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90年代初开展并在1992年完成了第1例肺叶切除[1],15年来这一微创技术用于肺癌切除逐渐被接受,并已进入美国NCCN早期肺癌手术治疗指南[2-4]。

其他文献
成人良性气道狭窄多继发于气管或支气管内膜结核、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化学性损伤和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后、肺移植后吻合口狭窄等,少数继发于全身疾病.支架治疗良性气道狭窄可以立即解除呼吸困难,但关于其远期的治疗效果报道较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应用气道支架治疗良性气道狭窄21例,随访6-81个月,平均(43.2.4-11.6)个月,现将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心包液中内皮素(ET)浓度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1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术者,入院24 h内行经胸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采集静脉血和心包液各4 ml、心包组织100~150 mg,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上述样本中内皮素的含量.结果 心包液中ET显著高于其在血浆中的水平[(128.79±43.58) pg/ml对(102.71±39.81) pg/ml,
病人男,19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有蹲踞史.查体:口唇、甲床发绀,杵状指(趾).肺动脉瓣叶诊区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减弱.超声心动示室间隔膜周部缺失约25 mm,双向分流,主动脉骑跨约45%.右室壁肥厚约14 mm,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主干内径为17 ml,左、右肺动脉内径分别为10、11 mm,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约104 mm Hg(1 mm[Hg=0.133 kPa).临床诊断:
期刊
病人女,46岁.体重43.51kg.风湿心脏病史30年,心功能Ⅳ级.查体:呼吸急促,脉搏短绌,二尖瓣面容,颈静脉充盈,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听诊区均可闻及3/Ⅵ级双期杂音,肝肋下1指,双下肢明显水肿、淤血青紫。
期刊
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传统上需要行瓣膜置换手术.由于人工瓣膜在性能、耐久性等方面不断改进,使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最成熟、有效的方法.传统设计的瓣膜需在体外循环下置入体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微创的方法实现瓣膜置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经皮置入的肺动脉和主动脉可压缩性支架瓣膜已先后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现就这两种心脏可压缩性支架瓣膜研究进
期刊
目的 建立孕羊体外循环过程中胎羊有创监测模型,探讨母体体外循环对胎儿温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头健康孕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组、浅低温组和中低温组4组,每组5头.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监测孕羊和胎羊的温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中低温组1头孕羊转流后发生室颤导致孕羊和胎羊死亡.降温期胎羊温度始终高于孕羊的温度.复温期孕羊、胎羊温度回升,转流结束后胎羊温度低于孕羊温度.降温期胎羊心率
目的 观察供体犬肺再灌注后早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了解缺血后处理对供体犬肺植入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2对比咯犬,组成供、受体,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对犬,按常规进行供受体左侧异体单肺移植,不予缺血后处理的干预.缺血后处理组:6对犬,进行供受体常规左侧异体单肺移植,再灌注早期实施3个周期的10 s再灌-10 s再阻断、总时程1 min的缺血后处理.于供肺再灌注后1、2 h两个时间点采集供
患严重的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等的病儿,常常合并有体肺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major aortopulmonary collaterals,MAPCAs)。
期刊
目的 介绍一种房间隔缺损(ASD)"复合"技术介入封堵方法,并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27例婴幼儿房间隔缺损者接受新"复合"技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2.00±O.22)岁.采用浅镇静加局部麻醉,非气管插管单纯面罩吸氧或喉罩下辅助通气支持,胸骨旁第4肋间小切口,保留胸膜,经胸膜外进入心包腔显露右心房壁,切开右房壁置入ASD封堵器
目的 建立心脏瓣膜病术前评估的死亡风险模型,并对手术病人进行评估,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代体外循环的适应证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4482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性别,年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径、肺动脉压、肾功能和是否合并冠心病7个临床指标作为住院死亡的可能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立死亡风险模型.根据模型,对此后的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