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改制与扩张
在长三角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内,大都有五芳斋粽子的专卖店,生意很红火。经常往返于上海与温州之间的黄先生很喜欢停下来吃个粽子,临走时还会带上一笼,去温州时给父母,回上海时给妻儿。他说:“五芳斋的粽子很好吃。”
2004年以后,在江浙沪之间匆匆往返的过客,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能够吃到好吃的粽子,对生长在南方的人来说还是一件会心的事。因为粽子里还载着很多美好的回忆。
在浙江五芳斋实业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里, “粽子快餐”连锁经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也把眼光瞄准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如今在长三角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五芳斋的连锁店已有65家。在沪杭高速的嘉兴王店服务区,每天都可以销售近20万只粽子。
美食家聂凤乔说粽子是“世界上最早的快餐”。粽子作为一种快餐食品确实很合适,鲜热方便。在浙江的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内很多人都选择了吃粽子。“没有粽子,要是下午三四点钟进服务区还真不知道吃什么。”黄先生说。
在合适的地方,出现了合适的商品。像黄先生那样,吃完了再带一笼的顾客很多。如今很多传统的糕点人们都不怎么爱吃了,但粽子在他们眼里还是很香。
以前想吃到五芳斋的粽子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去嘉兴旅游、办事或坐火车经过嘉兴。很多老字号就是这样,因固守一店而在人们的心里被渐渐淡忘了。
现在,要吃到五芳斋的粽子方便多了。五芳斋在嘉兴市外开设的连锁店有119个、放心早餐供应点有300多个。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等十几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分公司,联销店有八九百家,每年通过这些销售点出售的粽子已大大超过嘉兴本埠的销售量。五芳斋已经走了出去。
五芳斋能走出去是因为改制。改制带来了资金、新的经营理念和人才。浙江五芳斋集团公司现在的董事长是厉建平,温州人。
《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这本书里讲到厉建平的故事:
“厉建平祖籍温州瑞安。年轻时插过队、教过书,还从事过公安工作。改革开放后,时任嘉兴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的厉建平毅然决定下海经商。厉建平说:“我的第一桶金是经营煤炭和石油,并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有了资金的厉建平变得“不安分”起来,他想办一些实业作为自己的发展的方向。最终,厉建平的眼光瞄上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五芳斋。
2002年,厉建平买下了五芳斋60%的股份,正式入主五芳斋。在别人眼里,厉建平这个温州人敢于吞掉老字号五芳斋,他就是能吞下,也消化不了。但是,厉建平却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成了五芳斋的主人后,厉建平首先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花色,把五芳斋粽子的品种从最初的两三种发展到近百种。接着,他还开发出月饼、汤圆、八宝饭、咸蛋、卤制品等50多个食品系列。
厉建平还注重销售网络的编织。如今,五芳斋已在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在长三角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有65家连锁店,几百个“放心早餐”供应点遍布各地,五芳斋粽子不但畅销全国,还出口亚、欧、美、澳、非五大洲。五芳斋的实力不断强大。”
事实上,五芳斋是比较早走出“前店后作坊”经营模式的中华老字号,1995年五芳斋建立了自己的粽子厂,开始了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它也是比较早实行改制的,1998年成立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五芳斋又扩大了,2004年成立了浙江五芳斋集团公司,集团旗下共有16家子公司,涉及农副产品流通、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四大领域,拥有员工3000多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五芳斋集团公司的核心子公司。
品牌的拓展跟随着制度的改革。这几年,五芳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2003年,“五芳斋”粽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注册,2004年“五芳斋”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2005年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全国食品制造业纳税百强。2005年初竣工投产的五芳斋产业园占地160亩,总投资1.38亿元,达到年产3亿只粽子生产能力,并执行HACCP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粽子专业生产基地,并且已通过ISO9001和HACCP认证,2006年底五芳斋产业园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7年底五芳斋产业园二期工程也正式竣工投产。2008年初成都五芳斋食品公司生产基地竣工投产。2006年底总资产8.2亿元,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8200万元。
二、老字号的复活新路
老字号很需要走出复活的新路。根据商务部《2006年老字号发展报告》,1600多家老字号企业,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而在解放初期,全国知名老字号有10000多家。老字号在流失。
其实,每一个老字号都有它动人的故事;都与人美好的回忆相连;也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关键是能否把这些挖掘出来打动人的心与胃。
