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青年被抛出劳动力市场的速度让人害怕。国际劳工组织撰写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预测,2012年全球将有7480万年龄在15~24岁的青年没有工作,这一数字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12.7%。
青年失业大爆炸
2011年,全球范围内有640万年轻人因为劳动力市场形势不佳,而选择放弃找工作或延长学业。如果将这一数字考虑进来,2011年的全球青年失业率实际为13.6%。这些因就业前景不好而继续求学的年轻人最终进入劳动力市场,将给就业形势带来进一步压力,最早要到2016年,全球青年失业率才会有所降低。
受2011年政局动荡影响,北非有超过1/4的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比2010年上升5%。西亚地区青年失业率为26.5%。在欧洲中部和东南部,2011年青年失业率略降至17.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青年失业率同样小幅回落至14.3%。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青年失业率为11.5%。东南亚和环太平洋地区的青年失业率为13.5%。(图1)
报告认定:“即使在最具经济活力的东亚地区,青年失业率依然是成熟群体失业率的2.8倍。”
持续十年收入受损
在最近一期《财政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刊物)中,哈南·摩西(Hanan Morsy)写道: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在失业率增幅方面,青年较年纪稍长者要高得多。(表1)
听上去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意大利在过去40年里忍受着高达30%的青年失业率;西班牙则是32%。
曼哈顿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安娜·罗思说:“这一代人面临的问题是,经济没能为他们创造足够就业岗位,与人们懒惰与否无关。”因为,较之成熟群体的失业率,青年失业率往往对经济周期更为敏感。
在经济危机中开始求职会给人带来长期的、负面的后果。因为,在未来工作机会增多的时候,雇主们可能会跳过今天的失业者,从下一批刚刚毕业的新鲜面孔中挑人。这使得在经济衰退期间毕业的学生,将忍受持续十年的收入损失。
耶鲁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莉莎(Lisa B. Kahn)的研究显示,在美国,对于一个白人男性大学生来说,毕业时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他的起步工资将降低6%~7%。
不过,青年失业的伤痕效应在法国就不像在英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那么持久。在法国,这些“不幸”在经济萧条中完成学业的青年,常常做兼职和临时工。因此,在三年之内就能赶上那些“幸运”的青年。(图2)
例外的德国
尽管德国青年失业率也比之前要高,但也只刚刚过了8%。德国人在教育和就业间有非常好的协作关系,包括其学徒计划在内的协作,收效显著。
在德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比整体失业率高2~3个百分点的范围内,而在法国或西班牙,青年失业率通常都是整体失业率的2~3倍。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德国拥有相对低的青年失业率的根本原因在于,雇主和青年群体对该国职业培训体系几十年来的坚持。1969年,德国就开始对其教育领域进行全面检讨,之后施行的学徒计划(Duales Ausbildungs system),也就是双重培训系统(混合了读书和实践经验),为其维持较低的青年失业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今,美国、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基于这一系统的政策。但各国不断攀升的青年失业率表明,要复制这一模式并不容易。
让市场创造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政府应向聘用年轻人的企业提供税收等优惠刺激,同时为帮助年轻人创业设立“企业家项目”。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部执行主管萨拉萨尔·希里纳奇斯认为:“青年就业危机可以化解,但前提是决策者必须把‘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当成头等大事,且增加对小企业、私有行业的投资。”
国际劳动研究所所长雷蒙德·托里斯认为,目前,各国主要精力仍用于平息金融市场危机。发达国家尤为如此。大家争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财政困难以及如何帮助银行方面,而并未检讨银行在引发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负面作用。更糟糕的是,各方缺乏恢复经济的远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削减社会保护资金以及劳工权利。这对于经济和就业增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相对于金融目标,就业目标被冷落在第二梯队。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创造就业岗位并提高收入的解决办法很快就将无法奏效了,因为劳动力市场的排异性正在固化,社会不满与日俱增。如想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除了让市场创造就业外别无他途。
