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学好知识,完成教学,课堂教学成为了让学生达到解决教师设置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不变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辩论、去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醒;暗示;个性化思维;自主学习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套上“紧箍咒”,饱受头疼之苦,有了“紧箍咒”以后,孙悟空也没有那么桀骜不驯了,对唐僧也顺从多了。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学好知识,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的思维戴上了无形的“紧箍咒”,把学生想象的空间画了一道看不见的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想的去想、去说,于是不断提醒,不断暗示。课堂教学成为了让学生达到解决教师设置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不变的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学得很累,教师也教得很累。教师该不该让学生带着”紧箍咒”学习数学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位数学老师研究和探讨。
虽然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踊跃发言。但因为被限定在教师所设置问题范围之内,所以学生陷入问题圈里,即便是课堂教学再热闹再红火,学生能有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吗?能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吗?这样做只能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孙悟空,强调的就是数学思维要有个性的,是教师没有事先设置问题作为前提的。教师把自己设计的问题塞给学生,就等于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样,教师苦心设置的问题、好心的提示点拨教学就代替了学生对数学内容多样化的理解,破坏了学生对数学情景的个性化的理解,也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一种重要表现。相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学生在被教师的问题所占用,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感悟、思考、提高呢?更甭说深入探究了。
既然“紧箍咒”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探究,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那我们该不该把它去掉,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辩论、去评价等,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
回答一个问题或解答一道题,它的结果是否正确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方法,悟出了什么道理,他们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教师是一个个体,而全体学生是一个群体。教师的思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个别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教师只有留给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才能发展起来。学生说的时候,即使没有说对,他这种大胆参与的精神也是值得鼓励的。如果因为学生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完全否定他,那样会伤害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失去自信心。
有这样一堂课:学习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教师自己觉得内容简单、枯燥,但是学生学习效果却又不好,决定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一上课,我分别拿了几张一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五元、一元的钞票让学生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怎么数最快?(我故意把他们放得有点乱),学生纷纷举手了。我先叫了一个平时大大咧咧,平时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也不会整理的学生上来帮我数,果然不出所料,对着这接近二十张的钞票,他迟疑了一下就一张张的数起来,十、六十、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五……下面的学生替他着急了,都纷纷举手,“我来,我来”这个学生也越来越急,我安慰他不要着急,直到他数完花费了两分多钟,我又叫了一个细心的女生,她上来先把一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五元、一元分类找出来,都数了一下各是三张,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记了一下算了出来一共五百五十八元。一共用了不到一分钟,在这个过程结束后学生们借助生活经验既会找同类项,也会合并计算了。然后通过课本中的议一议,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同类项的本质特征,充分让学生在做中去感受知识。在合并同类项时,常常需要根据加法交换律变更多项式中的相关项的位置,然后合并计算。这其实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以前老师再怎么强调还是有许多学生出错。在多项式中,我已经知道项前面的符号好比是你们爸爸妈妈的孩子,出门时别忘了带上一起出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最后学生把每一类同类项好比一家子成员,括号好比房子,中间的加号好比楼道。这样探究出来的模型真是让学生既形象又深刻。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讨论,思维非常活跃,思考问题还考虑到安全问题和现实问题。整个过程的各种方法和评价都是学生自行探究的,而我只是个参与学生探究活动的信息联络员。我感到学生具有丰富的潜在资源和优势。学生的想法和我的想法虽然不一样,但我仍然非常感动,不光因为他们的方法非常好,还因为他们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他们正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创新思维正在不断发展。试想,如果教师当初暗示学生该怎样想,怎样说,学生还会想出更好的方法吗?还会有学生去评价别人的方法吗?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因为你的善意而给学生的思维戴上“紧箍咒”。我们应该创设适当的情景,然后“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陶行知语)学生的头脑中才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才能有阳光、空气、水份,它才能生长,教育才能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7主编:石生民.陕西师范大学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主编:钟启泉、崔允、张华.华东师范大学
