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形·龙争虎斗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故事:如影随形
  追根溯源: 先秦·管仲《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文本解读:管仲《管子·任法》:“然而旧的部下侍奉自己的主上,就像响动随着声音而出;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影子跟随形体一般。”旧的部下和自己的主上因为相处时间长,所以已经有了相当的默契,关系比其他人亲密也是自然。影子和形体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有形体才会有影子,此处用打比方的方式形容密切的君臣关系。
  刘向《说苑·君道》:“所以上天回应人们,就像影子跟随着形体,响动效法着声音(而响)。”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名家运用:
  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也许可以说,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反过来说也一样,人类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那些伟大的灵魂,其深不可测的孤独岂不正是源自那博大无际的爱,这爱不是有限的人世事物所能满足的。
  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在爱与孤独之间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现实的人间之爱不可能根除心灵对于孤独的体验,而且在我看来,我们也不应该对爱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一旦没有了对孤独的体验,爱便失去了品格和动力。在两个不懂得品味孤独之美的人之间,爱必流于琐屑和平庸。(摘自周国平《爱的反义词》)
  学生运用示例:
  过于极致的事物必会走向泯灭。“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人与人间的关系亦然。如胶似漆,如影随形,不断拉近双方距离才得以维系的情感,往往破灭得最快。纳西索斯爱上了静水中自身的倒影,怀着热切的思念毅然扑向湖心。水波荡漾,倒影散去,一切都如同镜花水月。人与人之间或许还不至于脆弱到这个地步,但若是两个早已失去心灵清明和人格独立的人,最终的分离就成了一种必然。
  纵然是马丁·布伯这般重视人际交往的哲学家,在论证“我与你”时也曾提出:“人无法永远存在于你我不分的‘你’之世界”。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在肉身上独立的个体,最切实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最隐秘的思绪也只有自身才能体会。
  成语故事:龙争虎斗
  追根溯源: 马致远《汉宫秋》:“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文本解读:我不相信你敢差遣吕太后;倘若以后斗争激烈;都是我与优秀的人才交友。
  龙争虎斗: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名家运用: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普及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逻辑,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也因震摄、崇拜、窥测、兴奋而变得炯炯有神。突然,英雄们相继谢世了,英雄和英雄之间龙争虎斗了大半辈子,他们的年龄大致相仿,因此也总是在差不多的时间离开人间。像骤然挣脱了条条绷紧的绳索,历史一下子变得轻松,却又剧烈摇晃起来。英雄们留下的激情还在,后代还在,部下还在,亲信还在,但统制这一切的巨手却已在阴暗的墓穴里枯萎;与此同时,过去被英雄们的伟力所掩盖和制服着的各种社会力量又猛然涌起,为自己争夺权力和地位。这两种力量的冲撞,与过去英雄们的威严抗衡相比,低了好几个社会价值等级。于是,宏谋远图不见了,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代之以明争暗斗、上下其手、投机取巧,代之以权术、策反、谋害。当初的英雄们也会玩弄这一切,但玩弄仅止于玩弄,他们的奋斗主题仍然是响亮而富于人格魅力的。当英雄们逝去之后,手段性的一切成了主题,历史失去了放得到桌面上来的精神魂魄,进入到一种无序状态。专制的有序会酿造黑暗,混乱的无序也会酿造黑暗。我们习惯所说的乱世,就是指无序的黑暗。
  魏晋,就是这样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摘自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学生运用示例:
  日本一位著名雕塑家在2009年创作出一系列主题为校园百态的作品。其中,一组作品斩获雕塑界当年的数项大奖,却也在社会上掀起巨大舆论风波,饱受诟病。
  那组作品表现出的是一栋鸟语花香的房子里,一群少年殴打一位少年。作品的主题只有一句话:“人们常说学校是世界上最纯净的地方,只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这看似安谧的房子背后藏着的罪恶。”该作品披露了社会现实中龙争虎斗的冰山一角,却因与教育主流理念相悖而背负上沉重的道德枷锁。
