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与铸牢路径

来源 :民族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经济生产活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涉及经济交往、政治认同、文化交融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核心要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自强意识与使命意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豪意识与守护意识;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政治意识;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自尊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共同体意识。
其他文献
为了优化鸡血藤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过筛目数、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4个单因素对鸡血藤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法进行实验获得鸡血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影响鸡血藤提取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依次为溶剂、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过筛目数。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鸡血藤粉末过100目筛,体积分数50%的乙醇在300 W下超声提取1.5 h,在此工艺下鸡血藤总黄
在集成电路(IC)产业高速化、微缩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器件特征尺寸以及金属互连线宽不断减小。金属铜(Cu)相对于传统互连材料铝(Al)具有更低的电阻率和优良的抗电迁移等特性,成为深亚微米IC金属布线材料。化学机械抛光(CMP)通过化学与机械的协同作用实现铜互连晶圆表面局部和全局平坦化。在铜CMP过程中会引入大量污染物,严重影响器件的性能和良率,其中铜腐蚀抑制剂苯并三氮唑(BTA)与硅溶胶颗粒是CM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乡村治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通过反思重塑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二是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三是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提升治理效能。纵观乡村治理的实践,经验启示主要有四点:一是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利,三是系统推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四是重视运用制度巩固改革成果。
<正>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同时也是医院中风险最大,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最多的科室之一。急诊科的护理效率和治疗效率能够反映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水平,这也给护理人员的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急诊科护理教学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将品管圈联合案例教学融入到护理教学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为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探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将9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组(观察组)与普通导管插管组(对照组),观察在1 min内插管成功情况。结果:实验组1 min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短时间内插管成功,在心肺脑复苏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优势远远大于传统单腔导管插管,值得在临床急救工作中推广应用。
会议
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同体,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需要各族人民同心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以共同富裕为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引导各族人民深刻明晰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走中国式现代化
探究非遗类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方法,以南通蓝印花布为实例展开设计实践。从文创产品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层面入手,将查尔斯·莫里斯符号学观点作为理论框架引入文创产品设计。通过分析文化符号的语义、语形、语用维度,将设计流程归纳为认知、设计、传播三个阶段。系统性梳理文创产品设计流程,有助于依照次序解读非遗文化元素,明晰设计要点,形成“符号释义、形态呈现、应用推广”的解读过程,助力产品设计提升文化价值;打造
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大都市圈将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区域绿道是实现上海大都市圈生态共保共治发展理念的重要支撑,也是大都市圈共享的生态产品,目前在规划理念、目标定位、建设标准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在现状特征分析评价和发展趋势研判的基础上,研究构建协同一体、互联共享的上海大都市圈区域绿道网络体系,以“打通、互联、提升、拓展”为主要思路,通过强化生态本底、链接核心资源,提出区域绿道建设
生态学是师范类本科院校在生物学专业建设中普遍构建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与动物学、植物学等相关学科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综合性教学体系。随着人们对环境、能源,资源问题的日益重视,生态学理论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与变化,对生态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确定生态学课程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认证要求,优化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转变“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