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性瘫痪是以妊娠到新生儿期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以中枢性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常伴有癫痫、语言障碍、智能障碍、感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等的中枢性疾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对脑瘫学生的康复就是运用各种积极手段,使他们的残存功能和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达到一个预期的、客观的、可能实现的康复目标后重返家庭、重返社会。康复评定是对患者的功能状况和潜在能力的判断,也是对患者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脑瘫学生康复目标的制定离不开康复评定,通过评定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身体情况、运动功能以及异常的运动障碍,为脑瘫的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更为学生的早日康复提供帮助。康复过程中反复多次的评定,也为不断了解治疗和训练的效果,修改训练计划,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一、我校对脑瘫学生进行康复评定的目的
我校每学年为脑瘫学生进行三次完整的康复评定,时间分别是每年的9月、次年的1月、6月。内容包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以及肢体功能三大方面。其中,粗大动作具体包括姿势控制能力、姿势转换能力、移动能力以及简单运动技能四项;精细动作具体包括抓放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简单劳作技能三项;肢体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徒手肌力、平衡、协调以及步行功能六项。通过对脑瘫学生进行康复评定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障碍情况,了解障碍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以及障碍对学生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参与所造成的影响。
2. 为脑瘫学生康复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根据评定结果,分析阻碍学生重返社会和重返家庭的具体因素,如关节活动受限、肌张力低下或平衡、运动协调功能障碍等,可更好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康复目标。
3. 为制定训练方案提供依据。根据评定结果,可以选择适当手法以促进学生功能的恢复,或考虑如何进行代偿、研究应用轮椅、支架、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进行补救以增进功能和能力的具体方法。
4. 可以通过评定判断出不同训练方法的效果。脑瘫学生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比较它们的疗效差别,必须要用客观、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5. 可以帮助判断学生预后情况。根据评定结果,可了解学生预后的康复方向,以使制定的康复计划更合理。同时,对预后情况的判断,也可给学生及其家长一定的心理准备,避免因高估或低估学生的情况而造成的心理损伤。如轻度脑瘫患儿症状轻微,日后不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有严重运动功能障碍者,常伴有语言、智力障碍,治疗困难,日后很难独立生活,必须终生被人照顾。
二、我校对脑瘫学生实施的康复评定方法
我校脑瘫学生的康复评定由康复评定小组共同完成,小组成员各自分管一部分评定内容,采用交谈、观察、填表、检测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测评,包括:
1. 通过交谈和与学生及家长的直接接触,了解学生功能障碍出现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发展过程以及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全身状况、障碍部位以及静止与运动时的肢体状态来了解学生大致的障碍特征。
3.对于一些共性的内容通过填表的方式迅速收集多样本多方面的资料。
4.采用统一的标准化量表对学生的具体能力进行量化,以方便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
三、我校对脑瘫学生康复评定的具体实践
我校康复评定的实施参照目前普遍采用的SOAP法,即通过交谈和表格取得主观资料S(subjective data),通过观察和具体功能测试取得客观资料O(objective data),之后对主观和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评定结果A(assessment),最后制定康复计划P(plan)。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们会通过询问和填表格的方式,如脑瘫学生登记,从学生及家长那里收集学生的基本情况、相关病史、手术或其他疾病情况、服用的药物、心理精神状况、康复训练情况以及学生家庭大致情况等主观材料,作为掌握学生基本能力和情况、禁忌事项等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由在校康复师和医院驻校医生通过观察和具体的量表测试得出学生某项活动或功能的实际能力数据,详细记录相对比较真实和科学的学生障碍程度及得分等级,如步态、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等。明确学生的身体形态、姿势和残存功能,了解学生有无脱位、有无畸形、瘫痪类别以及异常姿势、代偿现象等,作为掌握学生具体障碍等级及残存功能等级的客观资料。
