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城市的老城区都实施了旧城改造计划,促使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则是城市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人们出行和车辆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当前人居城市和阳光城市发展的趋势下,城市道路必须要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规划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文章首先探讨城市道路改造中环境治理的内容和阶段类型,然后根据实际案例具体探讨城市道路改造的环境治理。
关键词:道路改造;环境治理;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9-0074-02
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城市整体布局规划实施,促使原有城市道路被逐渐改造。城市道路作为重要的公共性设施,为人们和车辆的通行起到巨大的服务功能,不仅可以加强城与城之间的连接,同时在新城建设的过程中,城市道路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重要的风景线。
尤其在绿色生态城建设的背景下,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出行的需要,而是把城市道路看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道路改造的环境治理就是在这种趋势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越来越重视道路的美观化和实用性,改善道路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总体形象,构筑优美的城市风光,同时还能促进城市经济事业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城市道路改造中环境治理的内容和阶段
1.1 环境治理的内容
城市道路环境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道路的交通环境、生态景观环境,同时根据城市道路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还包括经济环境[1]。因此对城市道路进行环境治理,不仅是城市环境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功能发挥的需求。道路环境治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道路整体功能结构布局的调整。要根据道路改造的特色,更新沿路建筑的功能,调整周围土地的使用状况,从城市整体功能布局上去考虑道路环境治理。
②道路交通规划。主要是指要满足道路最起码的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功能,确保当行人和机动车辆交叉时,满足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注重停车设施和道路路标的设计治理。
③道路景观艺术治理。主要是指要改造城市道路的景观环境,要根据道路美学的需求,增设道路绿化,增设适当的小品和道路景点,强调道路的视觉艺术的同时,减少机动车辆污染排放对城市大气的破坏影响。
④道路铺面改造。主要是指,要根据城市路段的规划特征和整体环境,选择适合的路面铺设的材料。
⑤街俱处理。要根据道路环境和功能发展需求,对沿街的灯具、广告招牌以及道路护栏和公共等车区进行治理。
⑥其它。一些城市道路为了缓解路上道路的紧张度,还会设施无障碍的人行设施,如天桥、地下通道等。
1.2 环境治理的不同阶段
城市道路改造中进行环境治理,通常都是以城市中心主干道和城市各级生活商业街区为主的,这些街区往往是人流密集、设施多样的区域,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区。因此为了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运行,一般分为几个主要的治理阶段:
①整顿清理。主要的治理内容就是改变原有沿街的违章建筑,更换道路两旁的公共设施,对道路路面进行维护和治理,从整体改变脏乱差的城市道路环境。
②综合治理。主要是以城区道路的调整改造为主,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提升城市道路环境的档次,如公共设施的调整和增设、市政道路的绿化改造等。为人们创设干净整洁的休息活动空间,让道路景观更加的秩序化、美观化。
③空间扩展。道路环境的治理主要以扩大城市空间为主,例如城市功能区路面的扩宽改造、建筑向外围扩展等。
2 城市道路改造中环境治理的实践分析
2.1 道路现状
该地区道路呈南北走向,道路沿线全长接近5 km。该地建筑用地的类型,主要包括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文教卫用地等。当前整个街区道路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
①沿街建筑方面。城区建筑新旧交替坐落,许多旧建筑墙皮剥落,影响城市整体的整体视觉和美感,新建筑风格较为突出,新旧建筑缺乏协调性,反差较大;
②市政道路方面。主要包括道路路面不规整,出现坑洼现象,整个道路的交通组织错乱,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区,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和交通指示牌缺少更新且设置不合理等;
③景观空间和公共设施方面。道路周围绿化设置不足,沿街道路两旁的绿化植被更新较慢,中央区花坛的外观较差。在公共设施方面,公共等车站台、广告灯牌设置、道路路灯建设、城市雕塑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以更好的配合城市规划的发展。
2.2 综合治理措施
2.2.1 沿街建筑治理