比如嘉兴一带盛产精美的点心,一直以来南北货店就以“嘉湖细点”作广告语。如王江泾的状元糕、乌镇的姑嫂饼都盛名不衰。五芳斋粽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文豪的笔下也会流淌出关于点心的故事,吃的事上也染上了墨香。可做的生意经更多了。
周作人在《南北的茶食》中回忆说,南方茶食中有些东西,是小时候熟悉的,在北京都没有,也就感觉不满足。吃惯了细点、茶食的周作人是很难一下子忘却江南风味的。每每想起或在北京尝到五芳斋的蟹黄包子、鸡肉馄饨、三鲜汤面等,总是意犹未尽。
鲁迅住在上海的时候写了一篇《弄堂生意古今谈》,认为以前“薏米杏仁莲心粥”、“虾肉馄饨面”、“五香茶叶蛋”之类的叫卖声既漂亮又具有艺术性,使人“一听到就有馋涎欲滴之慨”。
周作人是特别钟情“嘉湖细点”的,他认为此乃南方点心的重要来源之一。至于细点的来由,周作人也经过了一番了解与研究。虽然自明永乐年国都迁至北京,但文化中心仍在江南一带。江南的细点在明代初叶就因嘉兴、湖州一带富豪官绅生活奢华和饮食文化的繁荣而兴盛了。作为悠闲生活中的小吃,“水点心”越做越精巧,成为名副其实的“闲食”了。
江南细点的丰富,其实深入在民间生活里。一位出生在嘉兴的陆先生回忆说,在他们家乡,有一种清明时候吃的小点,叫甜麦塌饼。用糯米粉调上一种叫草头的野菜,再拌上自制的甜麦粉,填进赤豆馅,蒸熟后再在油里煎过,清香甜糯,真是太美味了。
这些民间的美味都蕴含着丰富的商机。
五芳斋引动人食指的美味是它能扩展市场的基本保证,粽子的特点是“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虽然在江南粽子年年做,家家自己裹,但这位陆先生说,他童年起就以能到县城吃一次五芳斋的粽子为乐。有一位“过客”在网上的留言板里说,“嘉兴,我只是个过客。但每年回家我都不会忘记到站台边买一个粽子,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回忆那味道,呵呵……”
像这样的故事,在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很多。为什么老字号的生意会做不出去,做不大呢?一位署名“木也”的有识之士在论坛上说,“老字号”不能做“老”文章。他以已经破产的山西平遥火柴厂为例,认为关键要走出创新之路。山西平遥火柴厂是一家百年老厂,家喻户晓,与几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平遥火柴甚至成为很多人的情结,虽然火柴在生活中已经用不着,但是可以转化成艺术品、纪念品。也有识者提出老字号一定要尊重市场,不能再固步自封,一些老字号若是再抱着“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一铺传三代”的传统祖训,很难适应连锁业的竞争,也会面临着严重的网点流失问题。商务部发布的《2006年老字号发展报告》也提出相同的见解——1、老字号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能够为企业发展获得股份资金的投入,也为企业进一布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2、要重视产品(服务)的创新,一些老字号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快速发展与其充分重视产品创新密不可分。3、老字号企业应积极实行连锁化经营,以老字号品牌无形资产吸引、带动有形资产,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面发展。
在嘉兴五芳斋的复兴之路上,给人看见的也是这几样要素。
在长三角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内,大都有五芳斋粽子的专卖店,生意很红火。经常往返于上海与温州之间的黄先生很喜欢停下来吃个粽子,临走时还会带上一笼,去温州时给父母,回上海时给妻儿。他说:“五芳斋的粽子很好吃。”
2004年以后,在江浙沪之间匆匆往返的过客,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能够吃到好吃的粽子,对生长在南方的人来说还是一件会心的事。因为粽子里还载着很多美好的回忆。
在浙江五芳斋实业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里, “粽子快餐”连锁经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也把眼光瞄准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如今在长三角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五芳斋的连锁店已有65家。在沪杭高速的嘉兴王店服务区,每天都可以销售近20万只粽子。
美食家聂凤乔说粽子是“世界上最早的快餐”。粽子作为一种快餐食品确实很合适,鲜热方便。在浙江的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内很多人都选择了吃粽子。“没有粽子,要是下午三四点钟进服务区还真不知道吃什么。”黄先生说。
在合适的地方,出现了合适的商品。像黄先生那样,吃完了再带一笼的顾客很多。如今很多传统的糕点人们都不怎么爱吃了,但粽子在他们眼里还是很香。
以前想吃到五芳斋的粽子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去嘉兴旅游、办事或坐火车经过嘉兴。很多老字号就是这样,因固守一店而在人们的心里被渐渐淡忘了。
现在,要吃到五芳斋的粽子方便多了。五芳斋在嘉兴市外开设的连锁店有119个、放心早餐供应点有300多个。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等十几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分公司,联销店有八九百家,每年通过这些销售点出售的粽子已大大超过嘉兴本埠的销售量。五芳斋已经走了出去。
五芳斋能走出去是因为改制。改制带来了资金、新的经营理念和人才。浙江五芳斋集团公司现在的董事长是厉建平,温州人。
《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这本书里讲到厉建平的故事:
“厉建平祖籍温州瑞安。年轻时插过队、教过书,还从事过公安工作。改革开放后,时任嘉兴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的厉建平毅然决定下海经商。厉建平说:“我的第一桶金是经营煤炭和石油,并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有了资金的厉建平变得“不安分”起来,他想办一些实业作为自己的发展的方向。最终,厉建平的眼光瞄上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五芳斋。