接着,将收集的学生主观和客观资料进行科学的总结分析,多次评估后再将多次评定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学生进步和退步的项目及其原因,针对每位学生撰写评估报告,具体列举其优势和不足,得出学生的需要,并给出相应的训练建议。
最后,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选定训练手段及目标调整四个部分。
1. 长期目标的制定
长期目标代表在康复训练结束时所期望的功能活动水平,以下肢功能为例,下肢主要的功能是两侧的步行运动,可根据辅助器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
I. 不能步行:可分为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三种目标;
II. 能坐轮椅,自己驱动;
III. 在平行杠内起立,步行;
IV. 用助行器步行,分为辅助和完全独立两种情况;
V. 无助行器步行,分为辅助和完全独立两种情况。
2. 短期目标的制定
将一个长期目标分成许多小的组成部分,包含多项技能,短期目标就是反映这些技能的完成情况,通常是在训练的1~4周内可能解决的问题,具体也需要根据康复训练的不同阶段和取得的成效来进行调整。
3. 训练手段的选定
在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评定后,对学生的障碍情况有了一定的掌握,并对学生的需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制定确实可行的康复目标。其次,安排适当的训练强度,选择为达到康复目标所需的治疗手段,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缓解学生障碍程度,提高肢体功能,最终向长期目标迈进。
4. 目标的调整
按照制定的康复计划对学生实施训练后,依据训练情况定期给学生做阶段性训练总结,再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调整短期训练目标,使制定的目标更能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四、我校康复评定的几点思考
我校针对脑瘫学生需求,不仅配备了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全程参与、跟踪每位学生的整个康复过程,还采用“医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由专业医生定期驻校指导,对学生的康复评定与训练情况进行具体实施与指导,评定的内容几乎涵盖学生的所有功能,因此,我校的康复评定工作是比较完善和具体的,评定时采用的国际标准化量表,也能保证评估的数据更为科学和实用,也能够切实满足我校脑瘫学生康复的需要。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一些问题,如在学生基本资料收集方面,存在家长不肯配合的情况。有些家长根本不愿意让别人多了解自己家庭的情况和学生的既往史,认为泄露了自己的隐私,对孩子也不好,会让孩子感到更加的自卑。虽然学校一再重申资料仅作为参考,绝不会外泄,也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上,建议他们正视自己面临的情况,并积极面对,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完全接受和配合。
康复评定是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重要方式,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评定结果制定的康复计划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其残存功能、重返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我校对脑瘫学生进行康复评定的目的
我校每学年为脑瘫学生进行三次完整的康复评定,时间分别是每年的9月、次年的1月、6月。内容包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以及肢体功能三大方面。其中,粗大动作具体包括姿势控制能力、姿势转换能力、移动能力以及简单运动技能四项;精细动作具体包括抓放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简单劳作技能三项;肢体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徒手肌力、平衡、协调以及步行功能六项。通过对脑瘫学生进行康复评定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障碍情况,了解障碍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以及障碍对学生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参与所造成的影响。
2. 为脑瘫学生康复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根据评定结果,分析阻碍学生重返社会和重返家庭的具体因素,如关节活动受限、肌张力低下或平衡、运动协调功能障碍等,可更好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康复目标。
3. 为制定训练方案提供依据。根据评定结果,可以选择适当手法以促进学生功能的恢复,或考虑如何进行代偿、研究应用轮椅、支架、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进行补救以增进功能和能力的具体方法。
4. 可以通过评定判断出不同训练方法的效果。脑瘫学生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比较它们的疗效差别,必须要用客观、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5. 可以帮助判断学生预后情况。根据评定结果,可了解学生预后的康复方向,以使制定的康复计划更合理。同时,对预后情况的判断,也可给学生及其家长一定的心理准备,避免因高估或低估学生的情况而造成的心理损伤。如轻度脑瘫患儿症状轻微,日后不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有严重运动功能障碍者,常伴有语言、智力障碍,治疗困难,日后很难独立生活,必须终生被人照顾。