①立面改造。根据城区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对不同路段两侧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首先对于那些年久失修,但不影响城市规划整体环境的建筑,可以通过再次粉刷,墙皮贴面、外挂石材以及玻璃幕墙等措施对这些建筑进行改造治理;再者对于那些外观破坏程度不大,但由于建设时缺乏整体设计考虑,对城市规划不协调的建筑,可以采取立面调整的措施,在不影响建筑主体功能的同时,改造成符合城市布局的新建筑形象;其次对于一些新建的建筑来说,应该注重周围绿化设施的调整,从整体空间布局上,适应城市规划的需求。
②色彩布局和违章建筑拆除。根据城区的地形和水域特点,要选择合适的建筑色彩,最好能够统一建筑色彩,突出城市形象特征,要注重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在道路的中心区域建筑要比两侧建筑的高度要高或持平,以不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对于一些违章的和破坏较为严重的建筑要予以拆除,以协调各个路段建筑的统一。
2.2.2 市政道路治理
①道路功能治理。首先对道路组织布局进行治理。在道路的交叉口上,许多停车站或其它设施占用了道路的交叉口的空间。为了确保道路交叉口的安全,可以公交车辆设置内围的专门行车空间,避免公交车辆出现交通拥挤的问题。同时注重避出专门的右转车道,让右转的车辆免于交通信号灯的影响,以减少左转和直行车辆通过交叉口的等车时间。然后在交叉路口要设置专门的避让场所,为行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空间,并与绿化设施相互协调。其次在人行道的治理上。原有街道的人行道路面铺装较为陈旧,有些路段甚至出现断裂和破损的问题,同时有些道路的交叉口没有设置专门的人行横道,在人流高峰期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行和人群通过。因此可以根据规划需求,进一步的拓宽人行道的空间,营造多个节点位置。然后在人行道的铺装和设计上,可以根据城区建筑功能的需求体现样式的变化,以体现老城区和新城区和居住区域等多种功能区的特点。另外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在路口和台阶处设立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和盲道,为行人提供通行便利。 ②道路路面的维护和调整。道路路面是一个城市道路的直接反映。该区域道路路面由于铺设时间较为长久,许多路段已经出现了一些小的裂痕和坑洼面,经过道路维护和修正之后,新的沥青漆和原来的路面出现“补丁”问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因此对破损比较大的路面可以进行扩建和重修,对一些破坏较小的路面要及时的进行维修治理。对于人行道或通行带的路面可以选择较为美观的透水材料进行铺装。
③公共管线治理。道路上方设置的公共管线,交叉设置严重影响了整体城区的美观,一些老化的线路也面临修整和更换。因此对于那些已经废弃不用的电线杆要根据规定严格取缔,为通行带的拓宽提供必要的空间。对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公共汽车轨道线路等要注重区分设置,提高架空线路的有序性。可以对电力、通信等线路进行埋藏处理,既确保使用的需要,又避免了架空线路影响整体城市的景观。
2.2.3 绿化环境和公共设施治理
①街道绿化。道路两旁的绿化除了要保障美观的功能之外,还要注重其经济和实用功能。首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根据当地的气候设置适当的树种,在保留原有的柳树、杨树等普通树种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多层次的植物设置。例如可以在分隔带旁的油松树下面设置一些花卉,既增添道路的美感,又可以减少车辆尾气对大气的影响。还可以在局部路段增设一些矮小的乔灌木,如银杏树、枫树、玉兰、紫丁香、红叶李等。还可以在中央区域设置花坛,根据景观需要,设置色彩较为丰富的花卉,也可以在周围设置假山,通过水流和花卉的结合,提升城市道路的美观化。
②灯光照明。对于道路灯具的改造治理,首先可以根据道路地段的特点和建筑群发展需求,在商业建筑区域可以设置外投光和轮廓灯,来增添商业建筑的亮丽性。对于住宅区可以设置轮廓灯,自然的勾勒出建筑的自身特色,在轮廓灯小面积的照射下,避免夜晚对住户的造成灯光的侵扰。对于街道的照明,由于该街道两旁受到树的遮挡,下面的绿地和人行道的路面不易受到灯光的照射,所以应该根据街道的整体特色,适量的增设步道灯,在绿地上也可以增设一定的草坪灯或在低矮的树上增加七彩灯或树下设置照树灯。
③公共设施。首先对于公交车站和站牌的治理。该道路,许多路段的公交站停车区,只有一个指示路牌,没有供乘客休息候车棚,因此应该统一候车棚建设,每个站点都应该设置标志性的候车棚,既可以为乘客提供休息,又可以美化道路环境。然后还要注意设置专门的出租车等车区域,增加利于乘客排队的专用安全护栏。其次对于道路标志的设置,应该合理的利用路上空间和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将指示牌和路灯相结合,渲染出街道特殊的美景和氛围。指示牌上除了有车辆站点信息,还要设置该区域的地图、指示标语等重要信息,设置在人流较多的公交车站点、交叉路口等,并根据人流流入流出的情况,大约100~200 m之间就要设置一个指示路牌。
3 结 语
城市道路改造的环境治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将和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并趋进行,道路环境的治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改旧城道路的环境,同时还能进一步的提升的城市环境,为居民创设一个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城市道路环境治理,应该根据地域特色和原有建筑群样式进行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性的原则,将人工治理和自然改造相结合,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整治工程实例[J].山西建筑,2009,(29).
[2] 王鹰翅,胡峰.广州市"迎亚运"城市道路环境整治规划实践[J].城市规 划,2009,(Z2).
