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些事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前不久,孩子回来告诉我,学校开展“小督查”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督查家长和师生的不文明行为,参与学校管理。女儿的任务是监督家长在学校的不文明行为。对此,我没有表态。以前女儿对担任班级和学校的学生职务不热心,认为参加公益活动会耽误学习。一周下来,女儿又找到了我,向我讲述她一周以来是如何认认真真履行职责的。她还戴着小督查的牌子,让我给她照张像留念。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多次为她不讲究外在形象而开展教育。她总是振振有词:“你们不是说一个人,首先是心灵美吗?作为学生,首先要学习成绩好啊。”的确,我们为鼓励她在学习上用心,曾给她讲述了这样的道理。进入六年级以后,我慢慢地发现,她在镜子面前站的时间多了。我感到很奇怪,问她为什么讲究了?她告诉我:“我既要做一个心灵美、学习好的学生,还要做一个形象好的学生。”
我们住在教师宿舍区。以前每天晚上做家庭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我都鼓励她去问问住在楼下的数学老师。她不是说这个原因,就是摆那个理由,总之不愿去。前天晚上,又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次她主动说:“我去问问老师吧。”
女儿上小学以来就开始练习书法。刚开始与其他的同学比较,进步不大。在我看来,只要有兴趣就可以了,在效果上没有特别强烈的要求。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把自己写好的一副书法作品赠送给我。这副作品让我吃了一惊,我说:“你写得真不错。”“当然啊。小学还有最后一年,再不写好就对不住自己了。”
面对女儿身上发生的一个个变化,我感慨很多。有时我问她:“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懂事啊?”“马上要上初中了,长大了,不变好怎么行呢?”我笑了起来。想想自己确实没在她的身上费什么心,也没给她制定很高的标准,只是有时把自己的建议告诉给她,一切都在随意中。我想,孩子的变化其实就是一种自然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心智的逐渐成熟,是生命个体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存在。从生命特征看,每个孩子都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自觉的发展愿望和动力,这种愿望和动力在大人的适时牵引中,到一定阶段会慢慢地释放出来。
长期以来,在孩子的培养上,家长和学校绞尽了脑汁。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和学校一起早早地把懵懂的孩子与分数和能力绑在了一起,希望自己的孩子远远地把别人甩在后面,而全然不知、不顾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其实,如同田里的庄稼一样,孩子成长也有自己的阶段,具体什么时候成熟,都有自己的规律。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时常问自己: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了解现阶段你的孩子吗?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担心他们不聪明;在孩子入学后,担心他们学习比别人差;稍大一点,担心他们能力跟不上别人。于是,各种担心变成了对孩子的种种要求,自以为是地为他们设计成长之路。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作为神童培养,“呕心沥血”,施重肥,加催化剂,不断加码,这无疑是古时拔苗助长在今天的再现。当我们的要求让他们不堪重负时,他们便开始有选择性地接受,甚至拒绝。近些年来,一些规规矩矩听命于大人的“神童”,虽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由于情感、心理压力等原因最终厌学,甚至弃世的案例,无不在说明,早产、催化不能保证孩子一生的幸福。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大人的功利心在作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如同农作物一样,孩子有着阶段性的成长规律和天然的、内在的、自觉的发展愿望与动力。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是适时保护并持续激发这种发展愿望和发展动力。
最好的教育就是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孩子需要的帮助,不急、不抢、不争分夺秒。
【责任编辑:白文军】
前不久,孩子回来告诉我,学校开展“小督查”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督查家长和师生的不文明行为,参与学校管理。女儿的任务是监督家长在学校的不文明行为。对此,我没有表态。以前女儿对担任班级和学校的学生职务不热心,认为参加公益活动会耽误学习。一周下来,女儿又找到了我,向我讲述她一周以来是如何认认真真履行职责的。她还戴着小督查的牌子,让我给她照张像留念。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多次为她不讲究外在形象而开展教育。她总是振振有词:“你们不是说一个人,首先是心灵美吗?作为学生,首先要学习成绩好啊。”的确,我们为鼓励她在学习上用心,曾给她讲述了这样的道理。进入六年级以后,我慢慢地发现,她在镜子面前站的时间多了。我感到很奇怪,问她为什么讲究了?她告诉我:“我既要做一个心灵美、学习好的学生,还要做一个形象好的学生。”
我们住在教师宿舍区。以前每天晚上做家庭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我都鼓励她去问问住在楼下的数学老师。她不是说这个原因,就是摆那个理由,总之不愿去。前天晚上,又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次她主动说:“我去问问老师吧。”
女儿上小学以来就开始练习书法。刚开始与其他的同学比较,进步不大。在我看来,只要有兴趣就可以了,在效果上没有特别强烈的要求。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把自己写好的一副书法作品赠送给我。这副作品让我吃了一惊,我说:“你写得真不错。”“当然啊。小学还有最后一年,再不写好就对不住自己了。”
面对女儿身上发生的一个个变化,我感慨很多。有时我问她:“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懂事啊?”“马上要上初中了,长大了,不变好怎么行呢?”我笑了起来。想想自己确实没在她的身上费什么心,也没给她制定很高的标准,只是有时把自己的建议告诉给她,一切都在随意中。我想,孩子的变化其实就是一种自然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心智的逐渐成熟,是生命个体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存在。从生命特征看,每个孩子都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自觉的发展愿望和动力,这种愿望和动力在大人的适时牵引中,到一定阶段会慢慢地释放出来。
长期以来,在孩子的培养上,家长和学校绞尽了脑汁。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和学校一起早早地把懵懂的孩子与分数和能力绑在了一起,希望自己的孩子远远地把别人甩在后面,而全然不知、不顾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其实,如同田里的庄稼一样,孩子成长也有自己的阶段,具体什么时候成熟,都有自己的规律。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时常问自己: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了解现阶段你的孩子吗?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担心他们不聪明;在孩子入学后,担心他们学习比别人差;稍大一点,担心他们能力跟不上别人。于是,各种担心变成了对孩子的种种要求,自以为是地为他们设计成长之路。甚至有些家长把孩子作为神童培养,“呕心沥血”,施重肥,加催化剂,不断加码,这无疑是古时拔苗助长在今天的再现。当我们的要求让他们不堪重负时,他们便开始有选择性地接受,甚至拒绝。近些年来,一些规规矩矩听命于大人的“神童”,虽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由于情感、心理压力等原因最终厌学,甚至弃世的案例,无不在说明,早产、催化不能保证孩子一生的幸福。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大人的功利心在作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如同农作物一样,孩子有着阶段性的成长规律和天然的、内在的、自觉的发展愿望与动力。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是适时保护并持续激发这种发展愿望和发展动力。
最好的教育就是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孩子需要的帮助,不急、不抢、不争分夺秒。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