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都是上世纪中期的城市建筑,数十年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也见证了胜利和失败
虽然中国的足球水平无法与巴西相比,但中国的足球场绝对不比巴西逊色。
北京的工人体育场,是北京国安队的主场,中国的“金牌球市”就在这里。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大球场,是巴西乃至全世界球迷的足球圣殿,承载着太多历史和荣耀,这里是1950年和2014年世界杯决赛场地,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也都在这里上演。
实际上,北京的工体也好,里约的马拉卡纳大球场也罢,都是穿了新衣的历史殿堂。它们都是上世纪中期的城市建筑,数十年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也见证了胜利和失败。
工体:除了足球,还是首都一景
1958年,北京工体项目被正式确定为首都工人阶级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很快,建设者们用11个月零13天的时间完成了建设。
次年9月,一座巨大的椭圆型建筑在当时北京东郊的一片大苇坑上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这就是能容纳7万名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场。
后来,工体进行了两次大的改建,分别是为了迎接1990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焕然一新后,工体内部设施完全接轨国际标准,体育场8万平方米,24个看台可容纳观众6.3万人。
1996年起,工体成为北京国安队的主场,虽然2008年奥运会后国安主场一度迁到“鸟巢”,并且也在那里赛了几场,但大多数北京球迷和部分球员还是希望俱乐部能够继续留在工体。
2009年1月,国安俱乐部正式发表声明,宣布09赛季回迁工体,同时还在声明中强调了工体在北京足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毕竟,工体是国安球迷最喜爱的球场,是数万球迷疯狂欢呼的圣地,每当比赛时现场一片绿色海洋,焰火激光打造的氛围超级炫目,成为首都一景。
北京国安在工体同国外球队比赛时曾取得出色成绩,击败过AC米兰、阿森纳、弗拉门戈和格雷米奥,也曾在这里两夺足协杯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这里举行了男足比赛的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以及女足决赛。
除比赛外,工体也是演艺歌星举办演唱会和工商团体举办展览会的一个选择。最近的崔健摇滚30年、罗大佑的演唱会都选择了这里,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摇滚诗人鲍勃·迪伦,2012年也曾在工体演出过。
马拉卡纳:球迷“朝圣”之地
马拉卡纳大球场正式名称为记者小马里奥足球场,旨在纪念为修建体育场作出重大贡献的新闻工作者小马里奥。但因为这座体育场所在地叫马拉卡纳,体育场附近有一条河也叫马拉卡纳,所以人们更习惯称其为马拉卡纳体育场。
这个体育场最早是为1950年世界杯而建造,1948年8月2日动工,大约有1万名工人参与了建设。虽然在1950年世界杯前已经启用,但整个场馆的建设到1965年才全部完成。
当时的马拉卡纳可以容纳20万名观众,被公认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足球场。但在为2014年世界杯改建后,球场容量减少为8.2万人,因为此前的球场并没有座椅,球迷们看球都是站着的。改建后,还增加了贵宾席、贵宾包厢等,更衣室、新闻发布厅等设施也完全按照国际足联标准改造。
除了1950年世界杯,马拉卡纳还是2014年世界杯决赛的举办场地。只可惜,1950年巴西输给了乌拉圭,那场比赛被巴西人称为“马拉卡纳惨案”,并发明了葡语单词“马拉卡纳打击”。而2014年世界杯东道主巴西根本没有进入决赛。
直到2016年的奥运会,巴西男足才在这里战胜德国,得到了首枚奥运足球金牌,巴西人心中算是得到了一点点弥补。
