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卫生院门诊护理问題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卫生院两个阶段的门诊护理工作开展中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的45例患者护理工作实施常规管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45例护理工作实施质量优化管理,对不同阶段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病区管理规范化、护理文书书写、安全管理、护理操作技术等各指标评分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不同组别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不同组别患者在护理质量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卫生院门诊护理中常见问题为不遵医嘱情况与坠床等,而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不足,经由质量优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性。
【关键词】 卫生院;门诊护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5249(2021)02-0121-02
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患关系等均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尤其在卫生院的门诊护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卫生院的整体形象,必须要引起重视[ 1 ]。本次研究中以实施质量优化管理前后两个阶段的护理工作为观察对象,总结卫生院门诊护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质量优化管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卫生院两个阶段的门诊护理工作开展中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的45例患者护理工作实施常规管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45例护理工作实施质量优化管理。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9岁~69岁,平均年龄(48.25±5.36)岁;内科患者31例,外科患者1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0岁~69岁,平均年龄(47.62±5.59)岁;内科患者30例,外科患者15例。同时选取两个阶段的护理工作人员各15例作为护理质量观察对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组内患者诊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护理管理。
观察组:组内患者诊治期间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质量优化管理,具体如下。
(1)组建小组:小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临床护士,由护士长担任圈长,同时投票选举出一名辅导员,结合活动的核心内容设计圈名。
(2)活动内容:每周定期举行1~2次会议,每次会议保证全员参加,由记录员记录会议内容。会议内容包括总结每位护理人员表现及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出现问题,对所发现问题,所有人员进行集中讨论,并总结出解决方法。将问题与解决方法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并传达给每一位护理人员,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由圈长进行指导并监督。在确定护理效果之后,由表现最好的护理人员进行总结报告,向其它人员传授护理经验。并集体决定惩罚或奖励方案,对有相应表现的护理人员进行奖惩。
(3)调整:对于活动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总结出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对后续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进行调整,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工作中,护理人员所实施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内容主要涉及病区管理规范化、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基础护理质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分范围为0~25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统计的是不遵医嘱、跌倒、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情况。
患者满意度: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结合调查结果统计评分,依据分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等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经由对不同阶段护理工作情况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病区管理规范化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安全管理评分、护理操作技术评分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组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在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中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锐气伤,1例患者发生不遵医嘱问题;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锐气伤,1例患者出现意外拔管,2例患者出现不遵医嘱,2例患者发生坠床,两组患者在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由对患者主观评价情况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有31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也有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而对照组中仅有25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8例患者表示不满意,不同组别患者在护理质量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护理质量在现代医疗水平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护理工作开展对于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化医护关系等均存在着积极作用[ 2 ]。而当前在卫生院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控水平还有所不足,如本次调查结果所示,在护理相關不良事件统计结果中,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中,锐器伤与坠床等护理风险事件在卫生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发生率较高。基于此现状总结,门诊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基层卫生院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多数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并未经过系统化的护理专业培养,导致其在临床实践中呈现出能力不足的问题[3]。第二,基层卫生院的护理管理观念滞后,缺乏对于护理人员的必要管理以及在职后专业能力培训。第三,在多数卫生院中存在着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到护理工作开展效率[4]。
基于以上护理问题,可经由强化质量、优化管理进行处理[5]。护理管理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面临着各种护理技术难题、医患关系难题、各科室协同工作难题等。为此,此项工作对于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6]。而要做好一名护理管理者,需要必备的素质应该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个人形象等。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做到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创新、积极提升、为不断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作出努力[7]。而本次研究中,对于以品管圈为基础的质量优化管理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所谓品管圈具体是组建其品质管理圈,在某个工作范畴中,基于提升管理质量的目标,组成活动小组,经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流程实现质量改进。经由对不同阶段护理工作情况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病区管理规范化评分为(22.05±3.56)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为(21.58±3.24)分,安全管理评分为(22.45±2.15)分,护理操作技术评分为(21.26±2.38)分,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组别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结果充分证实了,经由质量优化管理的实施,促使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对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在品管圈活动实施中,圈长会不定期进行护理人员工作的检查及监督,经由对问题不断的总结,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操作能力等均得到改善。品管圈在护理质量优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此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护理人员以及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9]。经由护理人员与管理者等多方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卫生院门诊护理中常见问题为不遵医嘱情况与坠床等,而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不足,经由质量优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吴曙霞,叶津.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不良因素分析与对策[J].重庆医学,2019(A1):441-443.
[2] 肖菊秀.对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J].饮食保健,2020,7(3):123-124.
[3] 亓晓寒,王俊玲.新医改下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8,15(10):267-268.
[4] 程晓利,李翠红.66份护理电子记录书写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医药前沿.2018,8(32):259.
[5] 王连峰.新形势下基层卫生院门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健康大视野,2019,(8):276-277.
[6] 张永华,阮晓霞.关于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181-182.
[7] 李平.基层卫生院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分析[J].健康前沿,2019,28(4):63.
