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土灶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北家乡,无论谁家,一所新居落成后,首当其冲的大事就是打土灶。
  关于打土灶,早在清代赵翼的《扈从途次杂咏·土灶》诗题自注中记载:“掘地为灶”,这是远祖村民最原始的“灶具”,后来人类发明了固化的容器,才有了高出地面用砖块砌成的灶,其制成或结构一直流传延续至今。打土灶是个技术活,一般要预备好土砖、河沙、黄泥等材料,请村里手艺娴熟的泥水匠来完成每道工序。
  土灶一般建在厨房一隅,紧靠窗口下,有长方形和半椭圆形两种,灶台中间依次放置三口大小不一的铁锅。最大的锅贴着墙壁,紧挨着两口锅渐次小下去。在两口锅的中间,靠近灶壁的部位还要嵌入一只深底的铁罐,我们当地人叫“汤罐”,可供全家人热水。
  灶台上砌着高高的宽敞的灶壁,仿佛一件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将三口锅的烟道巧妙地包藏在里面,只留一根烟囱穿过屋顶,将烟火的气息向蓝天传递。台阶似的灶壁梯度向上,错落有致。上面砌有两个长方形的壁龛,可放置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待灶砌毕、刷白、晾干后,手巧的工匠們会在雪白的灶壁上用颜料绘上各式图案和纹饰,坊间称之为灶头画或灶花。灶头画中,有各种人物造型、花鸟鱼虫和走兽风景,恰似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充满了田园风味。儿时,我常常一边看奶奶在灶头上烧菜做饭,一边欣赏着那些美丽的灶头画,耳畔不时传来一两声薪火在灶膛中的爆响。烟雾缭绕中,常常觉得那些鲤鱼、仙鹤、牡丹、荷花,都鲜活起来,整个身心都舒展开了,充满温暖和乐趣。
  儿时,只要在做饭时分走进乡村任何一户农家,都能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你瞧,这家那三口锅的土灶在厨房一字儿排开,多么威武气派!靠里边的一号大锅里在煮饭,中间的二号锅在做春笋炖咸肉,外边稍小一点的锅里,则在炒青菜。土灶的主人,一边麻利地盛起外边小锅里的青菜,又接着去看二号锅里的肉煮熟了没有,还要根据不同锅里炒作的需要,随时向灶膛添薪加火的人发出不同的指令———
  “里边的火小一点,别把饭煮焦了!”
  “中间的灶膛要加中火,慢炖!”
  一边炖,一边加水,不急不躁,慢工出细活,让各种食材的味道充分吸收、融合,炖得咸淡相宜,味醇鲜香。在土灶边,无论是掌勺的,还是烧火的,人们围着灶台蒸、煮、炒、烩,每一道工序皆有人手的温热和心灵的默契。伴着那边锅盖“扑哧哧”被沸腾的汤水顶浮上来。“开饭啰!”主人的一声召唤,在灶膛里燃烧的树枝,带着各自的香味混合在饭菜的清香里,渐渐地在空气中弥散,随着风荡漾开去,盈满我们的心房。
  黄昏时分,站在高处看村庄,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土灶的气息,那烟火里满含着人间的暖意和岁月的希望。
其他文献
出差的时候听人说,婚姻劫数是由命中注定的。  庄子妻子去世,其鼓盆而歌,爱情回归自然万物;苏格拉底妻子是有名的泼妇,他却以此锻炼意志,并成就颇具哲学意蕴的苏格拉底爱情(柏拉图爱情)。  萧红怀着汪恩甲的孩子时,萧军给了她爱情,而当她怀着萧军骨肉时,遇到了生命的劫数———端木蕻良。萧军妻总结萧军爱她三大理由,之一便是自己是处女。剑指萧红!而饱受痛苦煎熬的萧红,写下了一组《苦怀》诗:“我不是少女,我没
期刊
陈丹青在一次演讲中说:“在国外,很牛的人站在你面前,常会害羞得要命。明明从事了这个专业四五十年,他却会拼命躲,不爱讲话。我才知道:原来教养是这个样子。”他感叹当下国内很多搞艺术的人,喜欢自我显摆的风气,“我发现真有人会说……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是诗人,我是作曲家……我听了,好害臊。”笔者见过本地“北漂”的书画家,名片上一长串头衔,正面印不下还转背面。  先贤有言:“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
期刊
