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今后计划生育发展面临着新环境、新困难和新问题,综合治理、协调发展将成为推进计划生育社会运行的主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目标:(1)促进计划生育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总需求平衡。这是计划生育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宏观协调的首要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今后计划生育发展面临着新环境、新困难和新问题,综合治理、协调发展将成为推进计划生育社会运行的主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目标:(1)促进计划生育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总需求平衡。这是计划生育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宏观协调的首要目
其他文献
<正>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教师集体编写的《人口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大纲》包括人口理论、人口学方法及分支人口学科三大部分,共计24门课程。这是一本使人口学教学、人口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者使用的较完整、系统的著作与工具书。综观全书,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991年9月17日至21日,普格瓦什(Pugwash)第41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普会是1951年由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英国哲学家罗素等发起的全球性的科学家组织,旨在以民间的名义讨论消除核战争威胁、争取裁军与国际和平等关系到人类安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每年分别在各国召开一次。鉴于当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刊特将邬沧萍教授应该届年会邀请在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介绍给读者。原稿为英文,发表时本刊略作删节。
<正> 出生率是人口统计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它是分析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也是制定人口规划和评估其实施情况时常用的基本参数。本文根据1982年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计算了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分孩次的出生率,并对其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还根据1989年的多孩出生率及1981年和1989年之间多孩出生率的变化,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了初步的分类。
<正>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依然是我国当前人口问题中的核心所在,而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更是突出焦点。北京市的人口增长问题,形势也十分严峻,从人口普查资料反映出的信息是:人口总量逐年增加,人口增长率高居全国各省市的前列,人
<正>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任务重、时间紧、经费少、难点多的情况下进行的。与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不仅人口基数空前增大,调查项目也增至21项,普查任务明显加重。如果从1989年5月国务院下达《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算起,到普查登记仅有一年多,比
<正> 1991年10月24日至26日,P04项目“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和河北大学等院校的代表就人口预测、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间的关系、人口与生态环境及人口控制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王積业教授、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李宗凡
<正>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培育森林的阵地也主要在山区。40多年来,我国山区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城市及平原地区人口的增长。因此,如何实现我国山区人口与森林资源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人口生态学的重要课题,而且是环境保护的现实议题。
<正> 在农村人口控制工作中,辽宁省摸索出一条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路——在村民小组建立育龄妇女为主体的群众自治组织——计划生育中心户,开展以人口控制为主的宣传、服务活动。几年的实践,证明其在促进农村社区发展,改变农民传统文化观念,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人口控制方面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正> 江苏的人口状况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990年全省总人口达到676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361.8万人,占总人口的79.2%,在近2800万农村劳动者中,有61.5%的从事第一产业。因此,研究探索江苏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及其途径,对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国家转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 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发展物质生产和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时,人口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是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人口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而且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移动和增长速度对经济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不仅需要考虑人口因素的作