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8月,延边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延边区委,经中共满洲省委批准正式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将《民声报》、北京香山慈幼院和一批年轻共产党员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延边历史上一道壮丽的红色风景。
一、《民声报》为延边第一个党组织提供了活动阵地
《民声报》筹办于1927年10月,由时任和龙县教育局局长关俊彦和延边四县各界代表发起成立报务委员会,确定办报宗旨为“藉言论以唤醒同胞”。1928年2月12日,《民声报》正式刊发,成为当时东北唯一一份用汉、朝鲜两种文字印刷出版的报纸。报社下设编辑、营业、印刷三个部,同时设立朝鲜文翻译部,有员工60余人。
早在1907年,延边地区就受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延边各族人民的抗争也随之奋起。《民声报》创刊前,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舆论控制,延边地区有识之士曾先后创办《延边实报》《延边时报》《吉东日报》等报刊,但都因宣传反日排日思想被取缔。《民声报》创办以后,依旧承袭这一传统,每期报纸以大量篇幅记录社会现实,传递普通民众声音,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延边乃至中国的罪恶活动,积极倡导和宣传抗日救国,被称为“民之喉舌”。
《民声报》主要创办人之一关俊彦,于1910年7月来到延边,先后在延吉、和龙两地任小学校长、劝学所所长、中学学监、教育局局长等职务,还创办了多家经济实体,在延边社会各界颇有声望。1927年底,关俊彦到沈阳为开办《民声报》采买印刷设备,招聘办报人才。借此机会,早已谋划在延边建党的中共满洲省临委指派党员周东郊应聘,并指示他到延边后“相机建党”。
1928年1月,周东郊到延边后,任《民声报》文艺版编辑,并在龙井大成中学兼作语文教员。以这两种身份为掩护,周东郊在《民声报》社和龙井村区域开展党的活动,建立被后人称为“龙井村党支部”的党的组织。其后,中共满洲省委又相继派苏子元、陈涛、孙佐民等党员进入报社,担任各级编务工作。成立中共延边区委后,党组织利用《民声报》的社会地位和交通便利条件,有力地领导和组织延吉、和龙、珲春各地党员和群众开展“演戏、发传单、抵制日货、与日警冲突”等革命活动,被满洲省委称为“在延边各县影响甚大”的党组织活动阵地。
二、北京香山慈幼院学生党员成为延边第一个党组织的主要力量
北京香山慈幼院由原民国国务总理、平民教育家和慈善家熊希龄创建,1920年10月正式开学,专门收留家里受灾无人认领的贫苦儿童入院就学。这是一个学校兼家庭的现代教育场所,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学校规模,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首屈一指,其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1927年下半年,吉林省教育厅在报纸上发布为延边四县招聘小学教师的公告。当时的教育厅科员郭乃岑曾在北京香山慈幼院教授古文,经他介绍,香山慈幼院通过信函与吉林省教育厅和延边各县教育机构取得联系,分三批派出师范部和中学部毕业生四十名,到延吉、和龙、珲春等地的小学任教。第一批共25人,于1928年3月下旬抵达延边,其中到延吉、珲春两县任教的分别为10人,到和龙县任教的5人。第二批10人,于1928年8月抵达延边,全部派往珲春县各小学任教。由于交通阻隔,当时延边与内地联系十分艰难,因而北京香山慈幼院的学生们都是转道朝鲜来到延边。
北京香山慈幼院教育环境宽松民主,早在1926年就建立起党的组织,在赴延边的学生中就有党团员17名。当学生们离开慈幼院时,中共北京西郊区委指示学生党支部书记刘建章,要他到延边后与当地党组织建立联系。香山慈幼院学生党员们的到来,使延边党员队伍迅速壮大。周东郊与刘建章取得联系后,一面着手扩建党的组织,一面向中共满洲省临委报告延边的情况。
1928年8月,经中共满洲省委批准,成立了延边区委,周东郊任书记,刘建章任组织委员,赵志刚任宣传委员。区委下设十个党支部,有党员22名。十个支部中有九个支部的书记是从北京来的学生党员。八道河子党支部书记赵志刚,局子街党支部书记李德保,铜佛寺党支部书记程贵珍,老头沟党支部书记伊福海,光霁峪党支部书记贺锡光,瓮声砬子党支部书记姚茂才,三道沟党支部书记刘建章,和龙党支部书记谢采屏,珲春党支部书记曹振家。党的活动在延吉、珲春、和龙三县迅速开展起來。
三、延边第一个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中共延边区委成立后,各支部的青年党员,利用遍布延边各地的优势,深入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中间,办夜校、搞集会、撒传单、发表演讲,传播马列主义,唤起群众觉醒。
以《民声报》社为阵地,开辟进步专栏,成立党的外围组织“荒原学会”,联络、鼓动延边知识界,倡导新文化和新思想,开展反帝反封建和抗日爱国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到日本领事馆门前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东北资源。
中共延边区委创办党内秘密刊物《东满通讯》,用以转发省委文件和学习材料,指导延边地区党的思想建设。
