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学校要提升办学品位,需积极实施课程的校本化。我校根据课程标准,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实践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化。以“创新人才试点学校”为契机,促进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航空航天课程基地”为抓手,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校本化技术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校本化;实践
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百年名校,我校秉承“进德修业,弘毅笃行”的校训,以“成就每一位师生的卓越追求”为引领,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在新的高度上力求办出特色,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整合已有的活动课程,加强特色基地的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以“创新人才试点学校”为契机,促进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高中生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通用技术课程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欲望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内容载体。作为江苏省一所名校,我校学生的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如何有效地教育和引导,我们一直在探索实践。从2005年实施新课程起,我校就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通用技术校本化教学,专门配备3名专职教师任教。不仅在课堂上注重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还经常进行活动指导,参加各级科技创新竞赛,指导的学生每年都有十多位获一二等奖,其中沈伟杰和张祥虎老师获“百佳创新型名师”称号。2011年起我校又以省首批14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通用技术的校本化实践,制定了学生技术创新发明的申报和评比具体细则,修订了学生技术设计作品考查的创新具体要求等多项措施,探索通用技术的校本化实施办法。利用校内外教育、文化与科技资源,与其他学科密切合作,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以“航空航天课程基地”为抓手,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解决问题。因此,通用技术的项目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小板凳、小台灯等的创新设计。借鉴北京四中的项目设计教学,我校积极探索实践校本化项目内容,2011年江苏省开始申报特色课程基地,我校并没有申报语数外等传统学科的课程基地,而是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出发申报并顺利通过了“航空航天课程基地”。航空航天技术充分体现信息、能源、材料、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多门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以“航空航天课程基地”为抓手,加强通用技术校本化项目的学习和实践,自编航空航天基础知识校本教材,聘请南航大教授进行普及性讲座。参与相关的实践教学和竞赛活动,共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航空航天科技体验馆。展览部分展出各种图片、飞行器、航天器模型,如天宫一号、神舟8号、航天飞机等;互动部分用现代互动技术和设备,提供互动的条件;体验部分包括模拟飞机驾驶,多维滚环、烟风洞、地球轨道运行模拟器、机载雷达、弹射座椅等。通过这一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工程实践技能实训为载体,以航空航天社团为抓手,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发展学生特长,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三、以“校本化技术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在现有的学习环境中,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必需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注重与学校已有的技术活动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升。学校通过多年的特色活动课程,以校本化活动课程为载体,有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结合通用技术课程学习要求和我校传统特色课程,定期开展校本化技术活动和实践。如今年我校第23届科技文化节开展了技术发明创新技术讲座,发明创新技术设计、技术模型的制作与设计等活动课程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参加了省市技术创新设计大赛,工厂技术社会实践等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进一步认识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能够正确地掌握技术,使用技术,进而发展技术。此外通过学校已有的技术活动实验室,积极组建技术活动社团,如机器人搭建与设计社团,航空航天社团,现代雕刻技术与设计社团等。在社团活动竞赛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通过共同合作、交流,有效形成设计的头脑风暴,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自主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现在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目前江苏省还没有把通用技术纳入应试教育的范畴,通用技术的校本化实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会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的课程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促进通用技术课程校本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内一流的当代学术高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校本化;实践
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百年名校,我校秉承“进德修业,弘毅笃行”的校训,以“成就每一位师生的卓越追求”为引领,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在新的高度上力求办出特色,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整合已有的活动课程,加强特色基地的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以“创新人才试点学校”为契机,促进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高中生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通用技术课程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欲望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内容载体。作为江苏省一所名校,我校学生的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如何有效地教育和引导,我们一直在探索实践。从2005年实施新课程起,我校就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通用技术校本化教学,专门配备3名专职教师任教。不仅在课堂上注重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还经常进行活动指导,参加各级科技创新竞赛,指导的学生每年都有十多位获一二等奖,其中沈伟杰和张祥虎老师获“百佳创新型名师”称号。2011年起我校又以省首批14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通用技术的校本化实践,制定了学生技术创新发明的申报和评比具体细则,修订了学生技术设计作品考查的创新具体要求等多项措施,探索通用技术的校本化实施办法。利用校内外教育、文化与科技资源,与其他学科密切合作,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以“航空航天课程基地”为抓手,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解决问题。因此,通用技术的项目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小板凳、小台灯等的创新设计。借鉴北京四中的项目设计教学,我校积极探索实践校本化项目内容,2011年江苏省开始申报特色课程基地,我校并没有申报语数外等传统学科的课程基地,而是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出发申报并顺利通过了“航空航天课程基地”。航空航天技术充分体现信息、能源、材料、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多门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以“航空航天课程基地”为抓手,加强通用技术校本化项目的学习和实践,自编航空航天基础知识校本教材,聘请南航大教授进行普及性讲座。参与相关的实践教学和竞赛活动,共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航空航天科技体验馆。展览部分展出各种图片、飞行器、航天器模型,如天宫一号、神舟8号、航天飞机等;互动部分用现代互动技术和设备,提供互动的条件;体验部分包括模拟飞机驾驶,多维滚环、烟风洞、地球轨道运行模拟器、机载雷达、弹射座椅等。通过这一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工程实践技能实训为载体,以航空航天社团为抓手,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发展学生特长,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三、以“校本化技术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在现有的学习环境中,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必需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注重与学校已有的技术活动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升。学校通过多年的特色活动课程,以校本化活动课程为载体,有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结合通用技术课程学习要求和我校传统特色课程,定期开展校本化技术活动和实践。如今年我校第23届科技文化节开展了技术发明创新技术讲座,发明创新技术设计、技术模型的制作与设计等活动课程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参加了省市技术创新设计大赛,工厂技术社会实践等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进一步认识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能够正确地掌握技术,使用技术,进而发展技术。此外通过学校已有的技术活动实验室,积极组建技术活动社团,如机器人搭建与设计社团,航空航天社团,现代雕刻技术与设计社团等。在社团活动竞赛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通过共同合作、交流,有效形成设计的头脑风暴,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自主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现在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目前江苏省还没有把通用技术纳入应试教育的范畴,通用技术的校本化实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会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的课程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促进通用技术课程校本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内一流的当代学术高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