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建筑业施工一直都是以现场施工的方式进行的。在建造的过程中,需要设立外部支撑板、辅助脚手架、混合混凝土场地,建筑材料运输等等,由于施工现场场地有限,机械体形庞大,胡乱放置,致使施工现场混乱,同时建筑垃圾难以快速清除。在此种形式下,预制装配的方式诞生了。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便利、工程进展迅速,占地小,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剖析
前言
预制装配式建筑最早来源于西欧。其建筑理念是提前把一些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在通过一定的安装与连接等技术措施将构件组合起来,形成建筑毛坯体。就像选取不同形状的积木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搭建,形成建筑模型的“搭积木式”建筑方法。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国家大力发展这种建筑方法,从而得到了美国、日本的竞相模仿。与现场施工相比,能够快速推进建筑速度,减少环境污染。
1、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前些年,国内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较为落后,虽然是20世纪50年代引进的该项建筑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业技术较为匮乏,制成的建筑构件承载力低,部件延展性差,整体性能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等缺陷。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建筑依靠传统人力进行建设,先进机械引用量少,混凝土的质量差,不能满足浇筑建筑构件的要求。直到21世纪之后,国内在建筑行业需求量激增,建筑技术和建筑水平不断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随着建筑技术的精细化得以持续升温,并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2、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
2.1楼板
楼板主要分为两种: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板以钢筋网为骨架,再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楼板是在工厂提前制好的楼板,只需要运送至施工现场即可。现浇楼板的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強,但是所需现浇楼板的模板数量多,施工时间长而费工。而预制楼板不受环境、季节、场地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能够快速推进施工速度,节省模版数量,但预制楼板的建筑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为了结合两者优点,我国采用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先在加工厂完成,再运送至施工现场、吊装至固定位置后,进行现场浇筑固定。这样既能缩短施工时间,又能保证建筑物一定的承压与抗震能力。
2.2墙板
预制装配式墙板根据使用功能分为内墙板和外墙板两大类;根据预制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轻质墙板等。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样式较为固定,如有特殊需求要事先提前通知预制工厂,一旦墙板成型将无法更改。轻质墙板是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的简称,一般按结构截面分为空心条板、实心条板、复合条板;按构件类型分为 普通板、 门窗框板、异形板。采用预制装配式墙板的建筑,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缩短施工周期等优点。
3、預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
3.1设计准则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征以及混凝土构件分布状态,电气设计时应做好电气管线路的综合排布,确保电气管线路体系的分布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电气设计时电气管线的排布尽可能安装在顶部和墙体之中,比如外墙和内饰墙体的连接处,吊顶装饰层,内保温层等等。同时应注意电气管线埋线的“重点区域”要做好预留和预埋,尽量减少电气管线在预制构件中的预埋,电气管线如需预埋在预制构件中,就应该在工厂内完成。
3.2建筑重要区域的电气设计
(1)防雷埋线
根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应规定,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自然引下线采用预制柱或预制混凝土墙内的主筋做为引线时,由于装配式是由分离的建筑构件进行拼和而成的,相邻预制柱或预制混凝土墙没有联结在一起,需要焊接钢筋作为各预制柱或预制混凝土墙之间的连接点,方能防雷引下线。如果各预制柱或预制混凝土墙之间距离不够,则需要使用灌浆套筒技术对各部进行链接。根据构件种类和参考当地施工条件,对接缝进行适当方法的罐装密封,确保接头砂浆不会流出。灌浆时注意其流动速度,注意排除气泡。从套筒压力灌浆之后再进行接头灌浆。
(2)户内配电箱及弱电箱的设置方位
装配式建筑物的预制墙上不要安装配电箱和弱电箱,每一户的电气管路都是从配电箱中分配到户内各个点,内墙配置尽量走墙内预埋,外墙配电部分走外墙预制内保温层,部分走楼板的现浇层。并搭配其他辅助设施进行电气管路穿插,避免管路过于集中。但是不同地区对于电气管路的铺设有不同的要求,铺设装配式建筑的电气管路,配电管应符合当地的铺设设计要求。电气设计人员不仅仅要关注管路走向,还要熟知建筑的结构,例如采用的是梁外墙、梁内墙还是梁下墙,建筑结构的不同也决定了电气管路的铺设方式不同。
(3)国内的电气设计
在国内的电气管线一般铺设在楼板、吊顶和墙体中。电气线路尽量减少在混凝土中的预埋。电气线路设计时,应根据房屋结构调整电气管路埋设的方案,对电气管线铺设的集中区域,要进行相关的电压测试,保证电气管线的布设之后能够正常工作。电气管路经过CAD绘制进行位置、管径、材质的设计,通过线性标注法画好线盒的定位,并标注实际的尺寸,电气管线和孔洞如需在预制构件体中预埋或预留,生产厂家应提前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工厂生产时将电气管线和孔洞进行精确预留和埋设。
一般装配式建筑每户都有弱电箱,内部设置大量电气进出管线。多根电线进入弱电箱的时候,电线需整齐排列。对于建筑物特殊结构部分布设的管线,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梁内布设管线,尽量绕开梁;如果必须经过时,电气管路需穿梁作业,在梁部位留下钢管套。第二,电气管路中塑料管直接埋在混凝土中,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对于塑料管要进行保护,不能损坏。第三,预制墙板吊装完成后,则要及时对预制电气管路扫管作业管口进行检查,管路畅通要穿好带线,堵好电气管口、线盒口,预防二次堵塞。
4、结束语
想要做到电气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准确定位,则需站在客户角度,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并精准的对用电量进行计算。另外,在装配式建筑上开孔或开槽的时候,要反复进行思考,不仅孔洞尺寸要考量,还要对建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考虑,避免由于铺设电气管路损伤到预制构件。
参考文献:
