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是生性喜静,我早就对北派私家园林的代表——静园心驰神往,却苦于无暇前往。初秋时节,终于成行。
据导游介绍,静园始建于乾隆、嘉庆年间,完成于光绪初年。建园时正值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期,因此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静园占地120余亩,其园主是当时闻名的大儒商,既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具高深的文化修养,建造园林自然会不惜重金、倾力而为。静园以北派园林为宗旨,吸取南派造园精华,将北派质朴大方与南派细腻小巧的造园风格融会贯通,使此园具有肃穆、精致、空灵、清雅,如文人山水画般的效果,形成了一园一境界、一景一图画。
怀着深深的憧憬,我缓步走进颇具江南风格的卷棚挑檐式的静园大门。沿着绿荫蔽日的花架前行不久,便来到了杏林。在这10亩园林之上广栽杏树,表达了园主寄情杏林的意愿。相传汉代名医董奉为人看病不取分文,只让患者在他门前种植杏树为报,年久成林,董奉也以医德医术之高被尊为医仙。杏花报春之时,也是进京赶考之日,故而杏花又名及第花。又相传,孔夫子讲学论经于杏林之中。所以园主不仅栽下10亩杏林,还请回孔子像,在杏林之中设杏坛,以教导后人。
进入大门后的两侧小院名为“师松”和“梅友”,喻意松柏挺拔、梅花高洁。杏园东西两侧各28间长廊的廊壁上镶嵌了56方清代名家楹联,不乏刘墉、纪晓岚、左宗棠、林则徐、曾国藩、梁启超、康有为等名家的墨宝。长廊的两端各建一座望亭,与杏园四角的小亭相互呼应,体现出幽雅清新的情趣。四个小亭上分别镶有“披风”、“枕霞”、“景星”、“庆云”的匾额。北墙是五面巧夺天工的砖雕影壁,影壁正中为一幅太极八卦图。砖雕画心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代表了一年四季。从太极八卦与四季花朵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世界万物随时变迁,而人应惜时奋发的人生哲理。
走出杏园玲珑雅致的后门,眼前豁然开朗,湖山亭轩相映成辉,使人顿时产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之感。说到园林,人们首先会关注到水,因为水是灵气的象征、美感的源泉。静园之水由东而西,从不高的泊岸上,数股清泉跌宕而下,泻入叠石而岸的小潭中,由于它淙淙有声、清澈见底,使人联想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于是此潭便取名小石潭。潭的北岸连接着一条曲折蜿蜒的溪流,名叫曲溪。取自两晋文士厌恶喧嚣繁闹、喜爱自然山水,常常以曲水流殇自娱之意。
走过曲溪,便见相连的一片10余亩的湖面,这就是静园水系的主景昭余湖。昭余湖虽然不大,历史却非常悠久。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山西晋中一带有“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传说。其实在大禹冶水时,“晋阳”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名叫“沼余祁泽”。大禹退水后,晋中大地留下了大小无数个湖泊,后来有的成了良田,有的成了洼地,有的仍为湖泊。由于静园这片湖水一直是个湖泊,因此人们仍习惯地称为昭余湖。在静园水系中,除了自成体系的小石潭、曲溪、昭余湖外,还有三处独立镶嵌于园中的小池,那就是位于遐园中的洗笔池、石云轩书院中的方正池和遐园外的小荷池。
伫立静园,我不禁思绪万千。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达官显贵、豪商巨贾总是踌躇满志地走出去,最终又神闲气定地落叶归根,在家乡寻找最能体现自己人格修养的参照物,因此园林便成了他们精心打造的作为生命体验与人格升华的精神王国。老子《道德经》中有言:“归根日静”,从静园的命名和石刻上的老子格言,不难看出园主对道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的向往,而园中的亭台水榭、花圃楼阁、山林曲水,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静园既充满着北方园林的豪放,又飘逸着南方园林的秀美,不愧为既可修身养性、更宜遐思咏怀的好去处。
