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是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在菲律宾,价值取向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等导致了这两者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政府与高校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其经历启示我们: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众多,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只能得益于多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菲律宾; 高等教育;经济;不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9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4009404An Analysis of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 in Philippines
CAO Dangli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Abstract:The b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y is that they are well coordinated and help each other forward. In this respect, we can learn lessons from Philippines. Only by cooperative efforts, can the consistent development of the two be realize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within and out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Philippines; higher education; economy; inconsistency
在经受300多年殖民统治后,菲律宾战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令人瞩目。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菲律宾每10万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如此快速的发展在为其做出一定贡献的同时,由于固有的原因,也导致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本文旨在论述其不协调的一面。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
菲律宾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立高等教育的贡献,无论是私立高等教育学校数还是就读学生数都占整个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由于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采取放任政策,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使得私立高校数量在战后激增,50年代初,就有350所之多,将近战前的四倍。1962~196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菲律宾学院和大学数量占东南亚高等教育机构的一半还多。直到2003~2004年度,菲律宾高等教育机构的比例都高于WEI和OECD国家的平均值,在2005~2006学年,共有高校1 647所,其中公立高校182所,私立高校1 465所[1]。
然而在其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即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不协调。在1967年,Harbison 和Charles做了一项有关75个国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建立教育发展与经济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模型。他按照经济发展状况选取了四个不同层次的国家:不发达国家、部分程度发达国家、半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但这项研究却将菲律宾排除在外,原因是在菲律宾这二者之间并不成正相关,表现在高等教育在规模发展上排名很高,而经济发展状况却排名很低。如表一所示,菲律宾高等教育入学比例比发达国家还高,而国民生产总值却仅仅稍高于不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到1990年菲、泰、马三国的大学生毛入学率分别为28.2% 、16.7% 和7.3%,而同年人均GDP分别为713.4美元、1401.6美元和2372.5美元[2]。在三个国家中菲律宾大学入学比例最高,而人均GDP却最低。
二、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导致二者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众多,当然有历史的影响也有现实的限制。本文仅选取两点加以介绍:
1 价值取向影响
西班牙和美国殖民主义关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思想和政策对菲律宾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于菲律宾普通民众来说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西班牙殖民者横征暴敛、鱼肉人民的政策,也使菲律宾人感觉到“上层”和“下层”的不同,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争取向上流动机会的想法增加了菲律宾人对高等教育的追求。到美国统治时期,美国的自由主义和民主政策给了菲律宾人民释放需求以及满足对白领、上层向往的契机。正是出于这样的经历以及对高等教育的此种认识,使得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量众多,且这些学生大都是为了追求一纸文凭而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向往“白领”轻视“蓝领”,他们大多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实际需求。再加上高校尤其是私立高校更多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这样一来,个人对高等教育的追求在带来“数量上的繁荣”的同时导致高等教育脱离经济发展也就不难想象了。正如菲律宾前任教育部部长Onofre Corpuz 所说:“菲律宾人民将教育看成一种消费品而不是一项投资;把获得文凭看作是进入高等教育的目标。他们认为菲律宾高等教育与作为国家发展的工具相比,更多的是一种符合宪法的权利,重点在于社会消费而不是有目的的投资。”[3]
2 结构脱节
20世纪60年代之前,菲律宾是亚太地区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工业实力远远超过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韩国,仅次于日本。作为新兴工业部门的制造业一直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日本为34%,菲律宾为20%,高于新加坡的12%,泰国的13%[4]。显然菲律宾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熟练工人和中高级技术人才。然而,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出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相关专业的注册比例却很低。学生主要集中在师范、社会科学、工程(大多都不选择国家所需的技术专业,而更多地选择工程师)和医学。
同时,我们还可看到菲律宾高校自然科学的注册学生比例也很低,这种状况长期不曾改变,自1999~2000学年至2004~2005学年都在1%~12%之间徘徊,这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一个国家能离开科学技术而真正得到发展。在菲律宾,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家长也都抱怨高等教育过多强调社会科学而忽略了自然科学。然而,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以及本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所需,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事实上,二者不仅在结构上产生不协调而且菲律宾高校人才培养数量也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需求总量,结果是毕业生就业难、文凭贬值、失业情况严重,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商业/企业管理学科的毕业生数量大大超过社会、经济部门的吸收能力。