[3] 张克新,徐科峰.城市道路综合整治设计初探——以莱芜市鲁中大街 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5).
[4] 王晓晓.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
关键词:道路改造;环境治理;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9-0074-02
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城市整体布局规划实施,促使原有城市道路被逐渐改造。城市道路作为重要的公共性设施,为人们和车辆的通行起到巨大的服务功能,不仅可以加强城与城之间的连接,同时在新城建设的过程中,城市道路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重要的风景线。
尤其在绿色生态城建设的背景下,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出行的需要,而是把城市道路看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道路改造的环境治理就是在这种趋势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越来越重视道路的美观化和实用性,改善道路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总体形象,构筑优美的城市风光,同时还能促进城市经济事业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城市道路改造中环境治理的内容和阶段
1.1 环境治理的内容
城市道路环境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道路的交通环境、生态景观环境,同时根据城市道路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还包括经济环境[1]。因此对城市道路进行环境治理,不仅是城市环境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功能发挥的需求。道路环境治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道路整体功能结构布局的调整。要根据道路改造的特色,更新沿路建筑的功能,调整周围土地的使用状况,从城市整体功能布局上去考虑道路环境治理。
②道路交通规划。主要是指要满足道路最起码的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功能,确保当行人和机动车辆交叉时,满足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注重停车设施和道路路标的设计治理。
③道路景观艺术治理。主要是指要改造城市道路的景观环境,要根据道路美学的需求,增设道路绿化,增设适当的小品和道路景点,强调道路的视觉艺术的同时,减少机动车辆污染排放对城市大气的破坏影响。
④道路铺面改造。主要是指,要根据城市路段的规划特征和整体环境,选择适合的路面铺设的材料。
⑤街俱处理。要根据道路环境和功能发展需求,对沿街的灯具、广告招牌以及道路护栏和公共等车区进行治理。
⑥其它。一些城市道路为了缓解路上道路的紧张度,还会设施无障碍的人行设施,如天桥、地下通道等。
1.2 环境治理的不同阶段
城市道路改造中进行环境治理,通常都是以城市中心主干道和城市各级生活商业街区为主的,这些街区往往是人流密集、设施多样的区域,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区。因此为了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运行,一般分为几个主要的治理阶段:
①整顿清理。主要的治理内容就是改变原有沿街的违章建筑,更换道路两旁的公共设施,对道路路面进行维护和治理,从整体改变脏乱差的城市道路环境。
②综合治理。主要是以城区道路的调整改造为主,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提升城市道路环境的档次,如公共设施的调整和增设、市政道路的绿化改造等。为人们创设干净整洁的休息活动空间,让道路景观更加的秩序化、美观化。
③空间扩展。道路环境的治理主要以扩大城市空间为主,例如城市功能区路面的扩宽改造、建筑向外围扩展等。
2 城市道路改造中环境治理的实践分析
2.1 道路现状
该地区道路呈南北走向,道路沿线全长接近5 km。该地建筑用地的类型,主要包括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文教卫用地等。当前整个街区道路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
①沿街建筑方面。城区建筑新旧交替坐落,许多旧建筑墙皮剥落,影响城市整体的整体视觉和美感,新建筑风格较为突出,新旧建筑缺乏协调性,反差较大;
②市政道路方面。主要包括道路路面不规整,出现坑洼现象,整个道路的交通组织错乱,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区,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和交通指示牌缺少更新且设置不合理等;
③景观空间和公共设施方面。道路周围绿化设置不足,沿街道路两旁的绿化植被更新较慢,中央区花坛的外观较差。在公共设施方面,公共等车站台、广告灯牌设置、道路路灯建设、城市雕塑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以更好的配合城市规划的发展。
2.2 综合治理措施
2.2.1 沿街建筑治理
①立面改造。根据城区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对不同路段两侧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首先对于那些年久失修,但不影响城市规划整体环境的建筑,可以通过再次粉刷,墙皮贴面、外挂石材以及玻璃幕墙等措施对这些建筑进行改造治理;再者对于那些外观破坏程度不大,但由于建设时缺乏整体设计考虑,对城市规划不协调的建筑,可以采取立面调整的措施,在不影响建筑主体功能的同时,改造成符合城市布局的新建筑形象;其次对于一些新建的建筑来说,应该注重周围绿化设施的调整,从整体空间布局上,适应城市规划的需求。