值得一提的是,球王贝利正是在马拉卡纳打进了足球生涯的第1000个入球,现在的球场里还有贝利的雕像作为纪念。
马拉卡纳足球场辉煌的历史早已远远超过了体育的范畴,它不仅创造了世界之最,还记录了巴西足球的历史,是巴西人心目中永远的骄傲。
因此,马拉卡纳大球场也成为里约市的旅游景点,有专业导游带领游客参观,很多人到马拉卡纳都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工体周边:越夜越美丽
不过,就其周边生活而言,工体和马拉卡纳大球场则是截然不同的场景。
如今,工体所在的地方早已不是1959年时的北京“东郊”,而是繁华的市中心。工体周边成了各路“大资”“小资”的聚集地,这里地处朝阳区核心区域,国贸、朝外、燕莎、东环四大商圈都不远,周边有大量高档住宅和商务、商业设施,还是各国驻华使馆、商社及办事机构云集之地。
全球美食,无论是快餐还是大餐、何种风味,来工体周边都能找到。
当然,足球特色餐厅也是工体旁边必须有的“配置”。
比如,工体北门的“V SPORTS运动餐吧”,里面营造出了运动氛围,有桌上足球、台球桌、投篮游戏、桌游等。菜品如何其实顾客并不太在意,主要就是能看球。这里的超大“地狱汉堡”是招牌菜,大到得三个大小伙子才能干掉。
类似的餐厅还有几家,但是都有些贵。要想吃便宜些、随意些的美食,可以去“没溜儿串吧”:纯大排档風格,一进去整面墙是大大的北京国安队标志,餐厅用球网、球员照片等作装饰,没有球赛的日子里,这里也是球迷们聚会的理想场所。
到了夜间,就更热闹了。工体西门就是全北京最有名的酒吧夜店一条街。什么MIX、VICS、COCOBANANA、拿铁吧,都是广告中常听到的名字,不少电影的取景地也在这里。 这个地方就是北京人常说的“越夜越美丽”。本刊记者有一天晚上9点左右到这里的“鹿港小镇”吃饭,发现门口依然有人排队等餐,而旁边门口排队更长的,就是一家家夜店。
马拉卡纳周边:有不少贫民社区
马拉卡纳周边可完全是另一幅景象,不但不是富人区,不远处还有不少贫民社区。
就在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开幕那天,为保证秩序,马拉卡纳地铁站只开放出口,入口封闭。本刊记者刚从地铁口出来,看到旁边有些混乱,过去围观了一下,原来是一些家住附近曼蓋拉社区的居民要在这里乘地铁回家,无法进站,于是跟安保人员吵了起来。好在周边安保人员很多,也有不少志愿者,事情最终得到顺利解决。
除了曼盖拉社区,还有小鳄鱼、萨盖洛、伊莎贝尔村等好几个贫民社区,分布在附近的几个小山头上。
其实,马拉卡纳体育场所在的蒂茹卡区曾经是华人聚居区,里约最好的中餐馆、货最全的“中国店”和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社团都位于这里,当然华人们不住在山头上,而是在山下中产阶级聚居区。
从蒂茹卡区街道两侧的建筑就可以看出,这里曾经繁华过,有些餐厅至今还是老里约人最喜欢光顾的,只不过由于附近山头穷人越来越多,造成这一区夜间治安不好,逐渐破败,华人们也都慢慢搬离。
只有每个周末有球赛时,这里的餐厅、酒吧会分外热闹。平时2雷亚尔的路边停车费可能暴涨到30雷亚尔,虽然没有工体附近那样的“小资”餐厅,但街头酒吧也都有实况转播的电视可以看球;有些小馆门外还有烤串,穷人为主的弗拉门戈球迷,则会一边喝啤酒撸串一边唱着自己的队歌。
国安主场:热闹的人流
通常,重要比赛前,球迷们会提前好几个小时来到赛场附近,即使球场没有开门,球迷们在场外一样玩儿得尽兴,比如那些喝啤酒撸串的弗拉门戈球迷,比如即使是晚上的球午饭也在工体附近餐厅解决的国安球迷。
在工体看球时,本刊记者通常乘坐地铁,因为本来就交通拥堵的东二环和东三环间要是赶上赛事的话,车子基本是龟速挪动的,而且停车也很困难。
可妙就妙在地铁站距离球场有一段距离,无论是二号线的东四十条站还是十号线的团结湖站,都要走一阵,而步行到球场的这段路上,可以看到人行道两侧不断出现倒球票,卖球衣、喇叭和饮料的路边小摊,人流在他们的叫卖声中缓缓前行,在人流中还说不定能够碰上同来看球的熟人,庆祝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以工体为主场的北京国安队多年来队服队歌都没有变化。有人说,中国其他地方的球迷仅在看球时穿自己球队的球迷服,平时最多穿一些欧洲俱乐部的球衣,而国安球迷可是随时穿着自己的队服,甚至到外地、外国去旅行也以“国安球迷”身份为荣,主场比赛前的“绿色狂飙”,自然是从走出地铁站的瞬间就能够感受到的。
不过,说起北京球迷,不少人会想到赛场上的“京骂”。也正因此,很多家庭不敢带孩子到现场看球,不知该如何向孩子作出解释。
