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关于“老”的尊称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371236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我因事走进某报社一个编辑室,部主任看见我来了,很高兴地对坐在一旁那位年轻的女编辑说:“你毕业后来报社,不是老打听庄电一吗?你看看这是谁?这就是庄电一老师!”这位女编辑立即站起来,惊喜地问:“你真是庄电一?我在兰州大学上学时,看到教材里有对你的介绍呢。”部主任半开玩笑地说:“年轻人不懂规矩。庄电一也是你能叫的?要叫老师。”我连忙说:“名字就是供人叫的嘛,没关系,怎么叫都行。”
  我真的不在乎别人怎样称呼我。对别人的所有称呼,基本都能欣然接受,也不会因此而有情绪波动,既不会恼怒,也不会欣喜。
  自踏入社会、特别是到记者站工作以来,别人叫得最多的还是姓名,除此之外,称呼小庄、老庄、庄记者、庄站长、庄老师、庄教授、庄先生、“名记”“ 大记者”“庄大记者”的都有,也有以“叔”“伯”“爷”来称呼我的。除此之外,还有大得吓人的“头衔”,我不好意思说出口,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幾两,所在保持清醒的头脑。近几年,也许是因为上了些年纪,居然不止一次被人称为“庄老”。
  对有些称呼,我能坦然接受,也不做任何反应;对有些称呼,我愧不敢当,当即做出回应。对与事实不符的称呼和介绍,我也会立即纠正。特别是在公开场合介绍我时,常有过誉之词,我总是当即“叫停”并表示否定。我也常常被人称作“名记”,每到此时,我常常会半开玩笑地调侃:“两个字可不能简化啊,那会产生歧义的!前面那个字(名)不能加,后面那个字(者)不要省。”
  对“庄老”这样的称呼,我也不能“照单全收”,因为我知道,可在姓氏之后加上“老”的人并不多,我承受不起,也不能以“老”自居,所以,我马上表示:“还是叫‘老庄’吧,我还没有那么老呢。”对“老庄”这个称呼,我最愿意接受,也常常自我解嘲:“有一个人叫‘老庄’:‘老’也离不开‘装’,好像总在装模作样,让人看不清真面目,那就是我。”
  当别人称呼我“庄老师”时,我总要回应说:“不要叫‘老师’,就叫‘老庄’。”或“叫‘老庄’就可以了。”因为我始终牢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古训,也从不敢以老师自居,即使是在自己教过的学生面前,我也不端老师的架子。有一次,一位市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见面就叫我老师,自称是我的学生,搞得我莫名其妙。这位副主任一脸严肃地告诉我:他在自治区党校听过我的课,所以应该叫我老师。我不敢“妄自尊大”,当即否定了他的说法:“如果只听一次课就叫老师,那老师岂不是太多了?”后来,我发现,老师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称呼,并没有尊你为师的意思,见人就叫老师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不让人误以为“矫情”,就不再做出“纠正”了。对一些有些年岁的人,如果不称“老师”,也不易找出更合适的称呼。如果非要“更正”,岂不是让人为难,那就由他去吧,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不必较真。
  当然,我有时也会因别人的称呼而感到尴尬。比如,年轻时,就被称作“老庄”,到了一把年纪了,还被称为“小庄”,有些比我年龄小很多的人称我为“小庄”,有些年龄比我大很多的人反而称我为“老庄”,总感觉有点别扭。有一次,一位比我年长很多的同行居然让其身旁的孙子对时年不到四十岁的我叫爷爷。后来一想,他这样引导他的孙子也有道理:如果让他的孙子叫我叔叔, 岂不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当然,还有一些官运亨通、年轻气盛的新贵,以对新闻从业人员惯有的歧视和偏见对我,不仅使用异样的称呼,语气中充满着傲慢,而我都毫不计较。在我看来,如何称呼,那是别人的事,也是别人的自由,如果不是与事实有出入需要订正的话,那就顺其自然吧。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在意别人称呼、过度计较别人称呼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对一些称呼的不满也是暴露无遗的:“叫我阿姨?我有那么老吗?”“什么眼神啊?我比你还老吗?”“简直是没大没小!你怎么能这样叫我?”“什么东西,你也配这样跟我说话?”“我还没有结婚呢,能这样称呼我?”“不要乱叫,要叫我的职务!”“怎么还叫处长啊?人家现在是局长了!”仅仅因为不当的称呼,闹得很不愉快、甚至影响正常相处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在此,特别想说一句:不过是个称呼而已,不必太在意、不必太较真。有时,真的需要淡化称呼中的感情“色彩”,不要因这种“色彩”影响自己的情绪。如果太在意、太计较,那么就会自寻烦恼、自讨没趣。年轻人要明智一点,老年人也要豁达一点:“休争闲气,日有平西”嘛!
其他文献
该文论述了一种新型液体燃料--奥里油的油品特性和在台卧式炉燃烧特性,试验表明,从燃烧角度,奥里油完全可以替代目前应用的其它液体燃料。
奥里油是一种含乳化液较多的新油种,作者对该油种在供热燃油锅炉上替代重油燃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可行性研究,通过粗略计算得出其节能效果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布票,也称“棉布购买证”“购布票”“购布证”,其自1953年开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门印发,是国内供城乡人口购买布匹或布制品的一种票证。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代,百姓过冬需要预备布匹和布制品,这时就要用到布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  布票是购物的凭证,本身不含价值,但随着它退出历史舞台,其收藏价值却逐年提升。目前国
期刊
父母的爱情犹如一出戏,演绎着酸甜苦辣。无论风里雨里,无论青丝白发,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他们都手挽手心贴心。  20世纪60年代初,父亲家一贫如洗,只好辍学在家。母亲和父亲登记结婚后,建议父亲重返学校,而19岁的母亲随我大舅去了鞍钢上班,月工资50元。母亲每月从牙缝里节省下来30元,寄给父亲做生活费。后来,母亲放弃鞍钢转正的机会,回老家与父亲完婚。我长大后曾问母亲,您继续上班,让父亲去东北,不就两全
期刊
会议
出差多日刚回家,妻子就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跟你商量个事,你必须全力支持和帮助.”我打趣道,难道开公司不成?妻子一笑:“还真让你说对了,跟开公司沾点边,小区门口那个我们常
期刊
在“清风老年”杯廉政主题征文活动中,我们市老干部文友会几位老同志开了一次座谈会,与会老人们的一席话,让笔者颇有感触.rn他们说,虽离退休,仍要清正廉洁,事事处处不能为自
期刊
在固体推进剂粉体组份中添加化学组份国内外均已采用,该添加剂具有防静电、防结块性能。作者用物理方法控制和消除推进剂组份在加料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方面,取得了与化学包覆方法
早就听说“北有神农架,南有神农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40公里处太行山南麓的神农山,有闻名遐迩的“华夏三绝”:一绝美人猴,二绝白松岭,三绝白皮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