[8] 孙红霞,王霞.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涉及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196-197.
[9] 王玉林.浅析新农合背景下基层卫生院普外手术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家庭保健,2019,(28):288.
【关键词】 卫生院;门诊护理;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5249(2021)02-0121-02
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患关系等均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尤其在卫生院的门诊护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卫生院的整体形象,必须要引起重视[ 1 ]。本次研究中以实施质量优化管理前后两个阶段的护理工作为观察对象,总结卫生院门诊护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质量优化管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卫生院两个阶段的门诊护理工作开展中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的45例患者护理工作实施常规管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45例护理工作实施质量优化管理。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9岁~69岁,平均年龄(48.25±5.36)岁;内科患者31例,外科患者1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0岁~69岁,平均年龄(47.62±5.59)岁;内科患者30例,外科患者15例。同时选取两个阶段的护理工作人员各15例作为护理质量观察对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组内患者诊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护理管理。
观察组:组内患者诊治期间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质量优化管理,具体如下。
(1)组建小组:小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临床护士,由护士长担任圈长,同时投票选举出一名辅导员,结合活动的核心内容设计圈名。
(2)活动内容:每周定期举行1~2次会议,每次会议保证全员参加,由记录员记录会议内容。会议内容包括总结每位护理人员表现及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出现问题,对所发现问题,所有人员进行集中讨论,并总结出解决方法。将问题与解决方法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并传达给每一位护理人员,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由圈长进行指导并监督。在确定护理效果之后,由表现最好的护理人员进行总结报告,向其它人员传授护理经验。并集体决定惩罚或奖励方案,对有相应表现的护理人员进行奖惩。
(3)调整:对于活动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总结出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对后续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进行调整,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工作中,护理人员所实施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内容主要涉及病区管理规范化、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基础护理质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分范围为0~25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统计的是不遵医嘱、跌倒、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情况。
患者满意度: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结合调查结果统计评分,依据分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等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经由对不同阶段护理工作情况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病区管理规范化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安全管理评分、护理操作技术评分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组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在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中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锐气伤,1例患者发生不遵医嘱问题;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锐气伤,1例患者出现意外拔管,2例患者出现不遵医嘱,2例患者发生坠床,两组患者在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由对患者主观评价情况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有31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也有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而对照组中仅有25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8例患者表示不满意,不同组别患者在护理质量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护理质量在现代医疗水平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护理工作开展对于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化医护关系等均存在着积极作用[ 2 ]。而当前在卫生院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控水平还有所不足,如本次调查结果所示,在护理相關不良事件统计结果中,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中,锐器伤与坠床等护理风险事件在卫生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发生率较高。基于此现状总结,门诊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基层卫生院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多数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并未经过系统化的护理专业培养,导致其在临床实践中呈现出能力不足的问题[3]。第二,基层卫生院的护理管理观念滞后,缺乏对于护理人员的必要管理以及在职后专业能力培训。第三,在多数卫生院中存在着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到护理工作开展效率[4]。
基于以上护理问题,可经由强化质量、优化管理进行处理[5]。护理管理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面临着各种护理技术难题、医患关系难题、各科室协同工作难题等。为此,此项工作对于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6]。而要做好一名护理管理者,需要必备的素质应该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个人形象等。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做到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创新、积极提升、为不断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作出努力[7]。而本次研究中,对于以品管圈为基础的质量优化管理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所谓品管圈具体是组建其品质管理圈,在某个工作范畴中,基于提升管理质量的目标,组成活动小组,经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流程实现质量改进。经由对不同阶段护理工作情况的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病区管理规范化评分为(22.05±3.56)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为(21.58±3.24)分,安全管理评分为(22.45±2.15)分,护理操作技术评分为(21.26±2.38)分,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组别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结果充分证实了,经由质量优化管理的实施,促使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对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在品管圈活动实施中,圈长会不定期进行护理人员工作的检查及监督,经由对问题不断的总结,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操作能力等均得到改善。品管圈在护理质量优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此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护理人员以及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9]。经由护理人员与管理者等多方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卫生院门诊护理中常见问题为不遵医嘱情况与坠床等,而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不足,经由质量优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吴曙霞,叶津.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不良因素分析与对策[J].重庆医学,2019(A1):441-443.
[2] 肖菊秀.对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J].饮食保健,2020,7(3):123-124.
[3] 亓晓寒,王俊玲.新医改下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8,15(10):267-268.
[4] 程晓利,李翠红.66份护理电子记录书写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医药前沿.2018,8(32):259.
[5] 王连峰.新形势下基层卫生院门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健康大视野,2019,(8):276-277.
[6] 张永华,阮晓霞.关于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181-182.
[7] 李平.基层卫生院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分析[J].健康前沿,2019,28(4):63.
[8] 孙红霞,王霞.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涉及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196-197.
[9] 王玉林.浅析新农合背景下基层卫生院普外手术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家庭保健,2019,(2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