据导游介绍,静园始建于乾隆、嘉庆年间,完成于光绪初年。建园时正值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期,因此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静园占地120余亩,其园主是当时闻名的大儒商,既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具高深的文化修养,建造园林自然会不惜重金、倾力而为。静园以北派园林为宗旨,吸取南派造园精华,将北派质朴大方与南派细腻小巧的造园风格融会贯通,使此园具有肃穆、精致、空灵、清雅,如文人山水画般的效果,形成了一园一境界、一景一图画。
怀着深深的憧憬,我缓步走进颇具江南风格的卷棚挑檐式的静园大门。沿着绿荫蔽日的花架前行不久,便来到了杏林。在这10亩园林之上广栽杏树,表达了园主寄情杏林的意愿。相传汉代名医董奉为人看病不取分文,只让患者在他门前种植杏树为报,年久成林,董奉也以医德医术之高被尊为医仙。杏花报春之时,也是进京赶考之日,故而杏花又名及第花。又相传,孔夫子讲学论经于杏林之中。所以园主不仅栽下10亩杏林,还请回孔子像,在杏林之中设杏坛,以教导后人。
进入大门后的两侧小院名为“师松”和“梅友”,喻意松柏挺拔、梅花高洁。杏园东西两侧各28间长廊的廊壁上镶嵌了56方清代名家楹联,不乏刘墉、纪晓岚、左宗棠、林则徐、曾国藩、梁启超、康有为等名家的墨宝。长廊的两端各建一座望亭,与杏园四角的小亭相互呼应,体现出幽雅清新的情趣。四个小亭上分别镶有“披风”、“枕霞”、“景星”、“庆云”的匾额。北墙是五面巧夺天工的砖雕影壁,影壁正中为一幅太极八卦图。砖雕画心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代表了一年四季。从太极八卦与四季花朵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世界万物随时变迁,而人应惜时奋发的人生哲理。
走出杏园玲珑雅致的后门,眼前豁然开朗,湖山亭轩相映成辉,使人顿时产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之感。说到园林,人们首先会关注到水,因为水是灵气的象征、美感的源泉。静园之水由东而西,从不高的泊岸上,数股清泉跌宕而下,泻入叠石而岸的小潭中,由于它淙淙有声、清澈见底,使人联想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于是此潭便取名小石潭。潭的北岸连接着一条曲折蜿蜒的溪流,名叫曲溪。取自两晋文士厌恶喧嚣繁闹、喜爱自然山水,常常以曲水流殇自娱之意。
走过曲溪,便见相连的一片10余亩的湖面,这就是静园水系的主景昭余湖。昭余湖虽然不大,历史却非常悠久。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山西晋中一带有“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传说。其实在大禹冶水时,“晋阳”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名叫“沼余祁泽”。大禹退水后,晋中大地留下了大小无数个湖泊,后来有的成了良田,有的成了洼地,有的仍为湖泊。由于静园这片湖水一直是个湖泊,因此人们仍习惯地称为昭余湖。在静园水系中,除了自成体系的小石潭、曲溪、昭余湖外,还有三处独立镶嵌于园中的小池,那就是位于遐园中的洗笔池、石云轩书院中的方正池和遐园外的小荷池。
伫立静园,我不禁思绪万千。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达官显贵、豪商巨贾总是踌躇满志地走出去,最终又神闲气定地落叶归根,在家乡寻找最能体现自己人格修养的参照物,因此园林便成了他们精心打造的作为生命体验与人格升华的精神王国。老子《道德经》中有言:“归根日静”,从静园的命名和石刻上的老子格言,不难看出园主对道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的向往,而园中的亭台水榭、花圃楼阁、山林曲水,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静园既充满着北方园林的豪放,又飘逸着南方园林的秀美,不愧为既可修身养性、更宜遐思咏怀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