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人生的基石。父母对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重大职责。家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科学育儿,做智慧父母。本文就家庭教育这一话题,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即:家庭教育要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发力;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计划性实施;家庭教育要注重与生活相关联。
关键词:家庭教育;关键期;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11-0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人发展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和父母,对个人发展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1.关键期—家庭教育的着力点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其内在规律性。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经历很多发展的关键时刻,心理学上称为“关键期”。“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详细地介绍了孩子不同阶段的敏感期,尤其侧重0-6岁儿童心理发展。她所认为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时候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事半功倍。这要求父母有相应知识储备,在养育过程中细致观察,才能不被各种表象困惑而手足无措。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把握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前提下开展教育就显得有力多了!
关键期对个体的发展固然很重要,但不要因错过关键期就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消极态度。从大器晚成的案例中不难发现:错过关键期可通过后期适宜的教育进行弥补。家长固然期待孩子“早慧”,也要相信“大器晚成”的可能。
2.计划性—家庭教育的思考點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养育孩子也不可随心所欲,而要有一定的计划。依据个体身心成长发育基本规律,还要遵循个体差异性,根据差异性有的放矢,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体,教养方式不可千篇一律。父母是最了解孩子个性特点的人,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目标,制定并实施育儿计划,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案例1:小木妈妈是一名资深数学教师,她深知学好数学不能靠题海战术提升成绩。那样只会使孩子在枯燥的练习中丧失兴趣,主动性下降。数学的学习在于锻炼思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她认为下围棋是煅练思考力的好方法,对弈就是在做思维体操。每下一子即提出一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煅练。下棋时,还要集中精神,心要静、气要定。久而久之,孩子专注力得以提升。早在暑假前,小木的妈妈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就跟孩子商量利用假期学棋。假期里,他们按计划实施。假期过后,小木在收获了技艺同时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此所谓寓教于乐,因为跟孩子一起提前做好计划,陪伴孩子实施计划,实现了教育目标。
综上,在育儿过程中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做构想,列计划,分步骤实施,才有理想的结果。
3.生活化—家庭教育的落脚点
家庭教育本身具有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实施家庭教育并非只局限于家庭,教育散见于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任何时空领域均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场所。
教育起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必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无论是西方理论中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还是本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此二者都点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关联性。那么,实施教育过程也必然要与受教育者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接触周围生活,在自然生活环境中,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事物,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案例2:学前期的析析就认识很多数字和汉字。据析析妈妈介绍并没有刻意教孩子认读,而是在一起出门、在外玩耍时,看到路上的车牌号,孩子充满好奇不断询问时,就顺势告诉孩子。在逛街时,看到一些有趣的广告牌就跟孩子交流。汉字如同一幅幅图画,孩子在与父母交流中就自然认识了。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容易记住图画符号。通过不断强化刺激,就慢慢积累了认知。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十分自然,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和原则。作为父母,应注重在平日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激发孩子潜能,实施教育。
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持续进步。“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地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这种宝贵的思想应成为广大父母的共识。
4.结语
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说:“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父母的科学教养方式,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父母,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成为有智慧、有方法的“第一任老师”。反之,家庭教育如果出现缺位、错位、越位,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孩子健康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在未来人生之路上,就缺乏坚定前行的根基。
总之,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中,要不断更新理念,在践行中观察、反思、改进,科学育儿,做孩子成长的积极引导者和高质量陪伴者。
参考文献
[1]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1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雪出版社,2013.1
[3]殷飞.汉字中的家庭教育智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5
关键词:家庭教育;关键期;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11-0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人发展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和父母,对个人发展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1.关键期—家庭教育的着力点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其内在规律性。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经历很多发展的关键时刻,心理学上称为“关键期”。“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详细地介绍了孩子不同阶段的敏感期,尤其侧重0-6岁儿童心理发展。她所认为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时候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事半功倍。这要求父母有相应知识储备,在养育过程中细致观察,才能不被各种表象困惑而手足无措。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把握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前提下开展教育就显得有力多了!
关键期对个体的发展固然很重要,但不要因错过关键期就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消极态度。从大器晚成的案例中不难发现:错过关键期可通过后期适宜的教育进行弥补。家长固然期待孩子“早慧”,也要相信“大器晚成”的可能。
2.计划性—家庭教育的思考點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养育孩子也不可随心所欲,而要有一定的计划。依据个体身心成长发育基本规律,还要遵循个体差异性,根据差异性有的放矢,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体,教养方式不可千篇一律。父母是最了解孩子个性特点的人,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目标,制定并实施育儿计划,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案例1:小木妈妈是一名资深数学教师,她深知学好数学不能靠题海战术提升成绩。那样只会使孩子在枯燥的练习中丧失兴趣,主动性下降。数学的学习在于锻炼思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她认为下围棋是煅练思考力的好方法,对弈就是在做思维体操。每下一子即提出一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煅练。下棋时,还要集中精神,心要静、气要定。久而久之,孩子专注力得以提升。早在暑假前,小木的妈妈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就跟孩子商量利用假期学棋。假期里,他们按计划实施。假期过后,小木在收获了技艺同时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此所谓寓教于乐,因为跟孩子一起提前做好计划,陪伴孩子实施计划,实现了教育目标。
综上,在育儿过程中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做构想,列计划,分步骤实施,才有理想的结果。
3.生活化—家庭教育的落脚点
家庭教育本身具有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实施家庭教育并非只局限于家庭,教育散见于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任何时空领域均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场所。
教育起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必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无论是西方理论中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还是本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此二者都点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关联性。那么,实施教育过程也必然要与受教育者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接触周围生活,在自然生活环境中,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点滴事物,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案例2:学前期的析析就认识很多数字和汉字。据析析妈妈介绍并没有刻意教孩子认读,而是在一起出门、在外玩耍时,看到路上的车牌号,孩子充满好奇不断询问时,就顺势告诉孩子。在逛街时,看到一些有趣的广告牌就跟孩子交流。汉字如同一幅幅图画,孩子在与父母交流中就自然认识了。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容易记住图画符号。通过不断强化刺激,就慢慢积累了认知。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十分自然,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和原则。作为父母,应注重在平日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激发孩子潜能,实施教育。
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持续进步。“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地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这种宝贵的思想应成为广大父母的共识。
4.结语
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说:“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父母的科学教养方式,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父母,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成为有智慧、有方法的“第一任老师”。反之,家庭教育如果出现缺位、错位、越位,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孩子健康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在未来人生之路上,就缺乏坚定前行的根基。
总之,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中,要不断更新理念,在践行中观察、反思、改进,科学育儿,做孩子成长的积极引导者和高质量陪伴者。
参考文献
[1]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1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雪出版社,2013.1
[3]殷飞.汉字中的家庭教育智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