(文章选自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 Jetty chong 译)
青年失业大爆炸
2011年,全球范围内有640万年轻人因为劳动力市场形势不佳,而选择放弃找工作或延长学业。如果将这一数字考虑进来,2011年的全球青年失业率实际为13.6%。这些因就业前景不好而继续求学的年轻人最终进入劳动力市场,将给就业形势带来进一步压力,最早要到2016年,全球青年失业率才会有所降低。
受2011年政局动荡影响,北非有超过1/4的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比2010年上升5%。西亚地区青年失业率为26.5%。在欧洲中部和东南部,2011年青年失业率略降至17.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青年失业率同样小幅回落至14.3%。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青年失业率为11.5%。东南亚和环太平洋地区的青年失业率为13.5%。(图1)
报告认定:“即使在最具经济活力的东亚地区,青年失业率依然是成熟群体失业率的2.8倍。”
持续十年收入受损
在最近一期《财政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刊物)中,哈南·摩西(Hanan Morsy)写道: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在失业率增幅方面,青年较年纪稍长者要高得多。(表1)
听上去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意大利在过去40年里忍受着高达30%的青年失业率;西班牙则是32%。
曼哈顿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安娜·罗思说:“这一代人面临的问题是,经济没能为他们创造足够就业岗位,与人们懒惰与否无关。”因为,较之成熟群体的失业率,青年失业率往往对经济周期更为敏感。
在经济危机中开始求职会给人带来长期的、负面的后果。因为,在未来工作机会增多的时候,雇主们可能会跳过今天的失业者,从下一批刚刚毕业的新鲜面孔中挑人。这使得在经济衰退期间毕业的学生,将忍受持续十年的收入损失。
耶鲁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莉莎(Lisa B. Kahn)的研究显示,在美国,对于一个白人男性大学生来说,毕业时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他的起步工资将降低6%~7%。
不过,青年失业的伤痕效应在法国就不像在英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那么持久。在法国,这些“不幸”在经济萧条中完成学业的青年,常常做兼职和临时工。因此,在三年之内就能赶上那些“幸运”的青年。(图2)
例外的德国
尽管德国青年失业率也比之前要高,但也只刚刚过了8%。德国人在教育和就业间有非常好的协作关系,包括其学徒计划在内的协作,收效显著。
在德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比整体失业率高2~3个百分点的范围内,而在法国或西班牙,青年失业率通常都是整体失业率的2~3倍。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德国拥有相对低的青年失业率的根本原因在于,雇主和青年群体对该国职业培训体系几十年来的坚持。1969年,德国就开始对其教育领域进行全面检讨,之后施行的学徒计划(Duales Ausbildungs system),也就是双重培训系统(混合了读书和实践经验),为其维持较低的青年失业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今,美国、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基于这一系统的政策。但各国不断攀升的青年失业率表明,要复制这一模式并不容易。
让市场创造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政府应向聘用年轻人的企业提供税收等优惠刺激,同时为帮助年轻人创业设立“企业家项目”。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部执行主管萨拉萨尔·希里纳奇斯认为:“青年就业危机可以化解,但前提是决策者必须把‘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当成头等大事,且增加对小企业、私有行业的投资。”
国际劳动研究所所长雷蒙德·托里斯认为,目前,各国主要精力仍用于平息金融市场危机。发达国家尤为如此。大家争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财政困难以及如何帮助银行方面,而并未检讨银行在引发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负面作用。更糟糕的是,各方缺乏恢复经济的远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削减社会保护资金以及劳工权利。这对于经济和就业增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相对于金融目标,就业目标被冷落在第二梯队。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创造就业岗位并提高收入的解决办法很快就将无法奏效了,因为劳动力市场的排异性正在固化,社会不满与日俱增。如想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除了让市场创造就业外别无他途。
(文章选自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 Jetty chong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