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择业受挫心理的正确应对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lx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择业挫折对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直接的影响,面对择业不利,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面临的挑战,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 受挫心理 应对
  
  大学生的择业是在交织着多种冲突与障碍的状态下进行的。要缓解冲突,解除障碍,就必须从个人與社会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自我调节与完善,努力使自身的愿望与社会需要相互协调,达到和谐,以保持自已的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在择业时给自己的一个定位
  
  大学生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那怎样判断一个工作是否最适合自己呢?怎样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呢?一般我们在对毕业生来讲“适合”时应从四个方面考虑,即你适合的行业、职业、企业、上司这四个方面。对学生来讲我们最主要选择的还是一个社会的职业。在“适合”的问题上我们要分两方面来谈,一个是你自己更加愿意做什么,有潜力做什么,第二个是社会更希望你做什么。我们现在面临更直接的问题是社会更希望你的专业和学校帮你定位,但是我们自己更应该用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帮自己定位。所以我觉得影响在“适合”方面要把两方面结合起来,一个人要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在哪方面更有潜力,另外也要看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工作。我们可以先给自己定一个位,定了位以后再进去看是不是这个职位真的适合自己。
  
  二、大学生择业应避免产生自负心理
  
  大学生择业自负心理的具体表现为:择业时,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骄傲自大,认为“我有知识你就得用我”,相信自己不会找不到工作,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把自己的学历、知识作为资本,认为如果到某个单位求职就是“屈辱”,“赏脸”;面试时,夸夸其谈,海阔天空,常常挑剔攀比,提出过分的要求,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使用人单位难以接受;择业失败时,缺乏自知之明,不进行自我批评,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全是用人单位的错。看到别人签约时,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对社会、学校和他人都可能怀有不满情绪。大学生择业时应该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但如果过分自信,就会导致产生自负心理。择业自负的群体一般为名牌高校毕业生、热门专业毕业生和优秀毕业生等。择业自负,容易使毕业生产生错误的择业观念,心理定位偏高,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择业自负会扭曲毕业生的才华,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失去择业机遇,择业自负会影响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择业自负会挫伤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引发思想情绪的波动和心理失衡,让毕业生沉浸在牢骚,不满、冲动的心理痛苦之中,有时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出现比较严重的择业自卑心理。
  
  三、择业挫折的理解与反应
  
  引起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首先,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形势。多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就业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但随着招生规模和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必将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难免遇到曲折和艰辛,这时大学生难免出现择业挫折。其次,毕业生政策有着严肃性和权威性,分配政策的执行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的步骤,如果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就业指导或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政策缺乏了解,我行我素,这难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再次,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不正之风还有一定的市场,往往出现好差学生分配上的“错位”现象,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信心动摇,导致价值观、择业观上出现了嬗变,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中的挫折问题。从主观因素上来讲,首先,一个人择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固然是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如果自身知识储备量少,能力不突出,综合素质不高,这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间发生冲突,自然在择业中受挫。当然,在择业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择业技能和技巧运用不得当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其次,不少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观念不更新,确定就业期望值偏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困惑,产生消极情绪。再次,择业动机冲突引起择业挫折。大学生择业时有时面临二个甚至二个以上的用人单位提供选择,二者都是一心向往的单位,“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出现了难以取舍的冲突,即双趋冲突。有时又面临两个不大满意的用人单位,自己又无法回避,出现“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即双避冲突。其实,大学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心理冲突不尽然,还有更复杂的趋避冲突、双趋避冲突等等。
  
  四、择业挫折的应对
  
  1.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的特点
   (1)理性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知识储备较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思维理性化色彩较浓,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大学生在应对择业挫折过程中往往有理性成分。
  (2)多样性。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往往不局限于某一种,而具有多样性特征,应对方式方法以自我控制、认知超脱、补偿、转移、潜抑、奋进等较为多见,这正是大学生特殊群体综合素质的体现。
  (3)封闭化。大学生在应对挫折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往往重于自身的力量而忽视社会的支持作用。
  
  2.如何有效应对择业挫折
  (1)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大学生初次就业,难免遇到一些挫折,这是正常的。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它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对择业挫折所持的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2)积极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个体是否能经得起挫折打击。挫折承受力较强者,往往挫折反应较轻,受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者,则容易受挫折的消极影响,甚至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当,可以减轻情绪上的痛苦,从而提高择业中的挫折承受力,为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们提倡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升华、认同、补偿、幽默等。当然,不论何种方式都要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如何来准确把握,适时适度地运用。
  (3)强化社会支持意识,克服封闭性应对。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多采用封闭式应对方式,而较少寻找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有关,这可能与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具有不可公开性有关。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等等。在同样的就业挫折情景下,社会支持较多的大学生,受到的挫折伤害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速度快。社会支持是择业过程中有效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又一有力武器。
  (4)正确评价自我,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是一个容易幻想的青年群体,大学伊始就有优越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毕业时,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高,定位的就业期望值就过高,脱离了实际,超越了现实的就业条件,所以容易产生或加重挫折感。大学生之所以有时应对效率不佳,与他们建立的就业期望值不合理不无关系。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充分体现发展事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使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做到自身条件与社会现实、个人要求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司荣婷.大学生求职挫折的心理辅导[J].中国民康医学
其他文献
采用实时测量光学二次谐波产生(SHG)和吸收光谱的方法时芪类有机分子DANS(4’-N,N-dimethylamino-nitrostilbene)及一种新合成的经氰基团修饰的有机分子CNDS(α’-cyano-4’-nitro-4-N,N-dim
时间是准确度高、应用广的基本物理量,卫星导航系统(包括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高精度时间频率应用的典型范例。时间频率传递是时间频率体系的桥梁,随着我国时间频率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生物科学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且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阶段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不断增高,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长时间居世界首位,并预计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1].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通过对贵州西南部黔西断陷区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36个煤层煤样的灰分、硫分、灰成分及21种潜在毒害微量元素进行的分析测试及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Cr,U与煤中灰分成明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mmunohistochemistrystaining,IHCS)技术是用已知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相应抗原或抗体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 ,经组织化学反应 ,使标记于特异性
摘 要: 笔者粗略介绍认定因果关系中的事实认识错误问题,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具体事实认识错误,第二部分:抽象认识错误,第三部分:事实认识错误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关键词: 犯罪故意;事前故意;事实认识错误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3-0257-01  作者简介: 杨欢(1990-),女,满族,河北承德人,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
在社会不断发展及其动漫专业所独具特色的背景下,创意思维对学生将来的职业适应及其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是创意思维培养的主阵地。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分别从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