三、为改善不协调所做出的努力
为更好地调查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1969年成立了菲律宾教育调查总统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其1970年的报告中对加强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之一便是“协调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计划”。1972年9月,菲律宾政府颁布的《教育发展法令》制定了1973~1983年10年发展规划,规定这一时期的教育目标是广泛开展普通教育,为国家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中级技术和高级专业人才。1974年,菲律宾政府又在《新劳动法令》中明确指出,必须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上述目标,在高等教育中把重点从文理各科逐渐转向工程技术等应用学科。
到阿基诺执政时期,在高等教育方面,政府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提供更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改善管理效益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 而且为了准确地反映社会及各级部门的人力需求,阿基诺政府还成立了“机构总统委员会”,协调有关政府机构合作调查全国各地区的人力供求状况;教育文化体育部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也组织专门小组研究中、高级人力供求状况。教育文化体育部在“国家经济发展署”的协作下,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专业(简称“优先专业”),以提供助学金的方式鼓励公、私立高校学生攻读优先专业[5]。就此,我们可以看出,菲律宾在改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状况时,已经注意到了管理层面各机构的协调合作,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合的管理系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而且,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菲律宾许多高校还开设了相关的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还有不少大学与工业企业合作培训专门的技术人才,开展企业内教学科研[6],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减少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所需的脱节。另外,政府还采取了其他的一些措施,如通过设立“大学后沟通计划”,加强工业界与学术界的联系等。
四、改革效果评价与反思
尽管自从意识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协调后,菲律宾就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情况,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表四所显示1999~2005年就读各专业的学生数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还延续着菲律宾一直以来的情形,排名前三位的基本上都是工商管理、师范和教育以及工程技术专业,只是在2004~2005学年医学一跃成为第二位,而这也是出于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学生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国外就业的需要,而且也部分程度地导致了国家人才的流失,甚至相关行业人才的缺乏。尤其不可忽略的一个背景是在菲律宾高等教育中,私立高校所占比重基本都在80%以上,而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其专业设置便一味迎合学生需求,而忽略了社会经济实际发展所需。
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众多,其间情况复杂,这也是菲律宾政府和高校虽一直努力却效果不甚显著的原因所在。就菲律宾而言,除上述原因外,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等教育管理不善使有限的资源重复浪费导致高等教育的低质量,以及菲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也有着不可逃脱的责任。因此,要更好地改善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针对菲律宾现状,笔者认为不能将高等教育完全交由市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适当的以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在专业设置、选择观念上予以引导之外,一并重要的是管理上的改革,即应形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而可以在全面收集信息、对市场实际需求作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整个高等教育有一个合理的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
另外,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值得我们深思。菲律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其私立高等教育功不可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菲律宾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主要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不善所致。 如今,在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日益减少以及各方需求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性趋势。那么,在私立高等教育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因私立高等教育的盲目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不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也在轰轰烈烈地发展中,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使其健康成长,为国家发展尽其所能,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菲律宾的前车之鉴在于,政府应在国家层面上对所有高等院校有一个宏观的整体规划,使各类高校在一个整合的体系中找准定位、各自发展,避免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应该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科学预测,引导高等教育相应发展,尽可能减少由于脱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而导致的毕业生失业现象。当然,科学的预测需要一定的人力、技术与设备的配套进行,而且由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给预测带来不少阻碍,这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至少是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系统中,影响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因此,二者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系统简介[EB/OL].http://www.ched.gov.ph/hes/index.html.
[2]刘洪.1999年国际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国际统计出版社,1999.89-90.
[3]Epifania R Castro Resposo.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Developing Philippines[M].Asia Publishing House, INC,1969.115.
[4]沈红芳.菲律宾拉莫斯政府的经济改革及其成效[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7.2.
[5]冯增俊,卢晓中.战后东盟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335-336.
[6]黄建如.20世纪东南亚高等教育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0,(3):102.
