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工程论述了道路桥涵工程中涉及到的台背回填质量如何控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及具体的工程,较全面地梳理了台背回填质量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台背回填 ;质量控制; 准备阶段 ;回填材料; 挖台阶; 回填长度; 检测指标 ; 堆载预压; 沉降观测 ;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67-01
某市政道路新建工程,沿线总长为1.8km,有一座桥梁,桥梁跨径为3×10m,梁高50cm,上部结构采用10m先张法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薄壁桥台,基桩采用直径100cm钻孔灌注桩。桥梁工程施工必须带水施工,因为河流是泄洪河。沿线还有箱涵二道,规划河道宽度均为30m,采用3(孔)-9.5m(跨径)×4m(净高)的钢筋混凝土箱涵,箱涵位于交叉口范围,外侧洞口涵身及翼墙沿道路红线呈曲线形。箱体均为C30混凝土,其受力钢筋与构造钢筋均为HRB335级钢筋,外侧人行道栏杆基础采用C30混凝土结构,涵身基础垫层采用C20混凝土及碎石垫层。由于本工程全线属于软土基础,设计图纸全线软基处理为施打预应力管桩,涵洞及台背处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PTC-400(60),桩长为17m,管桩呈正方形布置,每一管桩上面是桩帽,桩帽尺寸是120mm×120mm。那么如此大型的箱涵,如何来控制好台背的回填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来进行控制。
1、准备阶段:
1.1、严格制定台背回填的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并严格审查审核,且严格按照已审核合格的方案及工艺进行施工。
1.2、落实好组织机构,台背回填要设专人管理,并要求在现场跟踪施工,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实行专业化、责任化管理。
1.3、调配好机械设备,最好选用15t的压路机,还要备有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回填压实。
1.4、桥涵台背回填前必须先将基坑内积水处理干净,清除表面浮土,沉降缝设置好后,涵身必须刷好沥青,并且做好防水处理后,才可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回填。严禁不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即进行回填施工。
1.5、台背回填应纳入监理规划中的旁站方案制度及监理旁站细则中,整个台背回填过程监理人员必须全过程旁站监理,并有做好旁站记录并留有影像资料。严禁施工队伍未通知监理人员进行旁站擅自回填施工。
2、回填材料
2.1、本工程图纸设计回填材料为石灰土,石灰的各项指标均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比如石灰只能短时间存放,不得长期存储,存放期间还必须注意覆盖,防止受潮;生石灰消解的时间应在控制在使用前7-10天,经过过筛,筛孔为10mm的石灰才能使用[1]。石灰必须完全消解,不得存有未消解的石灰块。土的使用也有要求,应做符合设计要求的击实试验,并且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2、土应预先打碎,过20mm筛孔,并且集中堆放,石灰土要在场外集中、均匀拌和,土和石灰必须按规定的配比进行掺和,掺时土的含水量要保持得当,掺和至颜色均匀一致为止,不得有土归土,灰归灰的情部出现。拌和后的混合料须满足规范要求:最大粒径大于50mm的土块及大于20mm的灰块均不得超过10%。
3、台背回填
3.1、回填必须在箱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时进行,不得在箱身混凝土强度未上来前,就急于进行回填施工,这样很容易对结构物造成质量隐患。
3.2、回填施工时必须注意两侧同时对称的施工方法,而且要注意必须两侧的标高要基本一致,如单侧回填施压或者不在同一标高上进行施压都会对结构物造成质量隐患。
3.3、台背回填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序那就是事先要挖好台阶,而且台阶宽度要有一定的要求,宜设为1m,每级台阶高度也要有标准,宜设为0.6m,台阶顶还要有内倾斜坡,可设2%,台阶也须压实。
