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内皮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Khodadoust和Attarzadch[1]首次报道角膜内皮炎以来,人们发现临床上角膜内皮炎并非少见,其特征为:睫状充血;角膜内皮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混浊;角膜基质、上皮水肿,有时出现大泡;后弹力层粗大皱褶;角膜后沉积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可伴虹睫炎,瞳孔可有后粘连;部分患者眼压高;可复发,也可发生于术后。

其他文献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视功能的线粒体DNA(mtDNA)遗传性疾病.临床发病以双眼先后无痛性、急性或亚急性视力下降为特征,急性期常表现为视乳头炎,晚期则以视神经萎缩为眼底征象,故又称Leber视神经萎缩.我们对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本科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
期刊
期刊
期刊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率较低,合并心房黏液瘤的患儿罕见.我院曾收治1例复发性左心房黏液瘤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随着新的一年到来,中华眼科杂志又将展开新的篇章.在向全国眼科同仁祝贺新年之际,本刊编委会和编辑部更愿和大家一起,共同回顾期刊的过去,展望美好的未来。
期刊
我国以人群为基础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日益增加,但足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将危险因素的确立等同于统计学上的相火性,盲目地进行大样本研究,不恰当的抽样方法导致样本不具备总体代表性,随意设计调查表,缺乏预试验,采用眼科检查设备和诊断标准不统一,以及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受到资料处理不当的不良影响等.这些问题导致研究设计和实施上各个环节的缺陷,从而使得调查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不佳.眼科工作者应该加深对这些问
眼眶炎性假瘤或眼眶假瘤由Birch-Hirschfeld于1905年首先描述.为常见的眼眶疾病,占眼眶病变的7.1%,仅次于甲状腺相关眼病和眼眶血管瘤而居眶内疾病的第三位[1-5].该病不仅因突眼、红肿等影响外观,而且可损害视力导致失明.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可单眼或双眼受累;既可波及全眶,也可只累及眶内某一组织;既可表现为急性,也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既可类似于感染性炎性反应,又可表现为肿瘤样特征.
期刊
期刊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是角膜疾患的难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血管生成素(Ang)与其受体Tie2结合后构成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该系统在血管生成与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眼科学界已取得一些新的关于Ang/Tie2信号系统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分析、归纳Ang家族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以及Ang/Tie2信号系统在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