(责任编辑 徐 丹)
[关键词]菲律宾; 高等教育;经济;不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9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4009404An Analysis of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 in Philippines
CAO Dangli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Abstract:The b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y is that they are well coordinated and help each other forward. In this respect, we can learn lessons from Philippines. Only by cooperative efforts, can the consistent development of the two be realize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within and out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Philippines; higher education; economy; inconsistency
在经受300多年殖民统治后,菲律宾战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令人瞩目。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菲律宾每10万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如此快速的发展在为其做出一定贡献的同时,由于固有的原因,也导致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本文旨在论述其不协调的一面。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
菲律宾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立高等教育的贡献,无论是私立高等教育学校数还是就读学生数都占整个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由于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采取放任政策,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使得私立高校数量在战后激增,50年代初,就有350所之多,将近战前的四倍。1962~196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菲律宾学院和大学数量占东南亚高等教育机构的一半还多。直到2003~2004年度,菲律宾高等教育机构的比例都高于WEI和OECD国家的平均值,在2005~2006学年,共有高校1 647所,其中公立高校182所,私立高校1 465所[1]。
然而在其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即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不协调。在1967年,Harbison 和Charles做了一项有关75个国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建立教育发展与经济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模型。他按照经济发展状况选取了四个不同层次的国家:不发达国家、部分程度发达国家、半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但这项研究却将菲律宾排除在外,原因是在菲律宾这二者之间并不成正相关,表现在高等教育在规模发展上排名很高,而经济发展状况却排名很低。如表一所示,菲律宾高等教育入学比例比发达国家还高,而国民生产总值却仅仅稍高于不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到1990年菲、泰、马三国的大学生毛入学率分别为28.2% 、16.7% 和7.3%,而同年人均GDP分别为713.4美元、1401.6美元和2372.5美元[2]。在三个国家中菲律宾大学入学比例最高,而人均GDP却最低。
二、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导致二者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众多,当然有历史的影响也有现实的限制。本文仅选取两点加以介绍:
1 价值取向影响
西班牙和美国殖民主义关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思想和政策对菲律宾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于菲律宾普通民众来说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西班牙殖民者横征暴敛、鱼肉人民的政策,也使菲律宾人感觉到“上层”和“下层”的不同,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争取向上流动机会的想法增加了菲律宾人对高等教育的追求。到美国统治时期,美国的自由主义和民主政策给了菲律宾人民释放需求以及满足对白领、上层向往的契机。正是出于这样的经历以及对高等教育的此种认识,使得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量众多,且这些学生大都是为了追求一纸文凭而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向往“白领”轻视“蓝领”,他们大多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实际需求。再加上高校尤其是私立高校更多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这样一来,个人对高等教育的追求在带来“数量上的繁荣”的同时导致高等教育脱离经济发展也就不难想象了。正如菲律宾前任教育部部长Onofre Corpuz 所说:“菲律宾人民将教育看成一种消费品而不是一项投资;把获得文凭看作是进入高等教育的目标。他们认为菲律宾高等教育与作为国家发展的工具相比,更多的是一种符合宪法的权利,重点在于社会消费而不是有目的的投资。”[3]
2 结构脱节
20世纪60年代之前,菲律宾是亚太地区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工业实力远远超过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韩国,仅次于日本。作为新兴工业部门的制造业一直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日本为34%,菲律宾为20%,高于新加坡的12%,泰国的13%[4]。显然菲律宾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熟练工人和中高级技术人才。然而,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出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相关专业的注册比例却很低。学生主要集中在师范、社会科学、工程(大多都不选择国家所需的技术专业,而更多地选择工程师)和医学。
同时,我们还可看到菲律宾高校自然科学的注册学生比例也很低,这种状况长期不曾改变,自1999~2000学年至2004~2005学年都在1%~12%之间徘徊,这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一个国家能离开科学技术而真正得到发展。在菲律宾,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家长也都抱怨高等教育过多强调社会科学而忽略了自然科学。然而,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以及本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所需,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事实上,二者不仅在结构上产生不协调而且菲律宾高校人才培养数量也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需求总量,结果是毕业生就业难、文凭贬值、失业情况严重,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商业/企业管理学科的毕业生数量大大超过社会、经济部门的吸收能力。
三、为改善不协调所做出的努力