3.4、台背回填的长度也有标准,一般路段为顺路线方向至涵身基础边缘3米,如遇路基底有较高的承载力的好路段时可以适当减少,但最小不低于2米,如遇路基底承载力较薄弱的路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5米。本工程路段基底承载力较差,属于软土基础,所以施工时要求台背填土顺路方向长度确定为5米。
3.5、特别注意灰土的回填须分层压实厚度,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可超过20cm[2]。施工前需做好标线编号,从基槽面开始起每15cm从下往上在墙身上逐条划线并编号,并要求在每条标线上标明层数、厚度,宽度、回填长度,可以在施工时控制填土的厚度,而且方便管理人员的控制验收层次、了解技术指标的达标情况。不得出现松铺厚度过大,如原本要求分20层碾压的台背,为了省时省工分10层就碾压完成。
4、回填后的检测指标
回填的灰土压实度至少要达到96%的标准,每侧每层50㎡内至少自检两点,监理的抽检频率必须按照施工单位自检频率的100%抽检,每层必须有验收资料和影像资料,并且标识明确,专业检测机构按照30%抽检或者每3层抽检一次,钻芯检测。回填完毕后,应进行弯沉检测,弯沉检测应达到设计要求。
5、堆载预压,对已经回填好的台背进行堆载预压,一般的预压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如进度允许可以相应延长预压时间。提前对箱涵台背回填处进行堆载预压处理,并对其提前施加附加荷载,使提前完成沉降,可以有效控制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
6、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设置沉降观测,即回填完成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求必须两侧均设,观测的周期:第一个月每7天观测一次,第二个月每10天观测一次,第三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从第四月起30天观测一次,直到连续三个月沉降量平均不超过5mm,此时可以确定台背沉降已经稳定。
7、台背的基础处理
台背的基础处理,台背之所以会产生沉降,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结构物的地基与回填部分地基强度明显不同,在施工中桥涵结构物的地基往往经过处理,如打管桩、钻孔灌注桩等,而台背部分的基础处理常常会忽视。本工程台背部分基础的处理与结构物基础处理是一致的,均施打管桩,所以本工程的台背不存在地基处理不当引起沉降。
8、资料方面
8.1、台背回填的资料应单独组卷归档,要求建立回填档案和影像资料,填写要及时、详细、真实,内容要齐全,不得随意涂改。
8.2、如果资料归档时需要借助计算机的功能,储存在计算机中的资料,其属性应改为“只读”,防止随意更改或未保存丢失。
9、总结
作为一名市政工程的专业监理人员,如何控制每一个工程的关键节点的质量,成了一个不断思考和摸索的永恒话题,永远做不到最好,只能在每一个工程项目中试着摸索尽到我们的最大努力做到更好。本工程项目完工后,台背回填的质量还是可以的,竣工后一年未出现明显的裂缝,所以本人回顾了整个回填工序及整个监理管理工作环节,能在工程中摸索出来,没有走弯路,也算摸索成功了。这个工程能够在台背回填的质量上不出现问题,主要还是业主的重视,能够花较大的代价使得这种软土基础上的道路工程能稳定,不发生裂缝及沉降。大的代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台背回填部分的基础使用预应力管桩与结构物能保持一致;二是能在回填施工完成后,请专业技术服务公司进行堆载预压。
还有另一方面: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也正好说明了施工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当然我们监理人员也起到了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虽然桥涵的台背回填在市政工程中处于较弱的工序环节,没有具体的规范及标准来衡量,但是在这个工程中我们恰当地借鉴了公路工程中的规范和标准,提高了这个薄弱环节的工程质量,从而让这个工程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人借鉴了这个项目的一点小小的经验,从台背回填准备阶段、回填材料、回填时控制的各项指标、回填后的检测以及施工完毕后的堆载预压、沉降观测及台背的基础处理、资料等八个方面分别详细梳理分析,希望对我们以后的工程中遇到有大型台背回填的施工项目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公路桥涵的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作者简介
