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诸子百家各相争鸣。我这辈多数人学习孔孟之精髓于高中时代,先有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令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贯穿人生。再者,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平时代应多为他人着想。
我父亲是80年代的工人,虽后来转为知识分子做行政工作,但当时还是拿着几十块一个月的工资,省吃俭用的年代,我还记忆犹新。虽然改革开放改善了生活,但勤俭节约的生活模式却30年不变。俭之节气,为吾家风基础,自小印记于心。
我母亲家里有六兄弟姐妹,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长辈,直到现在七老八十还是互助友爱。反观有些家庭为了钱财、家产争得你死我活,后来终成陌路人,视亲情于不顾,真不值得。我外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事实也如此。几个舅舅、大姨和小姨家里都各自买房买车,子孙满堂,融洽美满。相扶亲友,以爱为伴,此乃家风之二。
我现在已为人父,会经常把我父母辈的点滴往事告诉我儿,希望他能传承祖辈们的优良家风,以家为中心,关爱身边人。我为小孩取名“宇童”,是想让他心怀天下,豁达大气。这里有点趣事,儿子开始接触课外阅读时,我便找了绘画版的《三国演义》,本想从中让他领悟“桃园结义”互帮互助的意义。谁知他却成了《三国》迷,后来专程买了文字版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这给了我很多的反思,教育应以德为先,则智不差也,此乃家风之三。
很多家庭可能都有自己的家訓,严以律己,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所谓的家训太过条条框框,我觉得不如自律,教育小朋友言教不如身教,作为父母应更多以身作则。比如,在外见到熟人自己主动打招呼,再让小朋友打招呼,而不是自己不打招呼,却大声责备小朋友不懂礼貌。又如,在公交车上,自己主动向老人小孩让座,久而久之小朋友也会向其他小朋友或老人让座。我儿子在车厢人多的情况下看到有座位空出来,也不会争抢,他说让给有需要的人。所以自律胜于家训,一道无形的家训,此乃家风之四。
在微信朋友圈,我看到一则小孩打家长的视频,其中有一小孩因妈妈不让玩手机,直接揪他妈妈的头发并拳打脚踢。很多人留言问这小孩怎么了,更有人问这社会怎么了。这只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与社会有什么关系呢?是,没错,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好了,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但家风不能无,教育不能缺,再多的物质金钱,难道就不是做父母的勤劳工作得到的?再富裕也要让孩子知道,这种富裕是来之不易,不能任意挥霍。再者,先不说什么尊卑之分,至少要懂得父母养育之恩,有感恩之心。“养不教,父之过”,字表之意是父亲要背负起教导儿女的责任。当今社会给予的新意为父亲要拟定好家风才能指引儿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待人上不偏不倚。
小孩今年在读五年级了,我很担心他的学习,因为他在这种家风的氛围下已经有他的学习模式。在幼儿园时,他闲时会在报纸空白部分抄抄、写写,到小学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生字词,而且练得了一手好字,连我和妻子也自愧不如。二年级开始,他爱上阅读,我就带他在广州儿童图书馆办了借书卡,自此从未间断过借阅。而且都是他自己挑选的书,虽然偏向于侦探型的小儿读物,但我从来不干扰他选什么书。
对于课外培训班,以前我和妻子曾经有点困惑,不想孩子输在起步线上,这也是很多家长所想的,以至于会安排一些语文、数学、英语的培训班给小孩,但效果却一般。后来,我还是决定把选择权还回给孩子。他先完成了象棋培训,后来则爱上了书法,现在又在老师的推荐下进了合唱团。我总结了一点,好家风就有好家教,家风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带着孩子进步。德已过关,则智相随,有学校的老师启蒙,家长更不用担心。社会现在需要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我希望我家小孩将来怀着感恩之心,传承良好家风,学无止境,成社会之栋梁。
我父亲是80年代的工人,虽后来转为知识分子做行政工作,但当时还是拿着几十块一个月的工资,省吃俭用的年代,我还记忆犹新。虽然改革开放改善了生活,但勤俭节约的生活模式却30年不变。俭之节气,为吾家风基础,自小印记于心。
我母亲家里有六兄弟姐妹,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长辈,直到现在七老八十还是互助友爱。反观有些家庭为了钱财、家产争得你死我活,后来终成陌路人,视亲情于不顾,真不值得。我外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事实也如此。几个舅舅、大姨和小姨家里都各自买房买车,子孙满堂,融洽美满。相扶亲友,以爱为伴,此乃家风之二。
我现在已为人父,会经常把我父母辈的点滴往事告诉我儿,希望他能传承祖辈们的优良家风,以家为中心,关爱身边人。我为小孩取名“宇童”,是想让他心怀天下,豁达大气。这里有点趣事,儿子开始接触课外阅读时,我便找了绘画版的《三国演义》,本想从中让他领悟“桃园结义”互帮互助的意义。谁知他却成了《三国》迷,后来专程买了文字版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这给了我很多的反思,教育应以德为先,则智不差也,此乃家风之三。
很多家庭可能都有自己的家訓,严以律己,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所谓的家训太过条条框框,我觉得不如自律,教育小朋友言教不如身教,作为父母应更多以身作则。比如,在外见到熟人自己主动打招呼,再让小朋友打招呼,而不是自己不打招呼,却大声责备小朋友不懂礼貌。又如,在公交车上,自己主动向老人小孩让座,久而久之小朋友也会向其他小朋友或老人让座。我儿子在车厢人多的情况下看到有座位空出来,也不会争抢,他说让给有需要的人。所以自律胜于家训,一道无形的家训,此乃家风之四。
在微信朋友圈,我看到一则小孩打家长的视频,其中有一小孩因妈妈不让玩手机,直接揪他妈妈的头发并拳打脚踢。很多人留言问这小孩怎么了,更有人问这社会怎么了。这只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与社会有什么关系呢?是,没错,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好了,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但家风不能无,教育不能缺,再多的物质金钱,难道就不是做父母的勤劳工作得到的?再富裕也要让孩子知道,这种富裕是来之不易,不能任意挥霍。再者,先不说什么尊卑之分,至少要懂得父母养育之恩,有感恩之心。“养不教,父之过”,字表之意是父亲要背负起教导儿女的责任。当今社会给予的新意为父亲要拟定好家风才能指引儿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待人上不偏不倚。
小孩今年在读五年级了,我很担心他的学习,因为他在这种家风的氛围下已经有他的学习模式。在幼儿园时,他闲时会在报纸空白部分抄抄、写写,到小学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生字词,而且练得了一手好字,连我和妻子也自愧不如。二年级开始,他爱上阅读,我就带他在广州儿童图书馆办了借书卡,自此从未间断过借阅。而且都是他自己挑选的书,虽然偏向于侦探型的小儿读物,但我从来不干扰他选什么书。
对于课外培训班,以前我和妻子曾经有点困惑,不想孩子输在起步线上,这也是很多家长所想的,以至于会安排一些语文、数学、英语的培训班给小孩,但效果却一般。后来,我还是决定把选择权还回给孩子。他先完成了象棋培训,后来则爱上了书法,现在又在老师的推荐下进了合唱团。我总结了一点,好家风就有好家教,家风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带着孩子进步。德已过关,则智相随,有学校的老师启蒙,家长更不用担心。社会现在需要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我希望我家小孩将来怀着感恩之心,传承良好家风,学无止境,成社会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