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开展林地经济开发利用试验和栽培技术总结推广应用。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做好试验和总结,建设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基地,如:林下栽培食用菌、中药材、林地养蛙等。加大对林区资源的开发力度,向绿色食品、野生药材等多方面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科技林改 成果经验 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6-0100-01
1、目前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是巩固林改成果、发展林地经济的迫切需要
该地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呈“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理特征,是全省重点林区,也是林改的重点地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2.67 万hm2,占全市的75.81%,活立木总蓄积6 350 万m3,森林覆盖率68.9%,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2008年初,59.67 万hm2的集体林进行了林改,于2009年10月基本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原来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森林资源确权给农户,进一步确定了林业的经营主体地位,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让农民真正拥有了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地经济开发权和森林资源处置权。
2、科技巩固林改成果的经验
2.1 政府重视,科学引导林改后林地经济发展
市政府在林改后第一个春季的3月份就召开了“市发展林地经济专家论证会”,来自全国各地药材市场的经销商等20多位专家、学者,对我市发展林地经济项目选择、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认真研讨,为发展我市林地经济出谋划策,专家们站在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建设的理论高度,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见地的建议,论证了实现林地经济高效快速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优势,给林农吃了定心丸。
2.2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林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和技术,直接、广泛地组织广大林农采用先进技术,发展林业生产。市林业科研所、林业科技推广站,县、乡林业推广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不断提高科技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在政府组织下,落实责任,认真开展咨询、培训、指导、答疑工作,真正形成完整、高效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做好县乡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安置工作,防止第一线科技人员流失。稳住现有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示范体系,而且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充实力量。解决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開展工作,为林业生产建设作出贡献。
2.3 加大科技对林地经济开发利用的支撑力度
2.3.1 推广大果杂交榛子丰产技术,巩固林改成果
市地处山区,有几十万亩天然榛林及林区荒山需要提高和改造,同时拥有大量的退耕坡地和低产果园,适合发展大果榛园的土地资源充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将更多地投入林地经济经营活动,发展大果杂交榛子产业,对巩固林改成果,发挥了巨大作用。
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科研课题“榛子新品种选育研究”、“杂交榛子引种及推广应用技术研究”、“抗寒大果杂交榛子新品种选育研究”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在试验过程中,得到了林农的认同,目前全市推广应用面积达800hm2,农民从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几年来,科研人员为农民举办技术讲座20余次,培训农民达3 000多人次,为全市及省内外大果杂交榛子产业发展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
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扶持的县海浪乡大果榛子栽培示范户侯建军林改后在4669m2荒山上栽培大果杂交榛子700余株,保存结果榛树500株,2007 年产果500kg,以50元/kg 出售,收入2.5 万元,每667m2仅果实收入3 500 元。繁育榛苗1万株,收入8万元,两项总计收入10.5 万元,平均每667m2收入1.5万元。林改后县乡北大林村南梁小组的林农在一个山坳的陡坡上栽植4hm2大果杂交榛子,成苗2 000多株,2008 年产榛果500kg,2008 年出售榛果和榛苗收入达到20余万元。这一杂交榛建园的成功,为山地发展杂交榛子产业树立了样板。
2.4 加强实用技术总结与宣传工作
市林业局山区开发办公室、林业技术推广站、市林业产业协会,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林地经济开发利用典型经验,进行拉练观摩,编撰成册,先后编制了《林地经济材料汇编》、《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理论研究和典型宣传年文稿选编》等专著,及时向林农发放。这对林地经济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几点建议
3.1 进一步加深认识,强化科技在巩固林改成果中的作用
市依靠科技支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林改后林地经济发展,对巩固和发展林改成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认同。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科技将不断创造新的产业、新的市场、新的生活、新的文化。众多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者、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高效的成果转移与价值实现体系将支撑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创造条件,使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中发挥巨大作用,要把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中,与各要素融合在一起,使各要素的性能和水平得到提高,并对各要素起到组合、调控作用,维系和推动生产力系统有效运转。科学技术发展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为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并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高度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许多新的产业部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
3.2 继续巩固和拓宽科技服务渠道
巩固林业科技部门与广大林农之间已搭建的便捷、稳定、双向交流的服务桥梁,为林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坚持电话热线、网络咨询、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技术下乡,鼓励科技人员与农户搞联营、技术承包。兴办经济实体,结合林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到“林、科、教一体化”,对林农进行一技一训,使林业科技成果进入千家万户。既服务了林农,又搞活了自身,积极探索自身发展的路子。
3.3 加强成果转化工作
据了解,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而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是65%。科研成果只有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才有价值。对全市林业生产实际承担的科研课题通过成果鉴定后有很多是“课题结束,成果入库”,既是科技人员辛勤劳动心血结晶的浪费,也是国家大量资金投入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生产的需求。促进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推进林农致富的有效途径,市林科所通过鉴定的刺龙牙繁育技术成果已为省内外林农增收数千万元,近年来推广的野生榛子恳复技术创产值近亿元。
①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政府应加大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降低转化风险。
②林业科技成果必须从源头抓起。拟立项的科研项目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保证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③广泛收集信息。省内外许多林业科研成果对我市林改后的林业生产有直接作用和实用价值,对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进行推广。
3.4 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要加快林木良种引进和开发工作,引进一批在遗传基础、综合性状、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生态适应性强的林木新品种,同时,要积极推广本地区已有的林木良种,如红松、落叶松、乔松、平欧杂交榛品种、板栗等,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大力推广红松、核桃楸果材林栽培技术,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以及推广应用氨基酸液肥、保水剂等高科技产品,改善造林技术措施,提高造林绿化效果。
4、结束语