毛小芳,女,1982年2月,籍贯:江苏苏州,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工程师,毕业院校:扬州大学,研究方向:市政工程监理。
[关键词]台背回填 ;质量控制; 准备阶段 ;回填材料; 挖台阶; 回填长度; 检测指标 ; 堆载预压; 沉降观测 ;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67-01
某市政道路新建工程,沿线总长为1.8km,有一座桥梁,桥梁跨径为3×10m,梁高50cm,上部结构采用10m先张法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薄壁桥台,基桩采用直径100cm钻孔灌注桩。桥梁工程施工必须带水施工,因为河流是泄洪河。沿线还有箱涵二道,规划河道宽度均为30m,采用3(孔)-9.5m(跨径)×4m(净高)的钢筋混凝土箱涵,箱涵位于交叉口范围,外侧洞口涵身及翼墙沿道路红线呈曲线形。箱体均为C30混凝土,其受力钢筋与构造钢筋均为HRB335级钢筋,外侧人行道栏杆基础采用C30混凝土结构,涵身基础垫层采用C20混凝土及碎石垫层。由于本工程全线属于软土基础,设计图纸全线软基处理为施打预应力管桩,涵洞及台背处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PTC-400(60),桩长为17m,管桩呈正方形布置,每一管桩上面是桩帽,桩帽尺寸是120mm×120mm。那么如此大型的箱涵,如何来控制好台背的回填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来进行控制。
1、准备阶段:
1.1、严格制定台背回填的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并严格审查审核,且严格按照已审核合格的方案及工艺进行施工。
1.2、落实好组织机构,台背回填要设专人管理,并要求在现场跟踪施工,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实行专业化、责任化管理。
1.3、调配好机械设备,最好选用15t的压路机,还要备有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回填压实。
1.4、桥涵台背回填前必须先将基坑内积水处理干净,清除表面浮土,沉降缝设置好后,涵身必须刷好沥青,并且做好防水处理后,才可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回填。严禁不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即进行回填施工。
1.5、台背回填应纳入监理规划中的旁站方案制度及监理旁站细则中,整个台背回填过程监理人员必须全过程旁站监理,并有做好旁站记录并留有影像资料。严禁施工队伍未通知监理人员进行旁站擅自回填施工。
2、回填材料
2.1、本工程图纸设计回填材料为石灰土,石灰的各项指标均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比如石灰只能短时间存放,不得长期存储,存放期间还必须注意覆盖,防止受潮;生石灰消解的时间应在控制在使用前7-10天,经过过筛,筛孔为10mm的石灰才能使用[1]。石灰必须完全消解,不得存有未消解的石灰块。土的使用也有要求,应做符合设计要求的击实试验,并且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2、土应预先打碎,过20mm筛孔,并且集中堆放,石灰土要在场外集中、均匀拌和,土和石灰必须按规定的配比进行掺和,掺时土的含水量要保持得当,掺和至颜色均匀一致为止,不得有土归土,灰归灰的情部出现。拌和后的混合料须满足规范要求:最大粒径大于50mm的土块及大于20mm的灰块均不得超过10%。
3、台背回填
3.1、回填必须在箱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时进行,不得在箱身混凝土强度未上来前,就急于进行回填施工,这样很容易对结构物造成质量隐患。
3.2、回填施工时必须注意两侧同时对称的施工方法,而且要注意必须两侧的标高要基本一致,如单侧回填施压或者不在同一标高上进行施压都会对结构物造成质量隐患。
3.3、台背回填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序那就是事先要挖好台阶,而且台阶宽度要有一定的要求,宜设为1m,每级台阶高度也要有标准,宜设为0.6m,台阶顶还要有内倾斜坡,可设2%,台阶也须压实。
3.4、台背回填的长度也有标准,一般路段为顺路线方向至涵身基础边缘3米,如遇路基底有较高的承载力的好路段时可以适当减少,但最小不低于2米,如遇路基底承载力较薄弱的路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5米。本工程路段基底承载力较差,属于软土基础,所以施工时要求台背填土顺路方向长度确定为5米。