马拉卡纳主场:快乐 震撼
实际上,拉美国家球迷们也互相“攻击”,甚至出现互相殴打的事件,但都仅限于少数“足球流氓”间,其他球迷虽然也有些语言上的攻击,但都不成“规模”,仅仅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发泄。
记得一场巴西杯赛四分之一决赛时,本刊记者去现场看球,比赛在弗拉门戈与同城另一支豪门博塔弗戈之间展开。赛前能够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阵营——穿红黑球迷衫的弗拉门戈球迷和穿黑白球衣的博塔弗戈球迷。当然,由于弗拉门戈是巴西球迷人数最多的球队,无论谁碰到他们,气势上都会处于下风,但大家秩序很好,球迷少的一方也没有感觉需要小心谨慎,甚至还有一对夫妻,一个穿红黑球衣而另一个穿黑白球衣。
在赛场上让本刊记者最感到震撼的是,当弗拉门戈队进球后,他们的球迷“呼啦”一下全部脱下上衣,边唱歌边挥舞,然后过了一会儿,又“呼啦”一下全都穿上了。要知道,当时本刊记者坐的区域并不是球迷会员区,零散球迷们如此整齐划一的动作,也许是多年看球形成的习惯吧。
与工体国安球迷有自己的看台区域一样,马拉卡纳球场的座位也是分区的。由于这座球场同时是弗拉门戈和弗卢米嫩塞两支豪门的主场(另外两支球队博塔弗戈和瓦斯科达迦马分别有自己的球场),他们会在南北看台各占一边,而东西两侧更大的地方,则留给非球迷俱乐部成员。这两支球队的碰撞被称为FLA-FLU,也是巴西国内最精彩的比赛,但即使是FLA-FLU,也鲜见集体对骂的局面。
马拉卡纳球场周围赛前热闹非凡,但赛后球迷们撤离得很快,毕竟这附近的治安不是很好,而球赛结束时通常接近午夜了,因此赛后球迷冲突并不是很常见。
让本刊记者最难忘的是2014年世界杯的决赛。当时东道主巴西已经无缘决赛,主角分别是德国队和阿根廷队,但丝毫没有影响球场狂欢的气氛。
阿根廷地理位置上更近,球队进入决赛后很多球迷自驾车来巴西看球,球迷规模相当大。而在巴西人的心中,“谁都可以在巴西的土地上捧杯,唯独阿根廷队不行”,因此他们转身成了德国队的“粉丝”。这样一来,两队球迷人群实力相当。赛前的球场外面,本刊记者所看到的,只有欢乐。
在马拉卡纳,本刊记者亲历了世界杯决赛,这个球迷们心中最盛大的节日。虽然工体的周围比马拉卡纳要漂亮、热闹、豪华,但距离世界杯还有较长的路程,也许这还得从足球文化开始慢慢培养吧。
虽然中国的足球水平无法与巴西相比,但中国的足球场绝对不比巴西逊色。
北京的工人体育场,是北京国安队的主场,中国的“金牌球市”就在这里。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大球场,是巴西乃至全世界球迷的足球圣殿,承载着太多历史和荣耀,这里是1950年和2014年世界杯决赛场地,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也都在这里上演。
实际上,北京的工体也好,里约的马拉卡纳大球场也罢,都是穿了新衣的历史殿堂。它们都是上世纪中期的城市建筑,数十年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也见证了胜利和失败。
工体:除了足球,还是首都一景
1958年,北京工体项目被正式确定为首都工人阶级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很快,建设者们用11个月零13天的时间完成了建设。
次年9月,一座巨大的椭圆型建筑在当时北京东郊的一片大苇坑上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这就是能容纳7万名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场。
后来,工体进行了两次大的改建,分别是为了迎接1990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焕然一新后,工体内部设施完全接轨国际标准,体育场8万平方米,24个看台可容纳观众6.3万人。
1996年起,工体成为北京国安队的主场,虽然2008年奥运会后国安主场一度迁到“鸟巢”,并且也在那里赛了几场,但大多数北京球迷和部分球员还是希望俱乐部能够继续留在工体。
2009年1月,国安俱乐部正式发表声明,宣布09赛季回迁工体,同时还在声明中强调了工体在北京足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毕竟,工体是国安球迷最喜爱的球场,是数万球迷疯狂欢呼的圣地,每当比赛时现场一片绿色海洋,焰火激光打造的氛围超级炫目,成为首都一景。
