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需要设计,人生需要规划, 设计、试错,你的人生可以有多个选择。
小时候,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长大想干什么”。“我想当科学家”“我想研究计算机”……诸如此类的回答,被听到的人们夸耀,竖起大拇指。而其他“离经叛道”的回答,往往被自己的家长认为脸上无光。
从我们出生起,就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这些问题常常让人焦头烂额,小时候,是家长替你做选择,但是,当你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一定的社会视野,你会说“我的的人生我做主”。
可是,就在这时,焦虑和迷茫也随之而来。事实上,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不过逆来顺受罢了。
看见别人在考口译中级,你低头思考,要不要报个口语班。
看见别人考教师资格证,你也想考,可是你现在并没有从事教育行业。
看见别人考了律师执业资格证,你在想,要不我也学一下,万一有用。
……
其实,人生是需要规划的,道路是需要设计的。虽然老话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你还是要充分利用每一种可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
斯坦福大学就有这样一门课程,为了让学生们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
课程创始人是跨界设计师
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开设的人生设计课是斯坦福大学近几年极受欢迎的课程。
这门课的创始人不是职业规划师,而是两名跨界的设计师—前苹果公司员工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比尔曾经为早期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设计出耐用的铰链(即屏幕与键盘连接的转轴),戴夫则研发了苹果电脑的第一款鼠标。
两人经常受邀为硅谷的创意天才们讲解设计理念,却发现自己的理念只能帮助人们做出最有创意的产品,而无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于是他们决定,把设计思维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来。
人生需要设计心态
“人生设计”是把设计思维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一种方式,课程的目标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发现自己未来想做什 么?。”
博内特教授和伊万斯教授认为,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规划。正如设计师不会一味“思考”未来而是主动去创造未来一样,你需要利用设计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集中精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大胆尝试,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时候,你有什么目标?”这个问题在人生设计课里被重新定义为:“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最有能量?”当初心从“名词”转换为“动词”,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真正关切的东西。
人生设计课认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今天最受欢迎的10种工作中,有6种在10年前甚至都不存在。一个基于过去想象的初心,需要用人生設计的思维重新定义,才不至于做出刻舟求剑的行为。
人生设计不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向而是拥有多个选择
那么,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最投入、最有能量、最快乐呢?不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而是拥有很多个选择。
职业生涯里有一个很大的难题—什么是自己最适合的方向?如何找到这个方向?如何确定它是“最适合”的?
每个选项都有缺陷:赚钱多的时间少,时间充裕的发展慢,发展快的自己又不太喜 欢……
过去,职业咨询师会问你:你在当前的人生阶段最需要什么?
人生设计的思路是—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可能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设计课会逼你进行头脑风暴,想出至少10个选择,不管靠谱不靠谱—因为一个好点子来自很多点子,输入决定输出。
试错,是进入巅峰人生状态的低成本方 式
真正好的人生状态是:我发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且决定从某个选择开始先试试看。
不要“做出决定,坚定推进”,而是“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
当你在犹豫是否要去大城市生活,犹豫是否要离开北上广,犹豫是否应该换个行业时,你最常听到的解决方法是—认真做调查,访谈很多人,做很多测试并得出结论,列出决策平衡单,最后做出一个最好的决定,然后坚持下去。
人生设计课则提供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思路:当你没有真的推进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困难。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是进行AB测试,而最聪明的人生设计方法,是做一个“AB人生原型”,然后开始小范围试错。
比如说你可以请假去大城市或者老家试着找找工作,看看有什么机会,会遇到什么样的老板。在你想去的行业和领域中结识一些业内人士,听他们聊聊自己真实的工作,看看自己是否感到兴奋;研究几个小领域,看看自己是否喜欢钻研;尝试写作、线上分享,或者主动运营一项小业务,观察大家是否有不错的反馈?
