一方面也是着意锻炼学生的快速应变能力。(3)激发学习兴趣。微情景剧的任务设置实为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以肢体语言为主进行阐释,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方式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培养表达能力。微情景剧主要使用肢体语言、口头语言进行表达,这对于传统教学片面重视文字表达的倾向是一种补充和平衡,即有效提升和完善学生的表达能力。(5)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学科重难点知识通常为原理、概念一类,其表述形式为抽象语言。相比于用抽象思维来理解原理、概念,形象直观的方法,诸如实物、模型、图片,则更容易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微情景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锻练学生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进行转换,用直观、比拟、感受、体验等形象思维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学科知识。
  • 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跨学科应用案例

  微情景剧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已逐步推广至多种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以下选取有代表性的7门课程,各介绍一个教学案例,概述其实施过程,以便读者通过案例比较体会共通之处以及多样化的应用形式。
  • 在《微生物学》[2]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的复制周期是“病毒”一章重要的知识点,其内容包括病毒复制周期的定义、复制过程阶段的划分、各阶段发生的事件及特点。具体来说,病毒复制周期是指从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受染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1)吸附;(2)侵入;(3)脱壳;(4)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蛋白合成;(5)装配与释放。一次有代表性的微情景剧的实况记录如下:学生 A、B、C牵手合围作为“细胞”,其中一人兼作细胞表面的“受体”;学生D饰演“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相遇并拥抱(表现第1阶段 “吸附”);进而“病毒”转移至细胞内(表现第2阶段“侵入”);“病毒”脱下衣服外套(表现第3阶段“脱壳”);学生E、F饰演“子代病毒”进入细胞(表现第4阶段“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蛋白合成”);细胞打开缺口,D、E、F三人作为“子代病毒”从细胞内释放至细胞外(表现第5阶段“装配与释放”)。

(二)在《食品微生物学》[3]教学中的应用——案例:黄原胶的性质和用途
  黄原胶是经发酵生产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是由D-葡萄糖、D-甘露糖、D-葡萄糖醛酸、乙酸、丙酮酸组成的五糖重复单元聚合体。黄原胶性能优越,可作为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浸润剂、膜成型剂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某学生小组以“黄原胶的性质和用途”作为选题表演微情景剧,采取连环叙事的方式依次展现黄原胶的几种性能及其用途,此处节选“乳化剂”一节的表演简述如下:学生A扮演“油”,学生B扮演“水”,学生C扮演“黄原胶”。“油”与“水”在其他同学的牵拉下伸手相连而不得,此时“黄原胶”出场,扫清阻力,“油”与“水”得以相连,且以相拥的方式象征二者融合,此时,充当旁白的学生D解说道:“黄原胶可以用作蛋白质饮料的乳化剂,防治油水分层”。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将“油”和“水”的名片牌分别写作“油君”“水妹”,给情景剧增添了几分诙谐,也更为形象。该微情景剧是由小组自选题,课前有所准备,而且使用了一些道具,诸如名片牌(头戴式)、雨伞,等。   (三)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蛋白质翻译
  蛋白质翻译,是指将核酸中由A、U、C、G四种核苷酸组成的遗传信息破读为蛋白质分子中的20种氨基酸排列顺序。mRNA是指导翻译的模板,tRNA是氨基酸的转运载体,核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装配场所。翻译过程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关于该知识点的微情景剧演绎,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具体如下:6人饰演A、U、C、G核苷酸,手牵手象征mRNA模板(含2个密码子),1人饰演tRNA,2人饰演氨基酸(与2个密码子相对应),其表演以蛋白质翻译过程为主线,以特定故事情节融入,颇具观赏性。
  (四)在《实验室生物安全》[4]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实验室安全日”
  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培育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简介、实验室主要设备及操作、个人防护装备、危险标识、理化及消防安全、消毒及废弃物处理、突发事故防范与处理,等。在本课程讲授结束之后,可选“实验室安全日”为题,组织学生分组排演微情景剧,将各章知识点贯穿起来,作为全课程复习的一种独特形式。具体来说,每个小组设计基于实验室工作的剧本,其中需要体现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的使用、实验仪器的操作、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规范、废弃物的处理、突发事故的处理等一系列知识点,并且有意安排不合规范的操作细节,留给观众“找茬儿”。各个小组轮流上场演绎,一组表演,其余各组找茬纠错,课堂实践表明微情景剧互动效果极佳。
  (五)在《中医诊断学》[5]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中医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健康状态、诊察病情,是医患之间直接进行语言交流的临床信息采集方法,在疾病诊察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问诊是本课程独立的一章,待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即可安排微情景剧环节,作为问诊实践模拟。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助手、患者、陪诊者,医生围绕患者的痞闷、疼痛、困倦、麻木、沉重等征象进行询问,在掌握患者具体症状之后进行辨证施治。该微情景剧的角色有统一规定,而问诊过程可以自由发挥,各小组轮流上场,教师在各组演绎之后做一点评。
  (六)在《中国传统造型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书体的演化
  中国传统造型语言是针对艺术类学生开设的一门集视觉艺术原理、中国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实践于一体的视觉艺术课程。该课程涉及的中国传统造型语言包括书法、白描、建筑、皮影、刺绣等等,学生通过临习和制作中国传统造型作品,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造型元素进行现代转换。关于书体的演化这一知识点,可以尝试微情景剧演绎:多名学生分别扮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类书体,以肢体语言或者舞蹈的形式表現各类书体的关键特征,并设计一定情节连贯起来,以示书体演变的过程。在背景音乐选取方面,考虑到不同书体的形成有其特定时代,音乐风格需与之相应。