小时候,听父亲说,村里那条由南向北流淌的小溪,源自村里中梁山上的一处山泉。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两次路过小溪上的一座长约一丈、宽约三尺的石板桥,是我的“必修课”。在我的印象之中,尽管水流不深,却清澈见底不含杂物;尽管流量不大,但一年四季细水长流很少干涸。  小溪自中梁山上一路奔流而下,穿越深沟峡谷,环绕如磐巨石,弯弯曲曲,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流经的那些地方,都是承载着乡亲们殷切期盼的村里冬水田
期刊
时间,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仿佛对每个人来讲都不陌生,它平淡而又神奇,虽与你天天见面,相伴相随,但你却看不到,摸不着,只有用心去领悟。  今天,我们再一次面对时间,深层次地挖掘它的内涵:“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永不过时的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浪费时间就意味着浪费生命、就意味着走向死亡;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时间,稍纵即逝,匆
期刊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儿了。  那年九月,我參加了工作,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  因为我离家遥远,所以只能住校。那一夜,让我终生难忘。  当白天的兴奋忙碌渐渐平息,我开始犯愁:如何度过一个人住校的第一个夜晚。  校长曾在安排我住宿时告诉我,虽然是你一个人住校,但也不用害怕。咱学校是清水衙门,谁会来这儿?再说挨着村子,有啥情况,只要你喊一嗓子,村里的人都能听得见的。  夜幕降临,吃完自己煮的红薯
期刊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这首诗,是他在四川杜甫草堂搬走后,为后继的吴郎写的,大意是:“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上更要显得亲善。妇人防着你这个远客,即使多事,但你插上
期刊
河对岸地势略低的地方,疏疏落落地长着几棵樹,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落光了所有的叶子、褪去了所有关乎生命力的色彩,就那么兀自地立着。只一个转弯的路程,这几棵树却总能跳进我的视线,推开其他的景致。那个短暂的弯道,只有天、地、水和树。  是的,那些树有点跋扈的味道,却不惹人讨厌,反倒让人安静。  冬天,在结构主义者和原型批评家眼中是和反讽相呼应的。想起《吕氏春秋》说“冬主藏”。冬天,岁末,是粮食的储藏,是
期刊
看見看麦娘的时候,它已经长得铅笔长短了,身材十分细巧,笔直地立在春天泛松泛黑的土地上。  看麦娘好像不是从地里慢慢长出来的,而是风神掷出的小标枪,直接插上去的。这么一来,路边的土太硬,不易落脚,所以,看麦娘喜欢在草子田里麦地里油菜地里生长。每当看见她挺着极其纤细的腰肢,顶着极其精致的穗子,一支接一支,形成美妙的一线或一簇,我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所有妩媚与润泽:温柔的春风吹拂,和煦的春阳照耀,清凉的春水
期刊
从暑假班开始,一天中,大多時间我就待在这个教室里。教室里明亮整洁,两扇窗外郁郁葱葱,而在那小树林的尽头,是高高的铁栅栏,它像一堵城墙。于是,墙外的人想进来,墙里的人想出去。  暑假班开始的第一天,就把我从没有作业的暑假拉到了这堵城墙内。我记得那一天在QQ上和家人和熟悉的人说再见。这个像与世隔绝的监狱,整日里空虚得让人痛苦。对此,我很不情愿。  那天晚上,我也坐在现在的这个位置上,没事可干便一直看着
期刊
在2016年度中国散文年会期間,一场散文朗诵会,让我领略了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北京官儿多,文学名家更多。王蒙、梁晓声、叶延滨、韩静霆、王宗仁、巴根、刘庆邦、蒋建伟、温亚军等10多位全国著名作家、杂志社主编等,在年会上相继作了关于散文创作的精彩讲座。梁晓声饱含深情地回忆年轻时代的木质旧书箱,结婚时简陋而必需的书柜,慨叹当今的年轻人买房置业基本上忽略书柜,阅读生活仅限于小小的手机屏,这位老作家用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