为更好地调查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1969年成立了菲律宾教育调查总统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其1970年的报告中对加强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之一便是“协调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计划”。1972年9月,菲律宾政府颁布的《教育发展法令》制定了1973~1983年10年发展规划,规定这一时期的教育目标是广泛开展普通教育,为国家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中级技术和高级专业人才。1974年,菲律宾政府又在《新劳动法令》中明确指出,必须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上述目标,在高等教育中把重点从文理各科逐渐转向工程技术等应用学科。
到阿基诺执政时期,在高等教育方面,政府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提供更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改善管理效益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 而且为了准确地反映社会及各级部门的人力需求,阿基诺政府还成立了“机构总统委员会”,协调有关政府机构合作调查全国各地区的人力供求状况;教育文化体育部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也组织专门小组研究中、高级人力供求状况。教育文化体育部在“国家经济发展署”的协作下,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专业(简称“优先专业”),以提供助学金的方式鼓励公、私立高校学生攻读优先专业[5]。就此,我们可以看出,菲律宾在改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状况时,已经注意到了管理层面各机构的协调合作,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合的管理系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而且,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菲律宾许多高校还开设了相关的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还有不少大学与工业企业合作培训专门的技术人才,开展企业内教学科研[6],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减少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所需的脱节。另外,政府还采取了其他的一些措施,如通过设立“大学后沟通计划”,加强工业界与学术界的联系等。
四、改革效果评价与反思
尽管自从意识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协调后,菲律宾就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情况,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表四所显示1999~2005年就读各专业的学生数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还延续着菲律宾一直以来的情形,排名前三位的基本上都是工商管理、师范和教育以及工程技术专业,只是在2004~2005学年医学一跃成为第二位,而这也是出于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学生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国外就业的需要,而且也部分程度地导致了国家人才的流失,甚至相关行业人才的缺乏。尤其不可忽略的一个背景是在菲律宾高等教育中,私立高校所占比重基本都在80%以上,而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其专业设置便一味迎合学生需求,而忽略了社会经济实际发展所需。
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众多,其间情况复杂,这也是菲律宾政府和高校虽一直努力却效果不甚显著的原因所在。就菲律宾而言,除上述原因外,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等教育管理不善使有限的资源重复浪费导致高等教育的低质量,以及菲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也有着不可逃脱的责任。因此,要更好地改善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针对菲律宾现状,笔者认为不能将高等教育完全交由市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适当的以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在专业设置、选择观念上予以引导之外,一并重要的是管理上的改革,即应形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而可以在全面收集信息、对市场实际需求作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整个高等教育有一个合理的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
另外,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值得我们深思。菲律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其私立高等教育功不可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菲律宾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主要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不善所致。 如今,在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日益减少以及各方需求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性趋势。那么,在私立高等教育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因私立高等教育的盲目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不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也在轰轰烈烈地发展中,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使其健康成长,为国家发展尽其所能,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菲律宾的前车之鉴在于,政府应在国家层面上对所有高等院校有一个宏观的整体规划,使各类高校在一个整合的体系中找准定位、各自发展,避免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应该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科学预测,引导高等教育相应发展,尽可能减少由于脱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而导致的毕业生失业现象。当然,科学的预测需要一定的人力、技术与设备的配套进行,而且由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给预测带来不少阻碍,这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至少是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系统中,影响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因此,二者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系统简介[EB/OL].http://www.ched.gov.ph/hes/index.html.
[2]刘洪.1999年国际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国际统计出版社,1999.89-90.
[3]Epifania R Castro Resposo.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Developing Philippines[M].Asia Publishing House, INC,1969.115.
[4]沈红芳.菲律宾拉莫斯政府的经济改革及其成效[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7.2.
[5]冯增俊,卢晓中.战后东盟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335-336.
[6]黄建如.20世纪东南亚高等教育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0,(3):102.
(责任编辑 徐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