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_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题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针对目前高校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本科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112-02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国内知名高校之一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合格人才呢?
  
  1 确立本科生培养目标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认清培养目标。
  武汉大学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具体到某一个学院,还应在学校总的培养目标下,根据本学科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制定出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对指导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质量、提供评价教学过程的标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确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首先应该弄清楚专业的性质。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从其在国内的地位来说,从其所具有的基础而言,我院所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过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与通信、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高等院校面临严峻的挑战。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和学生尽力投入的不足、经费投入不足、实验条件滞后、管理不够科学、就业率等原因已给教学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影响,当然,造成目前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有本院的,也有外院的,还有管理上的。其主观原因可归纳如下:
  1)有些教师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不甚清楚;
  2)有些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学的投入不够;
  3)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中间的学习气氛或学术氛围不浓;
  4)教学计划存在着不足之处,学科基础不够坚实,课程体系不够科学;
  5)实验条件落后,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6)教学管理不够科学,缺乏质量保证体系;
  
  3 采取的若干对策
  3.1 重新认识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而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题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也给继续教育的开展造成困难,当然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事实上本科生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的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之所以世界闻名,与它们培养出了众多的杰出人才不无关系。应该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是最大成果。
  要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教学和科研在时间上是对立的,但在质量上是统一的。教学与科研应该是相互促进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应该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反之教学也应对科研有所促进。实行“科研教学化”和“教学科研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些突击性的行政管理手段很快收到效果的(譬如说教学评优、编写教材、相互听课等),需要我们作长期的、大量的细致工作。
  3.2 确保本科教学计划的科学性
  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是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以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计划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学计划中,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立足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要明确各门课程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妥善安排好课程的顺序,确定课程的学时数。总之,对教学计划要精心设计,力求实现所制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
  要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应该把握好该学科的整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许多理论、技术和工程的内容是相互渗透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的。但随着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化,理论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技术则渐渐退居次要位置。计算机技术的变化很快,几年内今天正当用的知识也许就会变成过时的东西。而理论学习能够扩展思维、培养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科教学计划修定的任务在于加强基础、重视实践、理顺课程体系、突出特点。
  3.3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科学素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科学素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一生中都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几个令他们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全面提高教学素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乐于教学、勤于教学、精于教学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大学教师除了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外,还应在教师队伍中倡导加强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老师要热爱教育,热爱专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勤于进取。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情况制定队伍建设的规划,制定措施,落实到人,这样才能在补充师资、出国进修等方面作到胸中有数。
  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需要熟悉教学环节,需在中、老年教师指导下,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承担教学任务。
  要鼓励所有的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所、课程群组的集体作用。要经常开展学术活动、教学法研究,不断加深、拓宽知识,形成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除了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之外,科学的管理与配套政策也是十分重要的。总之,教师队伍要建设好,一是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切条例、规定、方法、措施都要利于目标的实现。
  3.4 教学管理科学化
  科学化教学管理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得到正确贯彻实施,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择: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教材的选择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材在相当的程度上代表着课程的水平,一本好的教材将使学生受用终生。因此对教材的选择必须持谨慎的态度。
  教材的编写:鼓励课程师资力量较强的课程组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规划教材以体现本院课程及教学的特色。
  2)教学文件档案建设
  教学文件一般包括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项目申报材料、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优秀论文等。教学文件的建设,既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是集体教学成果的体现。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用于整理、归档各类文件,便于以后工作的查询和总结,这些对教学经验的继承、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抓好一批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建设
  结合学校教学立项和院教学立项,先对一些专业基础课进行重点建设,如编译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推出多门高质量的精品课程,使我院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规范本科教学
  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应安排学生答疑;辅导教师应认真、负责地批改作业,以便主讲教师掌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每学期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完善教学效果。
  加强对考试环节的管理。各门课程的考试试题应由课程组集体讨论,试卷经课程组长及教学院长签字审查后方可印刷;坚持考试巡考制度,全院各部门重视起来,加强考风建设。
  学院每学期中期定期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方面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要大力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逐步选留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
  要重视实验大纲和实验内容的更新与改革,认真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师或实验人员的指导作用,所有课间实验都应有专人辅导,实验内容应保质保量地完成。
  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实战过程。要组织好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加强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及论文答辩工作。
  6)发挥院教学督导组的作用
  3.5 创造优良环境,建立良好的学风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建立起现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应努力创造一种学术空气浓厚,富有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氛围。只有学生对人生有正确的追求,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才会勤奋学习努力上进。
  从学生进校时,要对他们讲清楚学科知识构架和知识体系,使他们认清楚今后努力奋斗的目标。可作一些研究方向的介绍和综述,介绍一些中外科学家传记让学生看,也可请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等,坚定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好专业和信念。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初学者来说,程序设计与人类日常的思维习惯不同,较难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初学者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用几个例子阐述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几点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日常授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C语言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230-02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非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加强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职业世界,正确估价自己,以及促进自我塑造与职业适应。  【关键词】非毕业生 就业心理 职业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251-02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口腔预防医学发展新的要求,我教研室倡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职业服务能力,以迎合21世纪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满足口腔医院对学科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医学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008-01    口腔医师不仅是在医院内的口腔医疗工作者,也是社区口腔健康服务活动者,是社区文明和美化
期刊
【摘要】本文从对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入手,论证了科学发展观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和对中国当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接着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状况作了分析和评价,最后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目的、目标和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 大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大纲修订、理论及实验课程教材、教学手段完善、实验能力培养、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微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改革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了一套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体系,与我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结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大纲修订 教材编制 实验教学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通过对武汉10所不同层次的高校的走访,通过实地考察,现场采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对当前武汉高等教育规模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得出了自己的调查结论。  【关键词】高等教育 规模 实地考察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011-02    1 课题背景和意义  多年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期刊
【摘要】构建岳麓山大学城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课程互认与学分转换制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物质资源共享与师资共享。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长效合作的机制需要政府方面、学校方面与社会方面三方共同努力,充分做好大学城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湖南省的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资源共享机制 学分互换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
期刊
【摘要】相关群体利益是衡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文章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家、高校、消费者和后勤职工四个重要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探讨了现代企业模式下相关群体利益的实现,提出了学生群体的细分、后勤资产经营性收入助学和老人身份转换的新思路,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论证了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现代企业 高校后勤 群体利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
期刊
【摘要】药用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学院校学生对于新药研制开发基础——体外筛选工作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本文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在药用活性成分体外筛选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科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优势、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用活性成分体外筛选 教学效果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在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从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两个方面阐明Matlab软件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 Matlab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N911.72;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039-02    Digit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