3.5、特别注意灰土的回填须分层压实厚度,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可超过20cm[2]。施工前需做好标线编号,从基槽面开始起每15cm从下往上在墙身上逐条划线并编号,并要求在每条标线上标明层数、厚度,宽度、回填长度,可以在施工时控制填土的厚度,而且方便管理人员的控制验收层次、了解技术指标的达标情况。不得出现松铺厚度过大,如原本要求分20层碾压的台背,为了省时省工分10层就碾压完成。
4、回填后的检测指标
回填的灰土压实度至少要达到96%的标准,每侧每层50㎡内至少自检两点,监理的抽检频率必须按照施工单位自检频率的100%抽检,每层必须有验收资料和影像资料,并且标识明确,专业检测机构按照30%抽检或者每3层抽检一次,钻芯检测。回填完毕后,应进行弯沉检测,弯沉检测应达到设计要求。
5、堆载预压,对已经回填好的台背进行堆载预压,一般的预压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如进度允许可以相应延长预压时间。提前对箱涵台背回填处进行堆载预压处理,并对其提前施加附加荷载,使提前完成沉降,可以有效控制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
6、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设置沉降观测,即回填完成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求必须两侧均设,观测的周期:第一个月每7天观测一次,第二个月每10天观测一次,第三个月每15天观测一次,从第四月起30天观测一次,直到连续三个月沉降量平均不超过5mm,此时可以确定台背沉降已经稳定。
7、台背的基础处理
台背的基础处理,台背之所以会产生沉降,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结构物的地基与回填部分地基强度明显不同,在施工中桥涵结构物的地基往往经过处理,如打管桩、钻孔灌注桩等,而台背部分的基础处理常常会忽视。本工程台背部分基础的处理与结构物基础处理是一致的,均施打管桩,所以本工程的台背不存在地基处理不当引起沉降。
8、资料方面
8.1、台背回填的资料应单独组卷归档,要求建立回填档案和影像资料,填写要及时、详细、真实,内容要齐全,不得随意涂改。
8.2、如果资料归档时需要借助计算机的功能,储存在计算机中的资料,其属性应改为“只读”,防止随意更改或未保存丢失。
9、总结
作为一名市政工程的专业监理人员,如何控制每一个工程的关键节点的质量,成了一个不断思考和摸索的永恒话题,永远做不到最好,只能在每一个工程项目中试着摸索尽到我们的最大努力做到更好。本工程项目完工后,台背回填的质量还是可以的,竣工后一年未出现明显的裂缝,所以本人回顾了整个回填工序及整个监理管理工作环节,能在工程中摸索出来,没有走弯路,也算摸索成功了。这个工程能够在台背回填的质量上不出现问题,主要还是业主的重视,能够花较大的代价使得这种软土基础上的道路工程能稳定,不发生裂缝及沉降。大的代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台背回填部分的基础使用预应力管桩与结构物能保持一致;二是能在回填施工完成后,请专业技术服务公司进行堆载预压。
还有另一方面: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也正好说明了施工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当然我们监理人员也起到了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虽然桥涵的台背回填在市政工程中处于较弱的工序环节,没有具体的规范及标准来衡量,但是在这个工程中我们恰当地借鉴了公路工程中的规范和标准,提高了这个薄弱环节的工程质量,从而让这个工程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人借鉴了这个项目的一点小小的经验,从台背回填准备阶段、回填材料、回填时控制的各项指标、回填后的检测以及施工完毕后的堆载预压、沉降观测及台背的基础处理、资料等八个方面分别详细梳理分析,希望对我们以后的工程中遇到有大型台背回填的施工项目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公路桥涵的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作者简介
毛小芳,女,1982年2月,籍贯:江苏苏州,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工程师,毕业院校:扬州大学,研究方向:市政工程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