  究竟是社會这本书错了,错在弱肉强食的残酷,还是父母、老师这本书错了,错在母鸡一味庇护小鸡的盲爱上?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曾看到一部纪录片,有一个在卢浮宫拍摄的镜头,空无一人的卢浮宫,大概这一天不是法定节假日,又因为是雨天,一个老妇人在一幅画像前静坐,她说,这幅画叫《卡罗琳》,是安格尔的画作。这幅画像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封面,一个少女,因为画面的定格而成了传奇,像要从画像中走下来。老妇人静静地说,很小的时候,她就觉得博物馆里画像上的人都是活的,只是白天沉睡了,到了晚上,可以纷纷从画像中走下来。  我记住了她看画像时宁静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人生不是你取得了什么,而是你经历了什么。  ②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不美好、不对的事情,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觉得要折腾折腾。  ③我们明明有很好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却选择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④所有的阵痛都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完成。每个人都需要走出昨天的自己。  ……  上述内容节选自阿里20周年庆上马云的演讲。读此材料,不知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当今生
他歪斜着躺在轮椅上,表情木然呆滞,牙齿暴露在外面,只能发出机器的声音,那是他用眼睛的移动、面部的动作所输入的一个个字母转换出的“电子声”,这是他与外界的唯一联系……他是史蒂芬·霍金,一位的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享年76岁。这一天,正好是爱因斯坦的诞生日。其子女在声明中写道:“他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勇气、坚持以及他的杰出及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消息传来
关键词:影响  8月15日,一张刊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新闻剪报在微博热传,但最让人们惊叹的,不是这张泛黄的《大公报》有多珍贵,而是这篇微博的发布者“抗战直播”连续8年的坚持:从2012年7月7日至今,“抗战直播”以文配图的方式,“直播”了从卢沟桥事变到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8年历程。2980天,累计35214篇,从未间断!  “您的微博是一部很棒的历史书”……网友们感叹,在关注
2019年1月23日,著名作家林清玄病逝,享年65岁。  消息来得猝不及防,因为就在1月22日上午,林清玄还发了一条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字里行间,有着他一如既往的禅意。  林清玄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30岁前即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和三毛、席慕蓉等并称为“台湾散文八大家”,其作品多次选入
初中上第一堂生物课,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的问题:玉米棒子是长在从下往上数的第几片叶子上?  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对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玉米是最常见不过的了,夏天的时候就种在山坡地上,随便就能看见;说不简单,那是因为我们上学时几乎天天可以看见玉米,可真的没注意到玉米棒子是长在第几片叶子上的。那次生物课上,全班50多人都是农村学生,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语重心长
契诃夫曾说:“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每只狗都应该叫,就让它们按照上帝给的嗓子叫好了。”这句话无疑肯定了每一个人的价值与不同。  何谓“大狗”,又何谓“小狗”?  大与小的区别,宏观上体现在影响力的不同。从微观上,又取决于地位的高低和圈子的大小。势力强,圈子广,其影响力和辐射自然有分量。但即便如此,上帝并没有忘记赋予小狗特有的嗓子,赐予平凡的人独特的价值。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叫
作品简介  《跳房子》是当代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  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着地寻找
一只陈旧的蓝色手提包荡进了教室,一个身影矫健地迈过门槛,跃上讲台,顺势将提包放下,抽出课本。一切课前准备已经就绪,他便转过身去拉开黑板打开PPT,或者以两手撑讲台,咧开嘴露出他那两排并不洁白但却整齐的牙齿,笑着望着我们。  他是陈老师,虽然他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但我总觉得,他有着三个可疑的身份。他的教学永远在这三个看似毫无关联,却又紧密联系的三个身份中,不停交织。  学校表彰榜上,总能看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准备好了,我会死得很好!”2018年清明前,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的清明论坛,刚刚卸任的全国政协副主席、73岁的韩启德在演讲时说了开头的那句话,笑谈生死,慨然为生前预嘱“站台”。这场论坛汇聚了多位医学界、教育界、殡葬界的权威专家,对“生前预嘱”这个最近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展开讨论。  生前预嘱是指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