党员们的活动引起反动封建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的恐慌。而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反共高潮也开始波及延边。延边党的活动遭受严重威胁。
1929年1月18日,中共延边区委书记周东郊被捕,延边党组织与中共满洲省委失去联系。不久,接任区委书记的刘建章,在龙井车站被警察搜出反日宣传品,关进延吉监狱。
中共满洲省委坚持往延边派出党员,努力恢复党的工作。北京香山慈幼院来的党员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继续与党的组织保持各种联系,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
来自香山慈幼院的曹亚范,初来延边时在开山屯养正小学任教,1930年参加“红五月斗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和龙县委书记、东满特委秘书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师政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等职务。他机智勇敢,屡出奇兵,多次重创日伪军。1940年4月8日,曹亚范在濛江(今靖宇)县壮烈牺牲,年仅29岁。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曹亚范名列其中。 白全泰也是在香山慈幼院加入党组织,来到延边后在珲春县兴仁乡第一小学任语文教师。1932年4月,白全泰受中共珲春县委指派,到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作宣传工作。11月任琿春县第一游击大队政委。他带领70多名游击队员参加攻打东宁县城的战斗,与救国军和山林队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1934年1月15日,白全泰和战友们蹚着没膝深的大雪,去支援一支陷入困境的山林队,遭遇日军“讨伐队”包围。白全泰临危不惧,沉着指挥部队英勇还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
曾在和龙县小学任教、中共光霁峪党支部书记的贺锡光,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联第二军,转战延边各地,最终在珲春附近密林中英勇牺牲。曾在珲春小学任教的王增权,也参加了东北抗联第二军,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埋在雪堆里两天两夜,后被苏联红军救起送到医院抢救,双腿严重冻伤不得不截肢。
刘建章被捕后一直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他在狱中坚持学习和斗争,还发展了一名进步警察加入党组织。一年后,刘建章获释进入延吉北山学校,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30年10月,刘建章被派往珲春任县委书记,在大荒沟一带发动群众。但由于身份暴露和环境恶化,他不得不离开延边,辗转回到家乡河北景县继续革命斗争。全国解放以后,刘建章一直在铁路部门工作,曾任铁道部部长、中顾委委员。
从北京香山慈幼院来的赵志刚、曹振家、程桂珍、姚茂家、伊福海、赵启刚等年轻党员用青春和生命点燃的正义烈火,久远地在延边革命历史的起点上熠熠闪光。
经历人员变故的《民声报》,无惧环境的变化,继续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发出怒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已然迈出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脚步。1931年10月10日,《民声报》副刊“乐游原”以转发“南京电”的形式刊发《仇日歌》。导语写道:“此次暴日横行,不仅我国一致反对,即世界各国亦莫不纷起责难。”歌词号召:“同胞猛醒济同舟,我国存亡争一筹”“一战不胜再三战,不斩楼兰誓不还”。1931年10月31日的《民声报》,同样在“乐游原”副刊,报道了延边人民散发“不读敌人报纸、不买敌货、不给敌人做事”的传单,称其为“延边民众救国的第一声”。
1931年底,由于环境进一步恶化,《民声报》被迫关闭。关俊彦在《民声报》停办后,到关内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延边行政督察公署第一任专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吉林省法院院长、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今天,延边各族人民正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创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参考资料:
[1]《东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第2册第263页.
[2]延边州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
[3]刘建章:《我的九十年》.
[4]《熊希龄传》.