北京国安在工体同国外球队比赛时曾取得出色成绩,击败过AC米兰、阿森纳、弗拉门戈和格雷米奥,也曾在这里两夺足协杯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这里举行了男足比赛的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以及女足决赛。
除比赛外,工体也是演艺歌星举办演唱会和工商团体举办展览会的一个选择。最近的崔健摇滚30年、罗大佑的演唱会都选择了这里,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摇滚诗人鲍勃·迪伦,2012年也曾在工体演出过。
马拉卡纳:球迷“朝圣”之地
马拉卡纳大球场正式名称为记者小马里奥足球场,旨在纪念为修建体育场作出重大贡献的新闻工作者小马里奥。但因为这座体育场所在地叫马拉卡纳,体育场附近有一条河也叫马拉卡纳,所以人们更习惯称其为马拉卡纳体育场。
这个体育场最早是为1950年世界杯而建造,1948年8月2日动工,大约有1万名工人参与了建设。虽然在1950年世界杯前已经启用,但整个场馆的建设到1965年才全部完成。
当时的马拉卡纳可以容纳20万名观众,被公认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足球场。但在为2014年世界杯改建后,球场容量减少为8.2万人,因为此前的球场并没有座椅,球迷们看球都是站着的。改建后,还增加了贵宾席、贵宾包厢等,更衣室、新闻发布厅等设施也完全按照国际足联标准改造。
除了1950年世界杯,马拉卡纳还是2014年世界杯决赛的举办场地。只可惜,1950年巴西输给了乌拉圭,那场比赛被巴西人称为“马拉卡纳惨案”,并发明了葡语单词“马拉卡纳打击”。而2014年世界杯东道主巴西根本没有进入决赛。
直到2016年的奥运会,巴西男足才在这里战胜德国,得到了首枚奥运足球金牌,巴西人心中算是得到了一点点弥补。
值得一提的是,球王贝利正是在马拉卡纳打进了足球生涯的第1000个入球,现在的球场里还有贝利的雕像作为纪念。
马拉卡纳足球场辉煌的历史早已远远超过了体育的范畴,它不仅创造了世界之最,还记录了巴西足球的历史,是巴西人心目中永远的骄傲。
因此,马拉卡纳大球场也成为里约市的旅游景点,有专业导游带领游客参观,很多人到马拉卡纳都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工体周边:越夜越美丽
不过,就其周边生活而言,工体和马拉卡纳大球场则是截然不同的场景。
如今,工体所在的地方早已不是1959年时的北京“东郊”,而是繁华的市中心。工体周边成了各路“大资”“小资”的聚集地,这里地处朝阳区核心区域,国贸、朝外、燕莎、东环四大商圈都不远,周边有大量高档住宅和商务、商业设施,还是各国驻华使馆、商社及办事机构云集之地。
全球美食,无论是快餐还是大餐、何种风味,来工体周边都能找到。
当然,足球特色餐厅也是工体旁边必须有的“配置”。
比如,工体北门的“V SPORTS运动餐吧”,里面营造出了运动氛围,有桌上足球、台球桌、投篮游戏、桌游等。菜品如何其实顾客并不太在意,主要就是能看球。这里的超大“地狱汉堡”是招牌菜,大到得三个大小伙子才能干掉。
类似的餐厅还有几家,但是都有些贵。要想吃便宜些、随意些的美食,可以去“没溜儿串吧”:纯大排档風格,一进去整面墙是大大的北京国安队标志,餐厅用球网、球员照片等作装饰,没有球赛的日子里,这里也是球迷们聚会的理想场所。
到了夜间,就更热闹了。工体西门就是全北京最有名的酒吧夜店一条街。什么MIX、VICS、COCOBANANA、拿铁吧,都是广告中常听到的名字,不少电影的取景地也在这里。 这个地方就是北京人常说的“越夜越美丽”。本刊记者有一天晚上9点左右到这里的“鹿港小镇”吃饭,发现门口依然有人排队等餐,而旁边门口排队更长的,就是一家家夜店。
马拉卡纳周边:有不少贫民社区
马拉卡纳周边可完全是另一幅景象,不但不是富人区,不远处还有不少贫民社区。
就在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开幕那天,为保证秩序,马拉卡纳地铁站只开放出口,入口封闭。本刊记者刚从地铁口出来,看到旁边有些混乱,过去围观了一下,原来是一些家住附近曼蓋拉社区的居民要在这里乘地铁回家,无法进站,于是跟安保人员吵了起来。好在周边安保人员很多,也有不少志愿者,事情最终得到顺利解决。
除了曼盖拉社区,还有小鳄鱼、萨盖洛、伊莎贝尔村等好几个贫民社区,分布在附近的几个小山头上。