(七)在《著作权法》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著作权合理使用
  著作权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谓著作权合理使用,是指在符合法定情形下,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且不向其支付报酬,使用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2020修订前为第二十二条)第六款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在课堂教学中,援引“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诉新东方学校侵犯著作权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组织学生进行微情景剧演绎。学生A作为原告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代理律师角色,诉称新东方学校未经原告许可、复制原告独创的GRE试题构成著作权侵权。学生B作为被告新东方学校代理律师角色,辩称被告的行为构成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为学校课堂教学合理使用情形,不构成侵权。学生C作为法官角色,指出新东方学校的使用行为超出了课堂教学合理使用作品的范围。

  • 微情景剧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和要点

  纵观上述关于微情景剧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演绎风格虽各有不同,而实施方式是有规律可循,可以概括出一个基本实施流程,分为3个步骤:其一,教师讲解完某一课程知识点即指定数名学生分配微情景剧任务,限定准备时间(1~2分钟)和表演时间(3~5分钟);其二,被指派的学生聚集于讲台一侧讨论情节安排和角色分工,有时还需要准备简易的道具(比如:示意角色的名片牌),接着上台开始表演;其三,学生表演结束,教师对表演的创意等方面进行点评。微情景剧实施流程的3个步骤,起先是由教师主导,然后是由学生主导,最后回到教师主导。此外,考虑到微情景剧设计和表演的难度差异以及道具的准备和制作,有些知识点的微情景剧排演并不适合当场进行,对此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进行课外准备,在下一次课堂上直接表演。在上述几个教学案例中,“黄原胶的性质和用途”“蛋白质翻译”“实验室安全日”即采用了课外准备、课堂表演的实施做法。
  微情景剧在跨学科的推广过程中,收到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一线教师的反馈,问题焦点集中在实施流程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对于后者,本文作者认为任课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引导第一次表演。微情景剧并非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此没有先前经验,所以在第一次实施微情景剧之时,教师需要做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引导,否则学生将无所适从。(2)谨慎选择知识点。需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微情景剧演绎。对于某个知识点,教师需要考量是否适合演绎以及预期的效果,否者分派给学生的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简易或不重要的知识点,即使适合于微情景剧演绎,也无此必要。微情景剧应该侧重于重难点和较抽象的学科知识点。(3)严格约束时间。应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分配微情景剧时长并严格执行,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准备和表演的时间限定,如有超时应该提示和督促。没有时间约束的微情景剧必然干扰课程进度和破坏教学秩序。(4)选择背景音乐。恰当的背景音乐可以增强情景剧氛围,帮助学生“入戏”,同时也作为演出开始的提示音。背景音乐绝非无足轻重,不仅需要而且应当仔细挑选。(5)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第一次微情景剧之后,学生即已掌握其基本范式,诸如实施流程、角色扮演、拟人与象征的表现手法等,其后的微情景剧应该减少对学生的干预,留给他们更加自由的空间,将会收获更加精彩的创意和演绎。
  • 结语

  近些年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之相合的一批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然后,并不存在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任何学科、任何学生群体,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循此思路,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且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微情景剧便是其中一例。数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微情景剧教学模式能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师生互动,而这一点正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困境。微情景剧教学模式,操作简易,不需要特殊的道具,不需要過度挤压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在跨学科的推广过程中已表现出极强的“普适性”潜力。此外,微情景剧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其他教学模式框架之中,如BOPPPS、五星教学模式、PBL以及传统的讲授法模式,表现出很好的“兼容性”,本文作者也在探索微情景剧模式与课程思政[6]结合的可行性。我们相信,微情景剧教学模式以其优势将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独树一帜,在跨学科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柳叶,胡佳杰.浅析“微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微生物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20):89-91.
  [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何国庆,贾英民,丁立孝.食品微生物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4]赵德明,吕京.实验室生物安全教程(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5]李灿东,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6]柳叶,胡佳杰,张胜威.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微生物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04):1168-1177.
  基金项目: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微情景剧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编号:2017353)
  作者简介:柳叶(1982—  ),男,湖北荆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微生物学。
  *通讯作者:胡佳杰(1967—  ),男,湖北天门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微生物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天津某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为研究对象,通过额外添加助熔物质的方法,研究了飞灰熔融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细河沙、无色玻璃和膨润土都能有效降低飞灰的熔融温度,添
摘要:面向行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服务社会需求,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潜能。“产教融合”既是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集成电路专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以及电子系统的核心,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有效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对于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本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MOOC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线上教学平台,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基于MOOC在机械基础线上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阐述了基于MOOC线上教学的优点和问题,最后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为之后的机械基础线上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關键词:MOOC;机械基础;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生的教
摘要:针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资源有限,教学内容更新慢等问题,分析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特点,运用教育与实践信息化CIPO模式,从网络情景模拟教学、教学资源投入、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评价成果四个方面展开,并结合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实例,提出“互联网在线教育+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创新实践方案,其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线上教育与网络授课环境下,解决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必要支持条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本文结合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特点,分析了
通过泥饼含水率、药耗、滤液SS、固体回收率四个指标对实验中使用的4品牌絮凝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絮凝剂的优劣,综合衡量选择出最适合的絮凝剂品牌,并确定该絮凝剂最优投
摘要: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高校开设已成为普遍现象,针对目前Python语言程序理论和实验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学习动力弱、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教学方法  1绪论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
摘要:课程教学创新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认真分析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源,对普通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创新改革与探索,包括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安排的调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融入、教学考核与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成效  普通物理实验是
热电厂煤泥掺烧机组利用吸收式热泵耦合带式干化技术,不仅可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同时回收利用污泥干化及电厂焚烧余热废热,减少环境热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
摘要:混合式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对打造高等学校课程“金课”、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构建以“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为教学目标、线上线下平台为教学双主线、信息化教学工具为手段,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和课终四个教学环节的混合式教学体系,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1234混合式教学体系;人力资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