二、我校对脑瘫学生实施的康复评定方法
我校脑瘫学生的康复评定由康复评定小组共同完成,小组成员各自分管一部分评定内容,采用交谈、观察、填表、检测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测评,包括:
1. 通过交谈和与学生及家长的直接接触,了解学生功能障碍出现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发展过程以及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全身状况、障碍部位以及静止与运动时的肢体状态来了解学生大致的障碍特征。
3.对于一些共性的内容通过填表的方式迅速收集多样本多方面的资料。
4.采用统一的标准化量表对学生的具体能力进行量化,以方便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
三、我校对脑瘫学生康复评定的具体实践
我校康复评定的实施参照目前普遍采用的SOAP法,即通过交谈和表格取得主观资料S(subjective data),通过观察和具体功能测试取得客观资料O(objective data),之后对主观和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评定结果A(assessment),最后制定康复计划P(plan)。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们会通过询问和填表格的方式,如脑瘫学生登记,从学生及家长那里收集学生的基本情况、相关病史、手术或其他疾病情况、服用的药物、心理精神状况、康复训练情况以及学生家庭大致情况等主观材料,作为掌握学生基本能力和情况、禁忌事项等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由在校康复师和医院驻校医生通过观察和具体的量表测试得出学生某项活动或功能的实际能力数据,详细记录相对比较真实和科学的学生障碍程度及得分等级,如步态、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等。明确学生的身体形态、姿势和残存功能,了解学生有无脱位、有无畸形、瘫痪类别以及异常姿势、代偿现象等,作为掌握学生具体障碍等级及残存功能等级的客观资料。
接着,将收集的学生主观和客观资料进行科学的总结分析,多次评估后再将多次评定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学生进步和退步的项目及其原因,针对每位学生撰写评估报告,具体列举其优势和不足,得出学生的需要,并给出相应的训练建议。
最后,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选定训练手段及目标调整四个部分。
1. 长期目标的制定
长期目标代表在康复训练结束时所期望的功能活动水平,以下肢功能为例,下肢主要的功能是两侧的步行运动,可根据辅助器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
I. 不能步行:可分为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三种目标;
II. 能坐轮椅,自己驱动;
III. 在平行杠内起立,步行;
IV. 用助行器步行,分为辅助和完全独立两种情况;
V. 无助行器步行,分为辅助和完全独立两种情况。
2. 短期目标的制定
将一个长期目标分成许多小的组成部分,包含多项技能,短期目标就是反映这些技能的完成情况,通常是在训练的1~4周内可能解决的问题,具体也需要根据康复训练的不同阶段和取得的成效来进行调整。
3. 训练手段的选定
在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评定后,对学生的障碍情况有了一定的掌握,并对学生的需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制定确实可行的康复目标。其次,安排适当的训练强度,选择为达到康复目标所需的治疗手段,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缓解学生障碍程度,提高肢体功能,最终向长期目标迈进。
4. 目标的调整
按照制定的康复计划对学生实施训练后,依据训练情况定期给学生做阶段性训练总结,再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调整短期训练目标,使制定的目标更能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四、我校康复评定的几点思考
我校针对脑瘫学生需求,不仅配备了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全程参与、跟踪每位学生的整个康复过程,还采用“医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由专业医生定期驻校指导,对学生的康复评定与训练情况进行具体实施与指导,评定的内容几乎涵盖学生的所有功能,因此,我校的康复评定工作是比较完善和具体的,评定时采用的国际标准化量表,也能保证评估的数据更为科学和实用,也能够切实满足我校脑瘫学生康复的需要。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一些问题,如在学生基本资料收集方面,存在家长不肯配合的情况。有些家长根本不愿意让别人多了解自己家庭的情况和学生的既往史,认为泄露了自己的隐私,对孩子也不好,会让孩子感到更加的自卑。虽然学校一再重申资料仅作为参考,绝不会外泄,也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上,建议他们正视自己面临的情况,并积极面对,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完全接受和配合。
康复评定是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重要方式,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评定结果制定的康复计划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其残存功能、重返社会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