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地位失衡、形式单调、内容偏颇、深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互动氛围;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促进生生互动;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深层互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问题 策略
“师生互动”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要想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习、思考、讨论、探究,发挥聪明才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互动起来。然而,由于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还远远不够,以及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多敬畏恐惧,少坦荡平等
虽然我们经历了各种课改实验,同时也催生出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在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落实很不到位。加上长久以来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学生仍扮演着传统角色,课堂教学只是老师一个人在按环节进行授课,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说,心中的疑惑在心里,教师也缺乏知识的反馈。
二、多师生问答,少生生交流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而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学生间的交往互动则严重缺乏。而事实上,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可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
师生互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与学生交换情感,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
四、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则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这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要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就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和任务,要重新认识教师中的任务和角色,并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互动氛围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语文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我们要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使学生从容投入到师生互动中来。
(二)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促进生生互动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策略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它可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做一蹴即就的答复和验证。例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当教师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时,就如把学生投掷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之间只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加强彼此沟通交流,才能得出答案。
(三)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而动全身”之现象,感情上也容易发生沟通。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让学生把它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交流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和信息,发生互动,增加互动内容。例如在教学《柳叶儿》一文时,我不但要求学生搜集咏柳的诗句,进行知识互动,还要求学生搜集我们今天吃的野菜、树叶的种类,并说说今天吃野菜、树叶和作者那时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明白了今天我们吃的野菜、树叶,大多是美味的、绿色的、健康的,是为了健康休闲,这和作者儿时为了填饱肚子有本质的不同,从而加深了对“苦涩”的理解,也产生了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情感体验。
(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深层互动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窗》这一课,在探讨靠窗的和不靠窗的两位病人的人物形象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不靠窗的病人“自私冷漠,心灵丑恶”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认为不靠窗的病人也是热爱生活热爱美的,当靠窗的病友为他讲述窗外的一切时,他觉得是一种享受。如果不是因为想看到窗外的美景,他也不会想要占据靠窗的那张床位。”我及时肯定了他的看法,并进而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讨论更加热烈了,发言更加积极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大家明白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美是以别人的生命作为代价,那就不是美,而是丑了。迸发着创新火花的互动才是深层次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总之,我们应摒弃那些低效的、形式化的师生互动,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师生互动的实效性,这既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问题 策略
“师生互动”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要想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习、思考、讨论、探究,发挥聪明才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互动起来。然而,由于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还远远不够,以及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多敬畏恐惧,少坦荡平等
虽然我们经历了各种课改实验,同时也催生出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在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落实很不到位。加上长久以来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学生仍扮演着传统角色,课堂教学只是老师一个人在按环节进行授课,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说,心中的疑惑在心里,教师也缺乏知识的反馈。
二、多师生问答,少生生交流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而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学生间的交往互动则严重缺乏。而事实上,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可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
师生互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与学生交换情感,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
四、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则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这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要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就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和任务,要重新认识教师中的任务和角色,并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互动氛围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语文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我们要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使学生从容投入到师生互动中来。
(二)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促进生生互动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策略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它可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做一蹴即就的答复和验证。例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当教师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时,就如把学生投掷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之间只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加强彼此沟通交流,才能得出答案。
(三)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而动全身”之现象,感情上也容易发生沟通。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外,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让学生把它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交流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和信息,发生互动,增加互动内容。例如在教学《柳叶儿》一文时,我不但要求学生搜集咏柳的诗句,进行知识互动,还要求学生搜集我们今天吃的野菜、树叶的种类,并说说今天吃野菜、树叶和作者那时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明白了今天我们吃的野菜、树叶,大多是美味的、绿色的、健康的,是为了健康休闲,这和作者儿时为了填饱肚子有本质的不同,从而加深了对“苦涩”的理解,也产生了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情感体验。
(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深层互动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窗》这一课,在探讨靠窗的和不靠窗的两位病人的人物形象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不靠窗的病人“自私冷漠,心灵丑恶”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认为不靠窗的病人也是热爱生活热爱美的,当靠窗的病友为他讲述窗外的一切时,他觉得是一种享受。如果不是因为想看到窗外的美景,他也不会想要占据靠窗的那张床位。”我及时肯定了他的看法,并进而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讨论更加热烈了,发言更加积极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大家明白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美是以别人的生命作为代价,那就不是美,而是丑了。迸发着创新火花的互动才是深层次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总之,我们应摒弃那些低效的、形式化的师生互动,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师生互动的实效性,这既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