2002年,厉建平买下了五芳斋60%的股份,正式入主五芳斋。在别人眼里,厉建平这个温州人敢于吞掉老字号五芳斋,他就是能吞下,也消化不了。但是,厉建平却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成了五芳斋的主人后,厉建平首先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花色,把五芳斋粽子的品种从最初的两三种发展到近百种。接着,他还开发出月饼、汤圆、八宝饭、咸蛋、卤制品等50多个食品系列。
厉建平还注重销售网络的编织。如今,五芳斋已在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在长三角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有65家连锁店,几百个“放心早餐”供应点遍布各地,五芳斋粽子不但畅销全国,还出口亚、欧、美、澳、非五大洲。五芳斋的实力不断强大。”
事实上,五芳斋是比较早走出“前店后作坊”经营模式的中华老字号,1995年五芳斋建立了自己的粽子厂,开始了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它也是比较早实行改制的,1998年成立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五芳斋又扩大了,2004年成立了浙江五芳斋集团公司,集团旗下共有16家子公司,涉及农副产品流通、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四大领域,拥有员工3000多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五芳斋集团公司的核心子公司。
品牌的拓展跟随着制度的改革。这几年,五芳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2003年,“五芳斋”粽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注册,2004年“五芳斋”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2005年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全国食品制造业纳税百强。2005年初竣工投产的五芳斋产业园占地160亩,总投资1.38亿元,达到年产3亿只粽子生产能力,并执行HACCP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粽子专业生产基地,并且已通过ISO9001和HACCP认证,2006年底五芳斋产业园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7年底五芳斋产业园二期工程也正式竣工投产。2008年初成都五芳斋食品公司生产基地竣工投产。2006年底总资产8.2亿元,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8200万元。
二、老字号的复活新路
老字号很需要走出复活的新路。根据商务部《2006年老字号发展报告》,1600多家老字号企业,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而在解放初期,全国知名老字号有10000多家。老字号在流失。
其实,每一个老字号都有它动人的故事;都与人美好的回忆相连;也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关键是能否把这些挖掘出来打动人的心与胃。
比如嘉兴一带盛产精美的点心,一直以来南北货店就以“嘉湖细点”作广告语。如王江泾的状元糕、乌镇的姑嫂饼都盛名不衰。五芳斋粽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文豪的笔下也会流淌出关于点心的故事,吃的事上也染上了墨香。可做的生意经更多了。
周作人在《南北的茶食》中回忆说,南方茶食中有些东西,是小时候熟悉的,在北京都没有,也就感觉不满足。吃惯了细点、茶食的周作人是很难一下子忘却江南风味的。每每想起或在北京尝到五芳斋的蟹黄包子、鸡肉馄饨、三鲜汤面等,总是意犹未尽。
鲁迅住在上海的时候写了一篇《弄堂生意古今谈》,认为以前“薏米杏仁莲心粥”、“虾肉馄饨面”、“五香茶叶蛋”之类的叫卖声既漂亮又具有艺术性,使人“一听到就有馋涎欲滴之慨”。
周作人是特别钟情“嘉湖细点”的,他认为此乃南方点心的重要来源之一。至于细点的来由,周作人也经过了一番了解与研究。虽然自明永乐年国都迁至北京,但文化中心仍在江南一带。江南的细点在明代初叶就因嘉兴、湖州一带富豪官绅生活奢华和饮食文化的繁荣而兴盛了。作为悠闲生活中的小吃,“水点心”越做越精巧,成为名副其实的“闲食”了。
江南细点的丰富,其实深入在民间生活里。一位出生在嘉兴的陆先生回忆说,在他们家乡,有一种清明时候吃的小点,叫甜麦塌饼。用糯米粉调上一种叫草头的野菜,再拌上自制的甜麦粉,填进赤豆馅,蒸熟后再在油里煎过,清香甜糯,真是太美味了。
这些民间的美味都蕴含着丰富的商机。
五芳斋引动人食指的美味是它能扩展市场的基本保证,粽子的特点是“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虽然在江南粽子年年做,家家自己裹,但这位陆先生说,他童年起就以能到县城吃一次五芳斋的粽子为乐。有一位“过客”在网上的留言板里说,“嘉兴,我只是个过客。但每年回家我都不会忘记到站台边买一个粽子,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回忆那味道,呵呵……”
像这样的故事,在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很多。为什么老字号的生意会做不出去,做不大呢?一位署名“木也”的有识之士在论坛上说,“老字号”不能做“老”文章。他以已经破产的山西平遥火柴厂为例,认为关键要走出创新之路。山西平遥火柴厂是一家百年老厂,家喻户晓,与几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平遥火柴甚至成为很多人的情结,虽然火柴在生活中已经用不着,但是可以转化成艺术品、纪念品。也有识者提出老字号一定要尊重市场,不能再固步自封,一些老字号若是再抱着“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一铺传三代”的传统祖训,很难适应连锁业的竞争,也会面临着严重的网点流失问题。商务部发布的《2006年老字号发展报告》也提出相同的见解——1、老字号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能够为企业发展获得股份资金的投入,也为企业进一布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2、要重视产品(服务)的创新,一些老字号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快速发展与其充分重视产品创新密不可分。3、老字号企业应积极实行连锁化经营,以老字号品牌无形资产吸引、带动有形资产,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面发展。
在嘉兴五芳斋的复兴之路上,给人看见的也是这几样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