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鳄鱼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洲东部的索马里,有条朱巴河。在河边有个村庄,村子里住着户叫米西的人家。老米西给河里的一头鳄鱼起名叫多罗巴。只要老米西来到河边,一面拍手一面叫唤“多罗巴、多罗巴”,那条鳄鱼就会游过来,张开大嘴向他讨东西吃。
  鳄鱼多罗巴长到八岁时,老米西去世了。小米西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按时跑到河边来喂它。四年后,多罗巴要生宝宝了。它在一处偏僻、幽静的河滩上挖了个沙坑,生下了三十多个跟鹅蛋差不多大小的蛋,小心地用沙子盖好,守在一边,让鳄鱼蛋自然孵化。
  孵蛋期间的母鳄鱼,一般是不吃什么东西的,一直要挨到三个月后,等小鳄鱼破壳出世后才进食。但由于有了米西一家,多罗巴就可以在忍不住的时候到米西家去美餐一顿,再急忙赶回来孵蛋。这样,它比其他鳄鱼就多享了不少福。
  三个月终于过去了。鳄鱼多罗巴细细倾听着沙子下面的动静。按理说,这时蛋里应该发出咯咯的声音,那是小鳄鱼在里边用嘴顶壳的声音。然后,母鳄鱼就会扒开沙子帮小鳄鱼一一弄开硬壳,再把它们一一小心地衔到嘴里,放在下腭底部的育儿袋里。鳄鱼多罗巴太熟悉这个工作了,它多么想亲自把儿女们衔到嘴里,好好亲热一番呀!
  但是,沙子下面毫无动静!
  多罗巴焦急而又耐心地又等待了半个月,沙子底下还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终于忍耐不住了,用两只前肢紧张地扒拉起来,把原来只有三十厘米深的坑挖到近一百厘米深,竟没找到一只鳄鱼蛋!
  那都是它生的宝宝啊,它们到哪儿去了呢?鳄鱼多罗巴瘫倒在在沙坑旁,像根木头一样躺了好几天。
  半年过去了。鳄鱼多罗巴又要下蛋了。这次,它选择了一处更偏僻的河滩,挖好沙坑,又生下了三十个鳄鱼蛋。它把它们小心排在沙坑底下,轻轻拨动沙子,给它们盖上薄薄的一层,再盖上薄薄的一层,直到将沙坑填平,微微隆出一点儿。最后,它喘着气,慢慢爬到沙堆上,紧张地趴在上面。
  这次,它决定一步也不离开心爱的宝宝,全神贯注地守护自己的鳄鱼蛋。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它早已饿得发慌,但仍专心地趴在一旁,望着太阳光柔和地照着那微微隆起的沙堆。突然,河湾的另一头传来了熟悉的拍手声,接着,米西的呼唤声传来了:
  “多罗巴、多罗巴,该吃点东西啦。”
  这声音真亲切!想起米西铁桶里的螺蛳肉和蚌肉,鳄鱼多罗巴馋得直咽口水。但是,这次它却没有动弹。
  过了好一会儿,那拍手声变得越来越近,呼唤声也越来越近,鳄鱼多罗巴忍不住回过头来,发现米西已经来到它身边。笑着对它说:“怎么,今天胃口不好吗?孵宝宝是很辛苦的工作,还是先吃饱肚子再说吧!”
  说完,米西从铁桶里抓出一大把食物,拎得高高的,引逗多罗巴张开大嘴,一下子扔了进去,接着,又扔进一大把。看着多罗巴吃得香喷喷的样子,米西拍拍手,说声“再见”,就转身离开了。
  这时,鳄鱼多罗巴却将还没吞下去的食物吐了出来,伸出爪子扒弄着。它觉得,这些吃的东西味道有点奇怪。它把它们埋在沙子里,然后就合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又过了一阵子,有个人挎着只大竹篮,悄悄地朝这边潜行过来。那人头上插着根大羽毛,颈中挂着一大串珠子,打扮得怪模怪样。只见他来到沙堆旁边,四下打量了一番,就放下篮子,开始扒起沙子来。
  好啊,原来是这个小偷偷了我的蛋!多罗巴立刻跳起来,摆动着大尾巴,一口咬住了那人的手,将他狠狠地朝河里拖去。那人顿时拼命号叫起来:“米西,快来救我!你怎么搞的啊!麻醉药不好使了!”
  米西真的从远处跑来了,一面大声喊道:“多罗巴,别伤害他!这是村里的巫师,是我的孩子病了,他说要用你的蛋做药才能治好,我才喂你吃麻醉药的,快放开他吧!”
  多罗巴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反正,谁敢碰一下它的蛋,它就叫他完蛋!它一鼓作气,把巫师拖到河里,又狠狠地咬了两口。巫师就不动弹了。它又浮出水面,用两只凶狠的眼睛瞪着米西。只见米西也在惊恐地盯着它,忽然他一转身,没命地逃走了。
  鳄鱼多罗巴眨了眨眼睛,不知为什么,眼里流下了两行泪水。
其他文献
在大国外交、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与此相伴而生的是电影创作通过中国故事和中国价值的呈现,对“大国形象”展开
季水河教授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具有持续时间长、纵横开掘深、分析视域广、成果系列化、学术影响大等鲜明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视域和当代眼光的兼重和对接,确
“浪荡者”是本雅明一生丰富的精神遗产中最为独特的概念之一,边缘、闲逛、观望、凝视、人群、反抗是“浪荡者”这一文化符号的标签,本雅明从“浪荡者”这一形象视角展开他对
面对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大灾难,诗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置身其中?胡丘陵的长诗《戴着口罩的武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诗人从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思及疫情下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