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颁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从制造业发展环境与规划背景、战略方针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作出详细的阐述。最重要的在于创新的重要性、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以及三步走的实现方略。
  一、中国制造2025
  (一)提出背景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此外,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建设制造强国,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内需潜力得以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二)基本方针
  创新驱动: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完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制造业生命线,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作为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人才为本:把人才作为根本,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制造与新的管理会计理念
  新的市场理念。在传统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據。而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互联网+的观念,将传统的交易市场向互联网市场延伸,同时树立电商理念。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
  新的企业整体理念。为适应当代客观经济环境,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当前我国推行 “一路一带”国家战略,使中国制造走出去,只有整体或联合的形势参与国际竞争,才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外部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和国际竞争内耗。
  三、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
  成本管理方面: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因此,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新的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用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代替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不全面。21 世纪管理的中心课题是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评估,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现实的管理会计决策离不开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但还要综合考虑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比如,在知识经济中,企业投资方案的评价应侧重以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及各项技术的提高为标准,而不是仅仅注重短期可以节约多少资金等等。
  中国制造 2025,将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影响企业后续的生存与发展,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企业管理者更应该重视财务管理活动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时俱进,创新理念与拓展思维,才能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其他文献
以上海闵浦大桥中跨桥面安装为例,对双层钢桁架结构斜拉桥桥面梁施工工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因地制宜地采取大量创新施工工艺,解决了场地条件限制多、通航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