这些尝试的确会占用你的部分时间成本,但是成本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也就是3天假期能够搞定的事。相比在焦虑、犹豫中来回摇摆的心力交瘁,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快乐、有趣、效率更高的事情。而且,你在尝试中学到的东西,也会迭代到未来的新选项中去。
小时候,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长大想干什么”。“我想当科学家”“我想研究计算机”……诸如此类的回答,被听到的人们夸耀,竖起大拇指。而其他“离经叛道”的回答,往往被自己的家长认为脸上无光。
从我们出生起,就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这些问题常常让人焦头烂额,小时候,是家长替你做选择,但是,当你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一定的社会视野,你会说“我的的人生我做主”。
可是,就在这时,焦虑和迷茫也随之而来。事实上,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不过逆来顺受罢了。
看见别人在考口译中级,你低头思考,要不要报个口语班。
看见别人考教师资格证,你也想考,可是你现在并没有从事教育行业。
看见别人考了律师执业资格证,你在想,要不我也学一下,万一有用。
……
其实,人生是需要规划的,道路是需要设计的。虽然老话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你还是要充分利用每一种可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
斯坦福大学就有这样一门课程,为了让学生们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
课程创始人是跨界设计师
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开设的人生设计课是斯坦福大学近几年极受欢迎的课程。
这门课的创始人不是职业规划师,而是两名跨界的设计师—前苹果公司员工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比尔曾经为早期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设计出耐用的铰链(即屏幕与键盘连接的转轴),戴夫则研发了苹果电脑的第一款鼠标。
两人经常受邀为硅谷的创意天才们讲解设计理念,却发现自己的理念只能帮助人们做出最有创意的产品,而无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于是他们决定,把设计思维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来。
人生需要设计心态
“人生设计”是把设计思维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一种方式,课程的目标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发现自己未来想做什 么?。”
博内特教授和伊万斯教授认为,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规划。正如设计师不会一味“思考”未来而是主动去创造未来一样,你需要利用设计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集中精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大胆尝试,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时候,你有什么目标?”这个问题在人生设计课里被重新定义为:“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最有能量?”当初心从“名词”转换为“动词”,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真正关切的东西。
人生设计课认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今天最受欢迎的10种工作中,有6种在10年前甚至都不存在。一个基于过去想象的初心,需要用人生設计的思维重新定义,才不至于做出刻舟求剑的行为。
人生设计不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向而是拥有多个选择
那么,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最投入、最有能量、最快乐呢?不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而是拥有很多个选择。
职业生涯里有一个很大的难题—什么是自己最适合的方向?如何找到这个方向?如何确定它是“最适合”的?
每个选项都有缺陷:赚钱多的时间少,时间充裕的发展慢,发展快的自己又不太喜 欢……
过去,职业咨询师会问你:你在当前的人生阶段最需要什么?
人生设计的思路是—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可能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设计课会逼你进行头脑风暴,想出至少10个选择,不管靠谱不靠谱—因为一个好点子来自很多点子,输入决定输出。
试错,是进入巅峰人生状态的低成本方 式
真正好的人生状态是:我发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且决定从某个选择开始先试试看。
不要“做出决定,坚定推进”,而是“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
当你在犹豫是否要去大城市生活,犹豫是否要离开北上广,犹豫是否应该换个行业时,你最常听到的解决方法是—认真做调查,访谈很多人,做很多测试并得出结论,列出决策平衡单,最后做出一个最好的决定,然后坚持下去。
人生设计课则提供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思路:当你没有真的推进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困难。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是进行AB测试,而最聪明的人生设计方法,是做一个“AB人生原型”,然后开始小范围试错。
比如说你可以请假去大城市或者老家试着找找工作,看看有什么机会,会遇到什么样的老板。在你想去的行业和领域中结识一些业内人士,听他们聊聊自己真实的工作,看看自己是否感到兴奋;研究几个小领域,看看自己是否喜欢钻研;尝试写作、线上分享,或者主动运营一项小业务,观察大家是否有不错的反馈?
这些尝试的确会占用你的部分时间成本,但是成本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也就是3天假期能够搞定的事。相比在焦虑、犹豫中来回摇摆的心力交瘁,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快乐、有趣、效率更高的事情。而且,你在尝试中学到的东西,也会迭代到未来的新选项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