[3]《中学数学教育》2005主编:方明一.中学数学教育杂志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新庄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醒;暗示;个性化思维;自主学习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套上“紧箍咒”,饱受头疼之苦,有了“紧箍咒”以后,孙悟空也没有那么桀骜不驯了,对唐僧也顺从多了。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学好知识,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的思维戴上了无形的“紧箍咒”,把学生想象的空间画了一道看不见的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想的去想、去说,于是不断提醒,不断暗示。课堂教学成为了让学生达到解决教师设置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不变的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学得很累,教师也教得很累。教师该不该让学生带着”紧箍咒”学习数学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位数学老师研究和探讨。
虽然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踊跃发言。但因为被限定在教师所设置问题范围之内,所以学生陷入问题圈里,即便是课堂教学再热闹再红火,学生能有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吗?能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吗?这样做只能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孙悟空,强调的就是数学思维要有个性的,是教师没有事先设置问题作为前提的。教师把自己设计的问题塞给学生,就等于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样,教师苦心设置的问题、好心的提示点拨教学就代替了学生对数学内容多样化的理解,破坏了学生对数学情景的个性化的理解,也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一种重要表现。相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学生在被教师的问题所占用,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感悟、思考、提高呢?更甭说深入探究了。
既然“紧箍咒”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探究,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那我们该不该把它去掉,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辩论、去评价等,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
回答一个问题或解答一道题,它的结果是否正确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方法,悟出了什么道理,他们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教师是一个个体,而全体学生是一个群体。教师的思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个别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教师只有留给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才能发展起来。学生说的时候,即使没有说对,他这种大胆参与的精神也是值得鼓励的。如果因为学生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完全否定他,那样会伤害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失去自信心。
有这样一堂课:学习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教师自己觉得内容简单、枯燥,但是学生学习效果却又不好,决定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一上课,我分别拿了几张一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五元、一元的钞票让学生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怎么数最快?(我故意把他们放得有点乱),学生纷纷举手了。我先叫了一个平时大大咧咧,平时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也不会整理的学生上来帮我数,果然不出所料,对着这接近二十张的钞票,他迟疑了一下就一张张的数起来,十、六十、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五……下面的学生替他着急了,都纷纷举手,“我来,我来”这个学生也越来越急,我安慰他不要着急,直到他数完花费了两分多钟,我又叫了一个细心的女生,她上来先把一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五元、一元分类找出来,都数了一下各是三张,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记了一下算了出来一共五百五十八元。一共用了不到一分钟,在这个过程结束后学生们借助生活经验既会找同类项,也会合并计算了。然后通过课本中的议一议,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同类项的本质特征,充分让学生在做中去感受知识。在合并同类项时,常常需要根据加法交换律变更多项式中的相关项的位置,然后合并计算。这其实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以前老师再怎么强调还是有许多学生出错。在多项式中,我已经知道项前面的符号好比是你们爸爸妈妈的孩子,出门时别忘了带上一起出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最后学生把每一类同类项好比一家子成员,括号好比房子,中间的加号好比楼道。这样探究出来的模型真是让学生既形象又深刻。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讨论,思维非常活跃,思考问题还考虑到安全问题和现实问题。整个过程的各种方法和评价都是学生自行探究的,而我只是个参与学生探究活动的信息联络员。我感到学生具有丰富的潜在资源和优势。学生的想法和我的想法虽然不一样,但我仍然非常感动,不光因为他们的方法非常好,还因为他们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他们正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他们的创新思维正在不断发展。试想,如果教师当初暗示学生该怎样想,怎样说,学生还会想出更好的方法吗?还会有学生去评价别人的方法吗?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因为你的善意而给学生的思维戴上“紧箍咒”。我们应该创设适当的情景,然后“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陶行知语)学生的头脑中才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才能有阳光、空气、水份,它才能生长,教育才能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7主编:石生民.陕西师范大学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主编:钟启泉、崔允、张华.华东师范大学
[3]《中学数学教育》2005主编:方明一.中学数学教育杂志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新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