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小说家,以专长历史题材知名于时。《天平之甍》是一部中篇历史小说,取材于一千二百年前中国高僧鉴真法师渡日传教的史实。日本奈良时期天平朝,相当于中国唐开元天宝年间,扬州高僧鉴真,应日本聘请,立志渡日,由于当时中日航海的困难,和其他社会的阻力。经时十载,六次起行,五次失败,两度复舟,历尽艰辛,双目失明,而最后终于成功渡日,在日建唐招提寺,讲律授戒,不仅使传日二百年的佛教,最后完成戒律,而且把唐代高度发展的文化艺术,如建筑、雕塑、绘画、医药、工艺知识等介绍到日本,因之日本学者,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大恩人,是日本文化史上一大事,也是中日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中的历史盛业。小说从公元七三二年,即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四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写起,当时日本派遣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使节随行人中,有四个来唐留学的僧人。其中荣叡、普照二人,又负有特殊使命,准备长期留唐,修习佛典,物色高僧,聘请赴日。一直到公元七四二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他们才找到了扬州大明寺的鉴真法师。鉴真听了他们的请求,立地发願渡日。但他们的航海计划,第一次即受到不肖僧人的破坏,诬告他们私通海盗,被地方官厅阻止。次年再度买舟下海,在海中遇到风浪,漂流到浙江宁波海岸,遭复舟之祸。第三次计划中,荣叡遭受逮捕,又告失败,第四次又准备在福建下海,但在去福建的途中,因门徒中有人不忍鉴真冒险赴日,请官斤再度阻止,又未成行。第五次他们又秘密出海,再度遇到大风浪,船漂流到海南岛,历经流浪,又回到了扬州。在流浪途中,荣叡病死,鉴真弟子祥彦,也中途物故,鉴真则受海风侵袭,双目失明。辗转十年,一念未泯,终于在公元七五四年,即唐天宝十二年,日木天平胜宝六年,随日木第十次遣唐使归国,才得最后踏上日木的国土。其间,与荣叡、普照同行来唐的僧人戒融,在中国托缽云游,不知所终,另一僧人玄朗,在唐中途还俗,娶唐女为妻,留唐不归。还有一位僧人业行,比普照等更早来唐,在唐写经数十年,垂老归国,中途复舟,把一生心血结晶的大批经卷抄本,连同自己的生命,都沉没在大海中。小说主要零五个日本僧人在唐的生活经历,也深刻地写出了鉴真崇高的人格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其中写唐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文化、典章制度,长安、洛阳两都及各地风光,社会风土人情,与四度航海生活等等,处处引人入胜。 “甍”是古代建筑的最高部分,在屋内为栋,在屋脊为甍,用砖瓦砌成。书中借用在鉴真等到日后从中国送去的一个屋脊上的装饰物鴟尾,象征鉴真渡日事件,使日本奈良时期天平朝的文化,得到了最高的发展,不啻为这一时期日本文明的脊梁。今年为鉴真在日逝世一千二百年纪念,日本佛教恳谈会及日中文化交流会、日中友好协会等日本人民团体,拟于五月间举行盛大纪念仪式;中国佛教学会、史学会等团体,也准备于秋间分别在北京、扬州两地举行纪念。为了响应这个纪念的盛典,我们从全书五章中,选译最后一章。译文是根据中央公论社1962年出版的文库本译出的。前章写到鉴真等第五次计划失败,船漂海南岛,经长期流浪回到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