[1]黄鑫.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中与结构相关的若干问题[J].山西电力,2008,(2):38-39,62.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剖析
前言
预制装配式建筑最早来源于西欧。其建筑理念是提前把一些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在通过一定的安装与连接等技术措施将构件组合起来,形成建筑毛坯体。就像选取不同形状的积木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搭建,形成建筑模型的“搭积木式”建筑方法。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国家大力发展这种建筑方法,从而得到了美国、日本的竞相模仿。与现场施工相比,能够快速推进建筑速度,减少环境污染。
1、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前些年,国内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较为落后,虽然是20世纪50年代引进的该项建筑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业技术较为匮乏,制成的建筑构件承载力低,部件延展性差,整体性能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等缺陷。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建筑依靠传统人力进行建设,先进机械引用量少,混凝土的质量差,不能满足浇筑建筑构件的要求。直到21世纪之后,国内在建筑行业需求量激增,建筑技术和建筑水平不断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随着建筑技术的精细化得以持续升温,并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2、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
2.1楼板
楼板主要分为两种: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板以钢筋网为骨架,再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楼板是在工厂提前制好的楼板,只需要运送至施工现场即可。现浇楼板的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強,但是所需现浇楼板的模板数量多,施工时间长而费工。而预制楼板不受环境、季节、场地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能够快速推进施工速度,节省模版数量,但预制楼板的建筑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为了结合两者优点,我国采用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先在加工厂完成,再运送至施工现场、吊装至固定位置后,进行现场浇筑固定。这样既能缩短施工时间,又能保证建筑物一定的承压与抗震能力。
2.2墙板
预制装配式墙板根据使用功能分为内墙板和外墙板两大类;根据预制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轻质墙板等。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样式较为固定,如有特殊需求要事先提前通知预制工厂,一旦墙板成型将无法更改。轻质墙板是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的简称,一般按结构截面分为空心条板、实心条板、复合条板;按构件类型分为 普通板、 门窗框板、异形板。采用预制装配式墙板的建筑,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缩短施工周期等优点。
3、預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
3.1设计准则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征以及混凝土构件分布状态,电气设计时应做好电气管线路的综合排布,确保电气管线路体系的分布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电气设计时电气管线的排布尽可能安装在顶部和墙体之中,比如外墙和内饰墙体的连接处,吊顶装饰层,内保温层等等。同时应注意电气管线埋线的“重点区域”要做好预留和预埋,尽量减少电气管线在预制构件中的预埋,电气管线如需预埋在预制构件中,就应该在工厂内完成。
3.2建筑重要区域的电气设计
(1)防雷埋线
根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应规定,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自然引下线采用预制柱或预制混凝土墙内的主筋做为引线时,由于装配式是由分离的建筑构件进行拼和而成的,相邻预制柱或预制混凝土墙没有联结在一起,需要焊接钢筋作为各预制柱或预制混凝土墙之间的连接点,方能防雷引下线。如果各预制柱或预制混凝土墙之间距离不够,则需要使用灌浆套筒技术对各部进行链接。根据构件种类和参考当地施工条件,对接缝进行适当方法的罐装密封,确保接头砂浆不会流出。灌浆时注意其流动速度,注意排除气泡。从套筒压力灌浆之后再进行接头灌浆。
(2)户内配电箱及弱电箱的设置方位
装配式建筑物的预制墙上不要安装配电箱和弱电箱,每一户的电气管路都是从配电箱中分配到户内各个点,内墙配置尽量走墙内预埋,外墙配电部分走外墙预制内保温层,部分走楼板的现浇层。并搭配其他辅助设施进行电气管路穿插,避免管路过于集中。但是不同地区对于电气管路的铺设有不同的要求,铺设装配式建筑的电气管路,配电管应符合当地的铺设设计要求。电气设计人员不仅仅要关注管路走向,还要熟知建筑的结构,例如采用的是梁外墙、梁内墙还是梁下墙,建筑结构的不同也决定了电气管路的铺设方式不同。
(3)国内的电气设计
在国内的电气管线一般铺设在楼板、吊顶和墙体中。电气线路尽量减少在混凝土中的预埋。电气线路设计时,应根据房屋结构调整电气管路埋设的方案,对电气管线铺设的集中区域,要进行相关的电压测试,保证电气管线的布设之后能够正常工作。电气管路经过CAD绘制进行位置、管径、材质的设计,通过线性标注法画好线盒的定位,并标注实际的尺寸,电气管线和孔洞如需在预制构件体中预埋或预留,生产厂家应提前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工厂生产时将电气管线和孔洞进行精确预留和埋设。
一般装配式建筑每户都有弱电箱,内部设置大量电气进出管线。多根电线进入弱电箱的时候,电线需整齐排列。对于建筑物特殊结构部分布设的管线,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梁内布设管线,尽量绕开梁;如果必须经过时,电气管路需穿梁作业,在梁部位留下钢管套。第二,电气管路中塑料管直接埋在混凝土中,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对于塑料管要进行保护,不能损坏。第三,预制墙板吊装完成后,则要及时对预制电气管路扫管作业管口进行检查,管路畅通要穿好带线,堵好电气管口、线盒口,预防二次堵塞。
4、结束语
想要做到电气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准确定位,则需站在客户角度,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并精准的对用电量进行计算。另外,在装配式建筑上开孔或开槽的时候,要反复进行思考,不仅孔洞尺寸要考量,还要对建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考虑,避免由于铺设电气管路损伤到预制构件。
参考文献:
[1]黄鑫.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中与结构相关的若干问题[J].山西电力,2008,(2):38-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