文章介绍了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依靠科技发展林地经济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林改后如何加大政府的科学引导和科技支撑力度的必要性,从完善科技服务,推广实用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林改后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科技林改 成果经验 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6-0100-01
1、目前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是巩固林改成果、发展林地经济的迫切需要
该地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呈“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理特征,是全省重点林区,也是林改的重点地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2.67 万hm2,占全市的75.81%,活立木总蓄积6 350 万m3,森林覆盖率68.9%,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2008年初,59.67 万hm2的集体林进行了林改,于2009年10月基本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原来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森林资源确权给农户,进一步确定了林业的经营主体地位,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让农民真正拥有了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地经济开发权和森林资源处置权。
2、科技巩固林改成果的经验
2.1 政府重视,科学引导林改后林地经济发展
市政府在林改后第一个春季的3月份就召开了“市发展林地经济专家论证会”,来自全国各地药材市场的经销商等20多位专家、学者,对我市发展林地经济项目选择、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认真研讨,为发展我市林地经济出谋划策,专家们站在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建设的理论高度,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见地的建议,论证了实现林地经济高效快速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优势,给林农吃了定心丸。
2.2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林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和技术,直接、广泛地组织广大林农采用先进技术,发展林业生产。市林业科研所、林业科技推广站,县、乡林业推广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不断提高科技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在政府组织下,落实责任,认真开展咨询、培训、指导、答疑工作,真正形成完整、高效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做好县乡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安置工作,防止第一线科技人员流失。稳住现有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示范体系,而且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充实力量。解决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開展工作,为林业生产建设作出贡献。
2.3 加大科技对林地经济开发利用的支撑力度
2.3.1 推广大果杂交榛子丰产技术,巩固林改成果
市地处山区,有几十万亩天然榛林及林区荒山需要提高和改造,同时拥有大量的退耕坡地和低产果园,适合发展大果榛园的土地资源充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将更多地投入林地经济经营活动,发展大果杂交榛子产业,对巩固林改成果,发挥了巨大作用。
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科研课题“榛子新品种选育研究”、“杂交榛子引种及推广应用技术研究”、“抗寒大果杂交榛子新品种选育研究”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在试验过程中,得到了林农的认同,目前全市推广应用面积达800hm2,农民从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几年来,科研人员为农民举办技术讲座20余次,培训农民达3 000多人次,为全市及省内外大果杂交榛子产业发展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
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扶持的县海浪乡大果榛子栽培示范户侯建军林改后在4669m2荒山上栽培大果杂交榛子700余株,保存结果榛树500株,2007 年产果500kg,以50元/kg 出售,收入2.5 万元,每667m2仅果实收入3 500 元。繁育榛苗1万株,收入8万元,两项总计收入10.5 万元,平均每667m2收入1.5万元。林改后县乡北大林村南梁小组的林农在一个山坳的陡坡上栽植4hm2大果杂交榛子,成苗2 000多株,2008 年产榛果500kg,2008 年出售榛果和榛苗收入达到20余万元。这一杂交榛建园的成功,为山地发展杂交榛子产业树立了样板。
2.4 加强实用技术总结与宣传工作
市林业局山区开发办公室、林业技术推广站、市林业产业协会,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林地经济开发利用典型经验,进行拉练观摩,编撰成册,先后编制了《林地经济材料汇编》、《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理论研究和典型宣传年文稿选编》等专著,及时向林农发放。这对林地经济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几点建议
3.1 进一步加深认识,强化科技在巩固林改成果中的作用
市依靠科技支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林改后林地经济发展,对巩固和发展林改成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认同。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科技将不断创造新的产业、新的市场、新的生活、新的文化。众多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者、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高效的成果转移与价值实现体系将支撑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创造条件,使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中发挥巨大作用,要把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中,与各要素融合在一起,使各要素的性能和水平得到提高,并对各要素起到组合、调控作用,维系和推动生产力系统有效运转。科学技术发展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为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并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高度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许多新的产业部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
3.2 继续巩固和拓宽科技服务渠道
巩固林业科技部门与广大林农之间已搭建的便捷、稳定、双向交流的服务桥梁,为林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坚持电话热线、网络咨询、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技术下乡,鼓励科技人员与农户搞联营、技术承包。兴办经济实体,结合林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到“林、科、教一体化”,对林农进行一技一训,使林业科技成果进入千家万户。既服务了林农,又搞活了自身,积极探索自身发展的路子。
3.3 加强成果转化工作
据了解,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而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是65%。科研成果只有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才有价值。对全市林业生产实际承担的科研课题通过成果鉴定后有很多是“课题结束,成果入库”,既是科技人员辛勤劳动心血结晶的浪费,也是国家大量资金投入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生产的需求。促进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推进林农致富的有效途径,市林科所通过鉴定的刺龙牙繁育技术成果已为省内外林农增收数千万元,近年来推广的野生榛子恳复技术创产值近亿元。
①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政府应加大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降低转化风险。
②林业科技成果必须从源头抓起。拟立项的科研项目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保证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③广泛收集信息。省内外许多林业科研成果对我市林改后的林业生产有直接作用和实用价值,对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进行推广。
3.4 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要加快林木良种引进和开发工作,引进一批在遗传基础、综合性状、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生态适应性强的林木新品种,同时,要积极推广本地区已有的林木良种,如红松、落叶松、乔松、平欧杂交榛品种、板栗等,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大力推广红松、核桃楸果材林栽培技术,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以及推广应用氨基酸液肥、保水剂等高科技产品,改善造林技术措施,提高造林绿化效果。
4、结束语
文章介绍了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依靠科技发展林地经济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林改后如何加大政府的科学引导和科技支撑力度的必要性,从完善科技服务,推广实用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林改后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的途径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