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俗语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很多诗歌、俗语与中学历史课本内容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和树立远大的志向。
关键词:诗歌;俗语;激发兴趣;思想教育;减轻负担;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37-02
诗歌、俗语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不少诗歌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俗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多诗歌和俗语可与中学历史课本内容密切相连。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就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总结,内容客观实在、神圣、严肃。这就决定了历史课本的文学色彩比较淡薄。加之大量记忆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易生倦怠情绪。教学中适时加入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和俗语,就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例如毛泽东诗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到长城非好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又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等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引用,就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身心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讲到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时,引用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写的赞扬彭德怀的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就能够使学生们对彭德怀元帅为革命赴汤蹈火的精神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讲到1945年国共签订“双十协定”后,美国马歇尔大使来华“调停”内战时,我引用了当时老百姓讽刺马歇尔的俗语:“马歇尔,胡扯蛋,一边帮打一边劝。驾着飞机满天转,又调停,又下蛋(即向解放区扔炸弹)。你的原形已早现,别在中国装洋蒜。”短短几句话,就把美国大使明调停、暗助战的丑恶嘴脸揭露的淋漓尽致。而且语言诙谐,使学生身心感到轻松。
在学习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坚持三年最困难的游击战争这一内容时,我节选陈毅的《赣南游击词》引导学生阅读:“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诗人以乐观主义笔调,描绘了当时极为艰难的战争生活,“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等诗句就像一幅幅电影画面一样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浮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有一首义和团揭帖是这样说的:“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在讲到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奋起反抗的教学内容时,这段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话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除教灭洋”保卫国家的爱国壮举,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藐视敌人、敢于同其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对于学生是一种深刻的感染和激励。
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红军在艰苦的行程中所具有的那种乐观主义精神。我给学生朗诵了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后宣传员写的快板诗:“各位同志笑呵呵,过去不远要上坡。上了坡,下了坡,还有五里不算多。”还有过雪山时的快板诗:“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看白军,已抓瞎,金沙江边学狗爬,——没办法。蒋介石,回去吧,送来的礼物全收下,——多谢啦!”并把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述,引导学生感受七十多年前那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与气势磅礴的长征,充分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有些诗歌本身就是“诗化”的历史,由于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易记易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在讲完红军长征这一内容后,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对这一震惊中外的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只用短短五十六个字,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艰苦卓绝的长征路,数不清的险山恶水,在毛泽东等革命家眼中,只不过是“细浪、泥丸”,对冰封千里的大雪山“喜爱有加”。通过这首诗,学生们既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比较轻松地记住了红军长征途中艰难过草地、急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知识点。
在学习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时,我引用了东北人民的歌谣:“高梁叶子青又黄,九月十八日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它描述日本占领东北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严重影响,描绘了令人激愤的场面。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个个义愤填膺,心中不由地涌起一股按捺不住的义愤填膺的感觉。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一个典型事件。教学这一内容引入了周恩来的愤然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短短四句话,道出了事变的地点和性质,使学生为国民党的罪恶行径义愤的同时,也记住了它的性质和地点。
四、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在讲到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朗读毛泽东1925年离开湖南前往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时所写的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阙着重写景。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看:“鱼翔浅底。”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立体的辽阔万里的壮丽景象。读过之后,心中自然荡起一股冲天的豪情壮志。
但毛泽东想得更远,面对此情此景,他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思虑万千。此时的毛泽东,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平民夜校,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为革命积极奔波。这一系列活动正是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具体写照。也正是由于具有了这种“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和胸怀祖国壮丽河山的开阔胸襟,才能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肩挑改变祖国悲惨命运的重担!这样把词、史结合,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历史知识,更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开阔的胸襟,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总之,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很多跟历史课本内容相关的诗歌、俗语。它们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在课堂中巧妙安排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韩立鹏】
关键词:诗歌;俗语;激发兴趣;思想教育;减轻负担;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37-02
诗歌、俗语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不少诗歌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俗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多诗歌和俗语可与中学历史课本内容密切相连。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就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总结,内容客观实在、神圣、严肃。这就决定了历史课本的文学色彩比较淡薄。加之大量记忆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易生倦怠情绪。教学中适时加入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和俗语,就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例如毛泽东诗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到长城非好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又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等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引用,就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身心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讲到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时,引用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写的赞扬彭德怀的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就能够使学生们对彭德怀元帅为革命赴汤蹈火的精神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讲到1945年国共签订“双十协定”后,美国马歇尔大使来华“调停”内战时,我引用了当时老百姓讽刺马歇尔的俗语:“马歇尔,胡扯蛋,一边帮打一边劝。驾着飞机满天转,又调停,又下蛋(即向解放区扔炸弹)。你的原形已早现,别在中国装洋蒜。”短短几句话,就把美国大使明调停、暗助战的丑恶嘴脸揭露的淋漓尽致。而且语言诙谐,使学生身心感到轻松。
在学习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坚持三年最困难的游击战争这一内容时,我节选陈毅的《赣南游击词》引导学生阅读:“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诗人以乐观主义笔调,描绘了当时极为艰难的战争生活,“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等诗句就像一幅幅电影画面一样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浮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有一首义和团揭帖是这样说的:“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在讲到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奋起反抗的教学内容时,这段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话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除教灭洋”保卫国家的爱国壮举,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藐视敌人、敢于同其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对于学生是一种深刻的感染和激励。
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红军在艰苦的行程中所具有的那种乐观主义精神。我给学生朗诵了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后宣传员写的快板诗:“各位同志笑呵呵,过去不远要上坡。上了坡,下了坡,还有五里不算多。”还有过雪山时的快板诗:“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看白军,已抓瞎,金沙江边学狗爬,——没办法。蒋介石,回去吧,送来的礼物全收下,——多谢啦!”并把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述,引导学生感受七十多年前那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与气势磅礴的长征,充分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有些诗歌本身就是“诗化”的历史,由于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易记易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在讲完红军长征这一内容后,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对这一震惊中外的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只用短短五十六个字,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艰苦卓绝的长征路,数不清的险山恶水,在毛泽东等革命家眼中,只不过是“细浪、泥丸”,对冰封千里的大雪山“喜爱有加”。通过这首诗,学生们既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比较轻松地记住了红军长征途中艰难过草地、急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知识点。
在学习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时,我引用了东北人民的歌谣:“高梁叶子青又黄,九月十八日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它描述日本占领东北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严重影响,描绘了令人激愤的场面。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个个义愤填膺,心中不由地涌起一股按捺不住的义愤填膺的感觉。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一个典型事件。教学这一内容引入了周恩来的愤然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短短四句话,道出了事变的地点和性质,使学生为国民党的罪恶行径义愤的同时,也记住了它的性质和地点。
四、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在讲到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朗读毛泽东1925年离开湖南前往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时所写的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阙着重写景。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看:“鱼翔浅底。”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立体的辽阔万里的壮丽景象。读过之后,心中自然荡起一股冲天的豪情壮志。
但毛泽东想得更远,面对此情此景,他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思虑万千。此时的毛泽东,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平民夜校,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为革命积极奔波。这一系列活动正是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具体写照。也正是由于具有了这种“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和胸怀祖国壮丽河山的开阔胸襟,才能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肩挑改变祖国悲惨命运的重担!这样把词、史结合,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历史知识,更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开阔的胸襟,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总之,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很多跟历史课本内容相关的诗歌、俗语。它们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在课堂中巧妙安排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韩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