其实,马拉卡纳体育场所在的蒂茹卡区曾经是华人聚居区,里约最好的中餐馆、货最全的“中国店”和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社团都位于这里,当然华人们不住在山头上,而是在山下中产阶级聚居区。
从蒂茹卡区街道两侧的建筑就可以看出,这里曾经繁华过,有些餐厅至今还是老里约人最喜欢光顾的,只不过由于附近山头穷人越来越多,造成这一区夜间治安不好,逐渐破败,华人们也都慢慢搬离。
只有每个周末有球赛时,这里的餐厅、酒吧会分外热闹。平时2雷亚尔的路边停车费可能暴涨到30雷亚尔,虽然没有工体附近那样的“小资”餐厅,但街头酒吧也都有实况转播的电视可以看球;有些小馆门外还有烤串,穷人为主的弗拉门戈球迷,则会一边喝啤酒撸串一边唱着自己的队歌。
国安主场:热闹的人流
通常,重要比赛前,球迷们会提前好几个小时来到赛场附近,即使球场没有开门,球迷们在场外一样玩儿得尽兴,比如那些喝啤酒撸串的弗拉门戈球迷,比如即使是晚上的球午饭也在工体附近餐厅解决的国安球迷。
在工体看球时,本刊记者通常乘坐地铁,因为本来就交通拥堵的东二环和东三环间要是赶上赛事的话,车子基本是龟速挪动的,而且停车也很困难。
可妙就妙在地铁站距离球场有一段距离,无论是二号线的东四十条站还是十号线的团结湖站,都要走一阵,而步行到球场的这段路上,可以看到人行道两侧不断出现倒球票,卖球衣、喇叭和饮料的路边小摊,人流在他们的叫卖声中缓缓前行,在人流中还说不定能够碰上同来看球的熟人,庆祝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以工体为主场的北京国安队多年来队服队歌都没有变化。有人说,中国其他地方的球迷仅在看球时穿自己球队的球迷服,平时最多穿一些欧洲俱乐部的球衣,而国安球迷可是随时穿着自己的队服,甚至到外地、外国去旅行也以“国安球迷”身份为荣,主场比赛前的“绿色狂飙”,自然是从走出地铁站的瞬间就能够感受到的。
不过,说起北京球迷,不少人会想到赛场上的“京骂”。也正因此,很多家庭不敢带孩子到现场看球,不知该如何向孩子作出解释。
马拉卡纳主场:快乐 震撼
实际上,拉美国家球迷们也互相“攻击”,甚至出现互相殴打的事件,但都仅限于少数“足球流氓”间,其他球迷虽然也有些语言上的攻击,但都不成“规模”,仅仅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发泄。
记得一场巴西杯赛四分之一决赛时,本刊记者去现场看球,比赛在弗拉门戈与同城另一支豪门博塔弗戈之间展开。赛前能够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阵营——穿红黑球迷衫的弗拉门戈球迷和穿黑白球衣的博塔弗戈球迷。当然,由于弗拉门戈是巴西球迷人数最多的球队,无论谁碰到他们,气势上都会处于下风,但大家秩序很好,球迷少的一方也没有感觉需要小心谨慎,甚至还有一对夫妻,一个穿红黑球衣而另一个穿黑白球衣。
在赛场上让本刊记者最感到震撼的是,当弗拉门戈队进球后,他们的球迷“呼啦”一下全部脱下上衣,边唱歌边挥舞,然后过了一会儿,又“呼啦”一下全都穿上了。要知道,当时本刊记者坐的区域并不是球迷会员区,零散球迷们如此整齐划一的动作,也许是多年看球形成的习惯吧。
与工体国安球迷有自己的看台区域一样,马拉卡纳球场的座位也是分区的。由于这座球场同时是弗拉门戈和弗卢米嫩塞两支豪门的主场(另外两支球队博塔弗戈和瓦斯科达迦马分别有自己的球场),他们会在南北看台各占一边,而东西两侧更大的地方,则留给非球迷俱乐部成员。这两支球队的碰撞被称为FLA-FLU,也是巴西国内最精彩的比赛,但即使是FLA-FLU,也鲜见集体对骂的局面。
马拉卡纳球场周围赛前热闹非凡,但赛后球迷们撤离得很快,毕竟这附近的治安不是很好,而球赛结束时通常接近午夜了,因此赛后球迷冲突并不是很常见。
让本刊记者最难忘的是2014年世界杯的决赛。当时东道主巴西已经无缘决赛,主角分别是德国队和阿根廷队,但丝毫没有影响球场狂欢的气氛。
阿根廷地理位置上更近,球队进入决赛后很多球迷自驾车来巴西看球,球迷规模相当大。而在巴西人的心中,“谁都可以在巴西的土地上捧杯,唯独阿根廷队不行”,因此他们转身成了德国队的“粉丝”。这样一来,两队球迷人群实力相当。赛前的球场外面,本刊记者所看到的,只有欢乐。
在马拉卡纳,本刊记者亲历了世界杯决赛,这个球迷们心中最盛大的节日。虽然工体的周围比马拉卡纳要漂亮、热闹、豪华,但距离世界杯还有较长的路程,也许这还得从足球文化开始慢慢培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