②色彩布局和违章建筑拆除。根据城区的地形和水域特点,要选择合适的建筑色彩,最好能够统一建筑色彩,突出城市形象特征,要注重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在道路的中心区域建筑要比两侧建筑的高度要高或持平,以不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对于一些违章的和破坏较为严重的建筑要予以拆除,以协调各个路段建筑的统一。
2.2.2 市政道路治理
①道路功能治理。首先对道路组织布局进行治理。在道路的交叉口上,许多停车站或其它设施占用了道路的交叉口的空间。为了确保道路交叉口的安全,可以公交车辆设置内围的专门行车空间,避免公交车辆出现交通拥挤的问题。同时注重避出专门的右转车道,让右转的车辆免于交通信号灯的影响,以减少左转和直行车辆通过交叉口的等车时间。然后在交叉路口要设置专门的避让场所,为行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空间,并与绿化设施相互协调。其次在人行道的治理上。原有街道的人行道路面铺装较为陈旧,有些路段甚至出现断裂和破损的问题,同时有些道路的交叉口没有设置专门的人行横道,在人流高峰期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行和人群通过。因此可以根据规划需求,进一步的拓宽人行道的空间,营造多个节点位置。然后在人行道的铺装和设计上,可以根据城区建筑功能的需求体现样式的变化,以体现老城区和新城区和居住区域等多种功能区的特点。另外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在路口和台阶处设立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和盲道,为行人提供通行便利。 ②道路路面的维护和调整。道路路面是一个城市道路的直接反映。该区域道路路面由于铺设时间较为长久,许多路段已经出现了一些小的裂痕和坑洼面,经过道路维护和修正之后,新的沥青漆和原来的路面出现“补丁”问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因此对破损比较大的路面可以进行扩建和重修,对一些破坏较小的路面要及时的进行维修治理。对于人行道或通行带的路面可以选择较为美观的透水材料进行铺装。
③公共管线治理。道路上方设置的公共管线,交叉设置严重影响了整体城区的美观,一些老化的线路也面临修整和更换。因此对于那些已经废弃不用的电线杆要根据规定严格取缔,为通行带的拓宽提供必要的空间。对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公共汽车轨道线路等要注重区分设置,提高架空线路的有序性。可以对电力、通信等线路进行埋藏处理,既确保使用的需要,又避免了架空线路影响整体城市的景观。
2.2.3 绿化环境和公共设施治理
①街道绿化。道路两旁的绿化除了要保障美观的功能之外,还要注重其经济和实用功能。首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根据当地的气候设置适当的树种,在保留原有的柳树、杨树等普通树种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多层次的植物设置。例如可以在分隔带旁的油松树下面设置一些花卉,既增添道路的美感,又可以减少车辆尾气对大气的影响。还可以在局部路段增设一些矮小的乔灌木,如银杏树、枫树、玉兰、紫丁香、红叶李等。还可以在中央区域设置花坛,根据景观需要,设置色彩较为丰富的花卉,也可以在周围设置假山,通过水流和花卉的结合,提升城市道路的美观化。
②灯光照明。对于道路灯具的改造治理,首先可以根据道路地段的特点和建筑群发展需求,在商业建筑区域可以设置外投光和轮廓灯,来增添商业建筑的亮丽性。对于住宅区可以设置轮廓灯,自然的勾勒出建筑的自身特色,在轮廓灯小面积的照射下,避免夜晚对住户的造成灯光的侵扰。对于街道的照明,由于该街道两旁受到树的遮挡,下面的绿地和人行道的路面不易受到灯光的照射,所以应该根据街道的整体特色,适量的增设步道灯,在绿地上也可以增设一定的草坪灯或在低矮的树上增加七彩灯或树下设置照树灯。
③公共设施。首先对于公交车站和站牌的治理。该道路,许多路段的公交站停车区,只有一个指示路牌,没有供乘客休息候车棚,因此应该统一候车棚建设,每个站点都应该设置标志性的候车棚,既可以为乘客提供休息,又可以美化道路环境。然后还要注意设置专门的出租车等车区域,增加利于乘客排队的专用安全护栏。其次对于道路标志的设置,应该合理的利用路上空间和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将指示牌和路灯相结合,渲染出街道特殊的美景和氛围。指示牌上除了有车辆站点信息,还要设置该区域的地图、指示标语等重要信息,设置在人流较多的公交车站点、交叉路口等,并根据人流流入流出的情况,大约100~200 m之间就要设置一个指示路牌。
3 结 语
城市道路改造的环境治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将和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并趋进行,道路环境的治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改旧城道路的环境,同时还能进一步的提升的城市环境,为居民创设一个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城市道路环境治理,应该根据地域特色和原有建筑群样式进行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性的原则,将人工治理和自然改造相结合,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整治工程实例[J].山西建筑,2009,(29).
[2] 王鹰翅,胡峰.广州市"迎亚运"城市道路环境整治规划实践[J].城市规 划,2009,(Z2).
[3] 张克新,徐科峰.城市道路综合整治设计初探——以莱芜市鲁中大街 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5).
[4] 王晓晓.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