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探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实例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通过合作学习激发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其学习心理压力等问题。
【关键词】合作 物理 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理念,物理新教材中也频频出现与小组学习相关的教学环节,诸如“评估与交流”、“讨论与交流”以及小组实验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学习中往往欠缺合作气氛,所谓“合作学习”
也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好。如果我们从发展的眼光看合作学习,可以看到它越来越多的好处。如果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将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以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构建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不是在任何教学条件下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不同的学习任务,降低学习难度,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解决学生想知道但又不能独立完成的工作。学生一旦体验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学习困难,能经历独立学习不能经历的过程,这些正面的体验将促进学习兴趣的增长。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抓住时机——最好的时机是学生最想与人交流、最需要向外部力量寻求帮助的时候。
例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的一节教学中模仿帕斯卡的裂桶实验,学生会想:这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但又不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这时教师提出我们也可以试一试的,不过要给小组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在瓶子上刻划一些浅槽,槽的深浅对实验有影响吗?2、管子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3、怎样保证瓶塞与瓶口之间的密封?这些问题都需要合作完成。
完成了这个实验,学生的情绪高涨,很自然地理解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有时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利用合作学习对效果也很好。如探究摩擦力的方向时,遇到与A物体相接触的物体运动时研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如皮带轮上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这时学生往往认为与皮带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教师提出:物体A为什么跟着皮带一起运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认为物体受到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相反,才知道是与皮带运动方向相同。这样的合作能调动集体的智慧,使每个同学都不仅能参与,还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享受到合作的愉快,学习的兴趣自然而来了。
二、教学内容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或必须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太过于简单的问题无需合作:太难、太复杂的问题学生又无从入手,只能让问题停留在表面。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反而造成时间的浪费,从而降低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所选的内容要注意可行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了电路的组成以后,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一次制作小型台灯大赛,要求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款式新颖,同时可使用。显然单独制作比较困难,既要考虑到电池的固定、款式的设计,又要进行亮度可调、平稳放置等。最后经过小组合作制作完成后,拿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出优秀作品,颁发学校级的优秀制作奖,并把它放在学校实验室作永久纪念。你想,被评上的小组,他们会多么自豪啊!
又如学到滑轮组知识后,让小组设计一个利用2节3号干电池作电源的小电动机作拉力,通过滑轮组拖动一个大木箱的实验,要求绳长不超过1米:制作好后在学校的技能节上一展风采,通过对比哪一组同学制作的仪器拖动的木箱最重者为胜。这时学生来劲了,最常见的是找多个滑轮组进行,因为绳长有限,滑轮不能多,最后获胜者是既用上了滑轮组又用上省力杠杆的一组。还如,学习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放手让学生制作一电磁铁,也可拿到学校技能节上表演吸铁的重量。通过这样的合作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价值,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其知道学习物理知识的妙处所在,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步步高涨,越来越浓。
三、掌握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是稳定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在团队之中自然得到发展,因此,有必要把合作学习的技能作为经验教给学生。如:讨论前,小组成员要独立思考,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倾听,然后再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里面包括:小组长怎样组织学习,其他同学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的观点,如何获取他人的信息,如何注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等等。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说在做,而成绩落后的学生没有表现机会的现象。教师要鼓励成绩落后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与发言,还要及时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合作学习讨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反馈学习的信息,尤其要及时表扬学困生的发言,并做出有效的指导。
总结,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但不好操作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及学情需要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为出发点,切实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 物理 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理念,物理新教材中也频频出现与小组学习相关的教学环节,诸如“评估与交流”、“讨论与交流”以及小组实验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学习中往往欠缺合作气氛,所谓“合作学习”
也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好。如果我们从发展的眼光看合作学习,可以看到它越来越多的好处。如果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将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以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构建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不是在任何教学条件下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不同的学习任务,降低学习难度,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解决学生想知道但又不能独立完成的工作。学生一旦体验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学习困难,能经历独立学习不能经历的过程,这些正面的体验将促进学习兴趣的增长。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抓住时机——最好的时机是学生最想与人交流、最需要向外部力量寻求帮助的时候。
例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的一节教学中模仿帕斯卡的裂桶实验,学生会想:这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但又不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这时教师提出我们也可以试一试的,不过要给小组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在瓶子上刻划一些浅槽,槽的深浅对实验有影响吗?2、管子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3、怎样保证瓶塞与瓶口之间的密封?这些问题都需要合作完成。
完成了这个实验,学生的情绪高涨,很自然地理解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有时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利用合作学习对效果也很好。如探究摩擦力的方向时,遇到与A物体相接触的物体运动时研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如皮带轮上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这时学生往往认为与皮带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教师提出:物体A为什么跟着皮带一起运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认为物体受到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相反,才知道是与皮带运动方向相同。这样的合作能调动集体的智慧,使每个同学都不仅能参与,还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享受到合作的愉快,学习的兴趣自然而来了。
二、教学内容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或必须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太过于简单的问题无需合作:太难、太复杂的问题学生又无从入手,只能让问题停留在表面。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反而造成时间的浪费,从而降低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所选的内容要注意可行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了电路的组成以后,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一次制作小型台灯大赛,要求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款式新颖,同时可使用。显然单独制作比较困难,既要考虑到电池的固定、款式的设计,又要进行亮度可调、平稳放置等。最后经过小组合作制作完成后,拿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出优秀作品,颁发学校级的优秀制作奖,并把它放在学校实验室作永久纪念。你想,被评上的小组,他们会多么自豪啊!
又如学到滑轮组知识后,让小组设计一个利用2节3号干电池作电源的小电动机作拉力,通过滑轮组拖动一个大木箱的实验,要求绳长不超过1米:制作好后在学校的技能节上一展风采,通过对比哪一组同学制作的仪器拖动的木箱最重者为胜。这时学生来劲了,最常见的是找多个滑轮组进行,因为绳长有限,滑轮不能多,最后获胜者是既用上了滑轮组又用上省力杠杆的一组。还如,学习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放手让学生制作一电磁铁,也可拿到学校技能节上表演吸铁的重量。通过这样的合作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价值,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其知道学习物理知识的妙处所在,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步步高涨,越来越浓。
三、掌握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是稳定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在团队之中自然得到发展,因此,有必要把合作学习的技能作为经验教给学生。如:讨论前,小组成员要独立思考,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倾听,然后再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里面包括:小组长怎样组织学习,其他同学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的观点,如何获取他人的信息,如何注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等等。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说在做,而成绩落后的学生没有表现机会的现象。教师要鼓励成绩落后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与发言,还要及时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合作学习讨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反馈学习的信息,尤其要及时表扬学困生的发言,并做出有效的指导。
总结,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但不好操作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及学情需要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为出发点,切实提升物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