[5]《中共延边州组织史》.
[6]东北局.
[7]《延边大事记》.
(作者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馆长)
一、《民声报》为延边第一个党组织提供了活动阵地
《民声报》筹办于1927年10月,由时任和龙县教育局局长关俊彦和延边四县各界代表发起成立报务委员会,确定办报宗旨为“藉言论以唤醒同胞”。1928年2月12日,《民声报》正式刊发,成为当时东北唯一一份用汉、朝鲜两种文字印刷出版的报纸。报社下设编辑、营业、印刷三个部,同时设立朝鲜文翻译部,有员工60余人。
早在1907年,延边地区就受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延边各族人民的抗争也随之奋起。《民声报》创刊前,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舆论控制,延边地区有识之士曾先后创办《延边实报》《延边时报》《吉东日报》等报刊,但都因宣传反日排日思想被取缔。《民声报》创办以后,依旧承袭这一传统,每期报纸以大量篇幅记录社会现实,传递普通民众声音,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延边乃至中国的罪恶活动,积极倡导和宣传抗日救国,被称为“民之喉舌”。
《民声报》主要创办人之一关俊彦,于1910年7月来到延边,先后在延吉、和龙两地任小学校长、劝学所所长、中学学监、教育局局长等职务,还创办了多家经济实体,在延边社会各界颇有声望。1927年底,关俊彦到沈阳为开办《民声报》采买印刷设备,招聘办报人才。借此机会,早已谋划在延边建党的中共满洲省临委指派党员周东郊应聘,并指示他到延边后“相机建党”。
1928年1月,周东郊到延边后,任《民声报》文艺版编辑,并在龙井大成中学兼作语文教员。以这两种身份为掩护,周东郊在《民声报》社和龙井村区域开展党的活动,建立被后人称为“龙井村党支部”的党的组织。其后,中共满洲省委又相继派苏子元、陈涛、孙佐民等党员进入报社,担任各级编务工作。成立中共延边区委后,党组织利用《民声报》的社会地位和交通便利条件,有力地领导和组织延吉、和龙、珲春各地党员和群众开展“演戏、发传单、抵制日货、与日警冲突”等革命活动,被满洲省委称为“在延边各县影响甚大”的党组织活动阵地。
二、北京香山慈幼院学生党员成为延边第一个党组织的主要力量
北京香山慈幼院由原民国国务总理、平民教育家和慈善家熊希龄创建,1920年10月正式开学,专门收留家里受灾无人认领的贫苦儿童入院就学。这是一个学校兼家庭的现代教育场所,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学校规模,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首屈一指,其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1927年下半年,吉林省教育厅在报纸上发布为延边四县招聘小学教师的公告。当时的教育厅科员郭乃岑曾在北京香山慈幼院教授古文,经他介绍,香山慈幼院通过信函与吉林省教育厅和延边各县教育机构取得联系,分三批派出师范部和中学部毕业生四十名,到延吉、和龙、珲春等地的小学任教。第一批共25人,于1928年3月下旬抵达延边,其中到延吉、珲春两县任教的分别为10人,到和龙县任教的5人。第二批10人,于1928年8月抵达延边,全部派往珲春县各小学任教。由于交通阻隔,当时延边与内地联系十分艰难,因而北京香山慈幼院的学生们都是转道朝鲜来到延边。
北京香山慈幼院教育环境宽松民主,早在1926年就建立起党的组织,在赴延边的学生中就有党团员17名。当学生们离开慈幼院时,中共北京西郊区委指示学生党支部书记刘建章,要他到延边后与当地党组织建立联系。香山慈幼院学生党员们的到来,使延边党员队伍迅速壮大。周东郊与刘建章取得联系后,一面着手扩建党的组织,一面向中共满洲省临委报告延边的情况。
1928年8月,经中共满洲省委批准,成立了延边区委,周东郊任书记,刘建章任组织委员,赵志刚任宣传委员。区委下设十个党支部,有党员22名。十个支部中有九个支部的书记是从北京来的学生党员。八道河子党支部书记赵志刚,局子街党支部书记李德保,铜佛寺党支部书记程贵珍,老头沟党支部书记伊福海,光霁峪党支部书记贺锡光,瓮声砬子党支部书记姚茂才,三道沟党支部书记刘建章,和龙党支部书记谢采屏,珲春党支部书记曹振家。党的活动在延吉、珲春、和龙三县迅速开展起來。
三、延边第一个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中共延边区委成立后,各支部的青年党员,利用遍布延边各地的优势,深入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中间,办夜校、搞集会、撒传单、发表演讲,传播马列主义,唤起群众觉醒。
以《民声报》社为阵地,开辟进步专栏,成立党的外围组织“荒原学会”,联络、鼓动延边知识界,倡导新文化和新思想,开展反帝反封建和抗日爱国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到日本领事馆门前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东北资源。
中共延边区委创办党内秘密刊物《东满通讯》,用以转发省委文件和学习材料,指导延边地区党的思想建设。
党员们的活动引起反动封建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的恐慌。而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反共高潮也开始波及延边。延边党的活动遭受严重威胁。
