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电气火灾的成因,提出了提高电气设计标准,规范电气施工,加强电气安全管理,推广新技术、新设备等防治电气火灾发生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电气火灾 电气规范 防治措施
一、引言
电气火灾是指电气化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电气线路或用电设备等出现故障释放热能,如电弧、电火花等引起的火灾或爆炸事故。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接报火災33.8万起,其中因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引发火灾10.2万起,占火灾总数的30.1%,火灾原因中所占比例最高。但在电气火灾的防范工作上大多只限于一般性的防火检查,对电气设计、安装和使用还存在缺陷,不同程度上带来隐患。因此电气防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电气火灾成因
(一)电气线路存在规范缺陷
1、不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和防火设计规范设计
一是电气施工前未按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设计或设计考虑不周,如电气线路设计截面偏小、设计容量偏低,未考虑多根导线穿暗管敷设时发热而致的载流量降低。二是回路设计中用电设施的保护元件选用不当,大出实际设施负荷数倍,根本起不至保护作用。三是图纸设计中,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及防火保护措施设计不明确,特别是敷设在吊顶、闷顶内的电气线路未标明应采取穿金属管或难燃塑料管的防火保护措施。四是临时性电气线路设置中,拖在地上的临时电气线路绝缘层被硬物压破或砸坏,失去绝缘性能;临时性线路往往不用可靠的线夹,而用铁钉或铁丝绑,结果磨破绝缘层,失去绝缘性能;在易燃易爆场所设置的临时性线路,缺乏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等。五是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未严格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不严格按照电气线路安装和施工工艺规范设计
在电气线路安装改造中一是未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设计标准组织施工,随意变更线路参数或乱接电源增加负荷。二是组织施工单位忽视相关电气设计防火规范的存在与规定,片面追求美观和施工进度,对电气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三是施工过程偷工减料图省事,导线不穿管、导体裸露,电缆不封闭、吊顶内导线凌乱、电气箱柜接线不规范、没有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导体虚连。四是电缆、电线穿管过程中生拉硬拽造成管内电缆电线绝缘程度降低。
(二)违反安全用电有关规定
1、过负荷用电
大容量用电设备未使用专业线路,线路中电流长期超过其允许载流量,致使线路过热损坏绝缘层,造成短路引发火灾事故。
2、电气线路老化,缺少维护
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中的绝缘导线由于使用时间太长出现老化或受到腐蚀气体和湿气的侵害,其绝缘性能明显降低,会产生泄漏电流,在周围具有可燃物的条件下极易引发火灾。
3、用电设备的使用不当
有些空调系统电加热器未按要求进行开关机、在易燃物品周围使用普通白炽灯进行照明、插座被物品压住或插座过载等造成线路短路引发火灾。
(三)管理制度不严格
管理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岗位用电未制定严格的安全用电制度,操作号手不按要求进行设备操作;二是巡查不经常,制度留于形式落实不到位,难以及时发现电气安全隐患。三是人员缺乏基本的电气防火常识,忽视用电安全和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致使电气火灾时有发生。
三、电气火灾防治措施
(一)提高电气设计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现行有关电气设计的国家标准规范20余部,改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电气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电气设计。随着部分功能的增加需求,后期电气设备设施设计、安装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应有前瞻性,电气系统在选择导线截面上,应适应未来需要;安装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做好线路连接、大功率灯具防火、保护线路绝缘等工作。
(二)推广电气防火新技术、新设备,完善电气防火
现阶段综合信息系统中的火灾报警子系统是防止火灾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对探测初发火灾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火灾报警技术只能针对可见烟雾进行监测,对于电气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没有很好的监测效果,起不到预防作用。因此这种单一的监控手段应加以完善和改进,可采用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与综合信息系统通过组网的方式相互配合使用,以提高电气火灾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可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对放电型火险隐患进行探测。
(三)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规范安全用电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用电规范,做到安全用电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应制定必要的用电防火安全责任制度,分清防火责任;制定配电室、维修电工的专业防火责任制度;变更和增减用电负荷,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如制定各工位用电申请表制度,根据用电负荷大小进行送电和配电工作,以便有效掌控有电负荷;制定电气防火安全检测计划,定期对电气线路、设备检查修理,对重点防范部位、防范对象,严加管理。
(四)加强防火演练
在电气火灾发生后,救火是第一原则。结合结构、功能和电气火灾的特殊性,掌握各区域火灾处置方法和流程,结合实装操作期间实际情况组织官兵进行火灾处置演练,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防火救火处置预案,做到有的放矢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电气火灾 电气规范 防治措施