1929年1月18日,中共延边区委书记周东郊被捕,延边党组织与中共满洲省委失去联系。不久,接任区委书记的刘建章,在龙井车站被警察搜出反日宣传品,关进延吉监狱。
中共满洲省委坚持往延边派出党员,努力恢复党的工作。北京香山慈幼院来的党员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继续与党的组织保持各种联系,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
来自香山慈幼院的曹亚范,初来延边时在开山屯养正小学任教,1930年参加“红五月斗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和龙县委书记、东满特委秘书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师政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等职务。他机智勇敢,屡出奇兵,多次重创日伪军。1940年4月8日,曹亚范在濛江(今靖宇)县壮烈牺牲,年仅29岁。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曹亚范名列其中。 白全泰也是在香山慈幼院加入党组织,来到延边后在珲春县兴仁乡第一小学任语文教师。1932年4月,白全泰受中共珲春县委指派,到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作宣传工作。11月任琿春县第一游击大队政委。他带领70多名游击队员参加攻打东宁县城的战斗,与救国军和山林队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1934年1月15日,白全泰和战友们蹚着没膝深的大雪,去支援一支陷入困境的山林队,遭遇日军“讨伐队”包围。白全泰临危不惧,沉着指挥部队英勇还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
曾在和龙县小学任教、中共光霁峪党支部书记的贺锡光,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联第二军,转战延边各地,最终在珲春附近密林中英勇牺牲。曾在珲春小学任教的王增权,也参加了东北抗联第二军,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埋在雪堆里两天两夜,后被苏联红军救起送到医院抢救,双腿严重冻伤不得不截肢。
刘建章被捕后一直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他在狱中坚持学习和斗争,还发展了一名进步警察加入党组织。一年后,刘建章获释进入延吉北山学校,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30年10月,刘建章被派往珲春任县委书记,在大荒沟一带发动群众。但由于身份暴露和环境恶化,他不得不离开延边,辗转回到家乡河北景县继续革命斗争。全国解放以后,刘建章一直在铁路部门工作,曾任铁道部部长、中顾委委员。
从北京香山慈幼院来的赵志刚、曹振家、程桂珍、姚茂家、伊福海、赵启刚等年轻党员用青春和生命点燃的正义烈火,久远地在延边革命历史的起点上熠熠闪光。
经历人员变故的《民声报》,无惧环境的变化,继续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发出怒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已然迈出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脚步。1931年10月10日,《民声报》副刊“乐游原”以转发“南京电”的形式刊发《仇日歌》。导语写道:“此次暴日横行,不仅我国一致反对,即世界各国亦莫不纷起责难。”歌词号召:“同胞猛醒济同舟,我国存亡争一筹”“一战不胜再三战,不斩楼兰誓不还”。1931年10月31日的《民声报》,同样在“乐游原”副刊,报道了延边人民散发“不读敌人报纸、不买敌货、不给敌人做事”的传单,称其为“延边民众救国的第一声”。
1931年底,由于环境进一步恶化,《民声报》被迫关闭。关俊彦在《民声报》停办后,到关内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延边行政督察公署第一任专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吉林省法院院长、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今天,延边各族人民正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创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参考资料:
[1]《东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第2册第263页.
[2]延边州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
[3]刘建章:《我的九十年》.
[4]《熊希龄传》.
[5]《中共延边州组织史》.
[6]东北局.
[7]《延边大事记》.
(作者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