一、引言
电气火灾是指电气化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电气线路或用电设备等出现故障释放热能,如电弧、电火花等引起的火灾或爆炸事故。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接报火災33.8万起,其中因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引发火灾10.2万起,占火灾总数的30.1%,火灾原因中所占比例最高。但在电气火灾的防范工作上大多只限于一般性的防火检查,对电气设计、安装和使用还存在缺陷,不同程度上带来隐患。因此电气防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电气火灾成因
(一)电气线路存在规范缺陷
1、不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和防火设计规范设计
一是电气施工前未按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设计或设计考虑不周,如电气线路设计截面偏小、设计容量偏低,未考虑多根导线穿暗管敷设时发热而致的载流量降低。二是回路设计中用电设施的保护元件选用不当,大出实际设施负荷数倍,根本起不至保护作用。三是图纸设计中,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及防火保护措施设计不明确,特别是敷设在吊顶、闷顶内的电气线路未标明应采取穿金属管或难燃塑料管的防火保护措施。四是临时性电气线路设置中,拖在地上的临时电气线路绝缘层被硬物压破或砸坏,失去绝缘性能;临时性线路往往不用可靠的线夹,而用铁钉或铁丝绑,结果磨破绝缘层,失去绝缘性能;在易燃易爆场所设置的临时性线路,缺乏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等。五是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未严格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不严格按照电气线路安装和施工工艺规范设计
在电气线路安装改造中一是未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设计标准组织施工,随意变更线路参数或乱接电源增加负荷。二是组织施工单位忽视相关电气设计防火规范的存在与规定,片面追求美观和施工进度,对电气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三是施工过程偷工减料图省事,导线不穿管、导体裸露,电缆不封闭、吊顶内导线凌乱、电气箱柜接线不规范、没有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导体虚连。四是电缆、电线穿管过程中生拉硬拽造成管内电缆电线绝缘程度降低。
(二)违反安全用电有关规定
1、过负荷用电
大容量用电设备未使用专业线路,线路中电流长期超过其允许载流量,致使线路过热损坏绝缘层,造成短路引发火灾事故。
2、电气线路老化,缺少维护
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中的绝缘导线由于使用时间太长出现老化或受到腐蚀气体和湿气的侵害,其绝缘性能明显降低,会产生泄漏电流,在周围具有可燃物的条件下极易引发火灾。
3、用电设备的使用不当
有些空调系统电加热器未按要求进行开关机、在易燃物品周围使用普通白炽灯进行照明、插座被物品压住或插座过载等造成线路短路引发火灾。
(三)管理制度不严格
管理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岗位用电未制定严格的安全用电制度,操作号手不按要求进行设备操作;二是巡查不经常,制度留于形式落实不到位,难以及时发现电气安全隐患。三是人员缺乏基本的电气防火常识,忽视用电安全和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致使电气火灾时有发生。
三、电气火灾防治措施
(一)提高电气设计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现行有关电气设计的国家标准规范20余部,改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电气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电气设计。随着部分功能的增加需求,后期电气设备设施设计、安装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应有前瞻性,电气系统在选择导线截面上,应适应未来需要;安装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做好线路连接、大功率灯具防火、保护线路绝缘等工作。
(二)推广电气防火新技术、新设备,完善电气防火
现阶段综合信息系统中的火灾报警子系统是防止火灾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对探测初发火灾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火灾报警技术只能针对可见烟雾进行监测,对于电气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没有很好的监测效果,起不到预防作用。因此这种单一的监控手段应加以完善和改进,可采用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与综合信息系统通过组网的方式相互配合使用,以提高电气火灾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可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对放电型火险隐患进行探测。
(三)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规范安全用电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用电规范,做到安全用电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应制定必要的用电防火安全责任制度,分清防火责任;制定配电室、维修电工的专业防火责任制度;变更和增减用电负荷,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如制定各工位用电申请表制度,根据用电负荷大小进行送电和配电工作,以便有效掌控有电负荷;制定电气防火安全检测计划,定期对电气线路、设备检查修理,对重点防范部位、防范对象,严加管理。
(四)加强防火演练
在电气火灾发生后,救火是第一原则。结合结构、功能和电气火灾的特殊性,掌握各区域火灾处置方法和流程,结合实装操作期间实际情况组织官兵进行火灾处置演练,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防火救火处置预案,做到有的放矢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